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高二政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高二政治——哲學常识(世界观、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促进食物的发展②错误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4.(世界观)人的意识有正误。

形成正误意识的原因:主观:①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②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客观:①立场不同②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③知识构成不同(方法论)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1.(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之间各个部分、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具有条件性。

(方法论)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不能生拉硬扯,主观捏造联系。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的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世界观)联系具有多样性。

因果联系:①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②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③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④原因和结果的联系:一是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只因。

二是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两种情形:一是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

二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在互为因果。

)⑤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方法论)要用因果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发展的观点1.(世界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观察事物的现状,了解过去,预测未来)②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世界观)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表现在: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

)(方法论)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①“求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这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导,做到按规律办事。

②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还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③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也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3.(世界观)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起作用的结果。

(a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b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但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4.(世界观)事物发展的状态。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叫做质变。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a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b 量变的形式(数量的增减;结构、排列次序的变化)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通过质变实现的);b 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①坚持适度原则(当需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因为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要重视量的积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还要学会优化结构。

5.(世界观)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①新事物最终必定战胜旧事物。

(原因:a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b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c 在社会领域里,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方法论)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② 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原因:a 新事物的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有小到大、由不完整到较完整的过程;b 旧事物绝不会自行消亡;c 在社会领域里,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方法论)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三.全面的观点1.(世界观)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方法论)启示我们办事情、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2.(世界观)矛盾具有普遍性。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矛盾。

① 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反对害怕矛盾,回避矛盾,掩盖矛盾的做法② 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3.(世界观)矛盾具有特殊性①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③ 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方法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 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4.(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辩证统一)① 相互依存(1.共性寓于个性2.个性离不开共性)② 在不同场合也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特殊性普遍性 特殊性个性共性5.(世界观)主次矛盾的关系(辩证统一)① 主次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② 次要矛盾影响事物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主次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 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6.(世界观)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辩证统一,对立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①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并决定事物的性质。

① 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矛盾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 启示我们要抓主流,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 启示我们不忽视支流,如果任其自流,不加控制,就可能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7.(世界观)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有两点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离开重点谈两点,是均衡论,都是错误的。

8.两点论:在复杂事物中(既看主要矛盾,又看次要矛盾),在一种矛盾中(既看主要方面,又看次要方面)重点论:在复杂事物中(看主要矛盾)在一种矛盾中(看主要方面)。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紧密相联。

9.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主次矛盾:①在复杂事物中,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

②在复杂事物中,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次要矛盾。

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次要矛盾影响事物的发展矛盾主次方面:①在每一矛盾中,事物内部居于支配作用,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在每一矛盾中,事物内部居于被支配作用,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为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总结:①含义不同。

②范围不同:主次矛盾对复杂事物而言,矛盾的主次方面对事物内部的一种矛盾而言。

③作用不同:主次矛盾决定或影响事物的发展,矛盾的主次方面决定或影响事物的性质。

④方法论要求不同:主次矛盾要求抓重点,中心,关键,又要照顾一般或统筹兼顾。

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抓主流,不忽视支流。

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世界观)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它受客观规律条件的制约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尊重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既要有革命精神又要有科学态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2.(世界观)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方法论)①前提: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②关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制作。

3.(世界观)发展认识,人们的每个具体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的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

(方法论)认识要在深度上不断深化,广度上不断拓展,进程上不断向前推移。

4.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①(世界观)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方法论)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②(世界观)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方法论)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分析。

5.实践与认识的关系:①(世界观)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目的、动力、来源、检验标准。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世界观)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的巨大指导作用。

6.(世界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创造了物质财富,根本上推动了社会发展;②创造了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①相信群众;②相信群众才能依靠群众;③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7.(世界观)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