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s版三年级课件《走马灯的奥秘》

语文s版三年级课件《走马灯的奥秘》


茅以升是个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孩子。 因为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更能实践验证。
我会用“果然”一词说句话。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中午果然下 起了中雨。(答案不限)
这天晚上,茅以升特别高兴。虽然他没有完 全弄明白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科学的种 子已经播进他幼小的心灵。 茅以升为什么特别高兴呢?为什么说科学的 种子已经播进他幼小的心灵?
如果你看见有趣的走马灯,你会怎 么做?茅以升又是怎样做的呢? 我会认真观察走马灯。
茅以升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体会“盯着” 一词的好处。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 形容注意力集中。
走马灯的构造
只见走马灯中间有一
个轴 ,轴上有一个可以旋 转的小轮子 ,轴心插着红 蜡烛 ,轮子四周插着彩色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出茅以升是个怎样的 孩子?为什么? 茅以升是个不懂就问、动手实践的孩子。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 一些呢?”他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大人告诉 他:“热气大,小纸人、小纸马就跑得快。” 于是,他又拿来一支蜡烛,把两支一齐点燃。 果然,小纸人、小纸马飞快地转起来……
读了这一段,你是不是更加喜欢茅以升了?为什么?
走马灯
成功目标
• 1、朗读课文思考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 的奥秘的。 • 2、朗读课文知道走马灯的构造以及转动原 理。 • 3、通过学习了解茅以升小时候是一个怎样 的孩子。
• 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 标好自然段。(注意默读技巧) •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奥秘 棱柱形 堂屋 吸引 旋转 插着 蜡烛 投影 一连串 幼小
题、解决问题的日记。
学习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茅以升小时 候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 孩子,所以长大以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科学
家,对我国的桥梁建筑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
献。
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 你是怎样动脑、动手去解决遇 到的问题的?
作业拓展:
1.查找茅以升爷爷的相关资料。
2.写一篇自己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

走马灯
轮子 小纸马
的小纸人和小纸马。
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 受茅以升的认真观察。
蜡烛 小纸人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一说当茅以升目不 转睛的观察走马灯的构造以及怎样转动时, 他又提出了哪些问题?提出问题后他又是怎 样做的呢?
他越看越入迷。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
脑子里挤: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怎么
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答:1.写出了茅以升当时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 转的迫切心情,也说明茅以升善于动脑筋。 2.省略号表示他还想到了其他问题。
1.“争着” 、“挤”用得好不好,为什 么? 2.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茅以升想到问题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带着这些问题去问大人。大人告诉他:“是 蜡烛的热气熏的。”他听了大人的话,就把挂在 墙上的走马灯取下来,“噗”的一声,把蜡烛吹 灭了。小纸人、小纸马越跑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茅以升七岁那年,过元宵节的时候,家里 一盏悬在堂屋中央。
买了两盏棱柱形的走马灯。一盏挂在墙壁上,
“悬”和“挂”的意思可是不同的啊!
悬:吊在空中。挂在天花板,没有 碰到四周。
挂: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使物 体附着在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 了。 磁石 文中把 走马灯 比作 ,生动刻 画出茅以升对走马灯的 。 浓厚兴趣
因为茅以升亲自动手,弄清了走马灯的一些奥 秘,所以特别高兴。 茅以升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亲自动手去解 决,他体会到自己劳动成果的快乐,他愿意去探索 更多的奥秘,所以说科学的种子已经播进他幼小的 心灵。
“虽然……但是……”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 的关联词,试着用它写一句话吧。 转折关系指句子中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 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了一个弯,跟 前面分句的意思相反,或是对前句加以修改 补充。 虽然生病了,但是他还是坚持来上 学。
多音字我能分得清 (zhuǎn) 目不转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zhuàn)旋转
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 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 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 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 了武汉长江大桥。
• 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 句子可以看出茅以升善于观察,并说一说 走马灯都是有什么组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