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脾脏PPT课件

脾脏PPT课件

15
16
脾转移瘤
• 极少见,主要原发病变是乳腺癌和肺癌
17
脾梗死
18

polysplenia
1.有一个或多个副脾。为结节状或球状的组织,密度或增强 特性与正常脾脏相同。
2.脾脏异位,可位于右侧腹部。 3.多同时有多脏器的移位症,如右位心、异位的肝、胃肠、
胆囊胆道等,即内脏异位症。 4.个别病例有可能同时发生胆囊先天缺如、心脏与大血管发
31
出血坏死型
• 体积:常明显增大,且为弥漫性。 • 密度: 很不均匀,坏死区域的CT值比水肿更低,出血广泛
时,密度普遍升高,可能掩盖坏死。 • 胰腺边缘轮廓 :由于炎性渗出,胰腺边界模糊不清。 • 胰周改变:脂肪坏死、积液、肾前筋膜增厚
32
33
胰腺肿瘤
1.囊性肿瘤 囊肿 浆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瘤,潜在恶变 2.实性肿瘤 胰腺癌 胰岛细胞瘤 胃泌素瘤 胰高血糖素瘤 转移瘤 淋巴瘤 肉瘤
13
14
脾淋巴管瘤
• 成因:局部淋巴液引流受阻,积聚而形成囊状扩张。又称 淋巴水瘤,为良性淋巴管畸形。
• 病理上分毛细血管状、海绵状和囊状。囊状主要见于身体 的软组织部位。
• 病变累及多个脏器称淋巴管瘤病。 • 影像学表现:脾大,单或多个低密度灶,界清,内见粗大
间隔,CT值偏高(含有蛋白);增强后瘤壁及间隔强化, 中心无强化。 MRI表现为长T1、长T2的病变。
胆总管梗阻性扩张,包括胆总管、胆囊、总肝管、肝内胆 管异常扩张,伴有慢性胆囊炎胆囊可不扩大。
37
38
39
40
MRI表现
在T1WI+FS 上胰腺癌表现为低信号,GRE动态增强动脉
期和实质期均为低信号
浸 T清1楚润加胰权周像脂上肪显,影使清短楚T,1浸高润信腰号大的肌脂与肪隔层脚消在失T或2虫加蚀权状像上,较在 侵犯血管可见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内阻塞的血栓,其
MHB(正铁血红蛋白)呈高信号;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 上静脉迂曲增粗,呈黑色流空影
41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融合,呈块状长T1长T2信号 低位梗阻性胆管系统与胰管扩张,T1加权像上观察胆总管、
胆囊、胰管扩张及假囊肿较好,呈长T1低信号。肝内胆管 扩张在T2加权像上清晰,呈长T2高信号 肝内转移灶属乏血管肿瘤 腹水征
2
3
4
5
6
7
大小异常
密度异常
8
正常MRI表现
• 脾脏的T1,T2弛豫时间比肝脏长 • 信号:T1WI低于肝、T2WI高于肝 • 脾脏信号均匀
9
脾破裂 首选B超
10
脾囊肿
• 平扫见脾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接近水 的密度。CT值为-10~10Hu。囊壁可钙化(寄生虫?)。先 天性囊肿壁钙化细而光滑,后天性壁后而规则。增强,边 界更清,病灶内无强化。
42
43
44
45
46
胰腺转移瘤
• 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肺癌、肾癌、恶性黑色素瘤、胃肠道 恶性肿瘤、前列腺癌等
• 临床表现与原发胰腺肿瘤类似
– 单发肿块型
11
12
脾血管瘤
• 常为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类同肝血管瘤。脾可以正 常大小或增大,平扫表现边缘清晰低密度,增强扫描如对 比剂能快速注入病灶周围可见明显结节状增强,逐渐向中 心充填,延时可完全充填,与正常脾实质密度一致。
• 大血管瘤中央可有纤维瘢痕形成,偶尔可见钙化。 • 须与错构瘤、淋巴管瘤、单发转移瘤鉴别。 错构瘤常含脂肪及钙化; 淋巴管瘤呈囊状,含粗大间隔,无血管瘤强化特征; 转移瘤延迟扫描不能充填。
34
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生 起源于导管上皮或腺泡上皮,以导管腺癌多见, 约80%-
85%,导管腺癌中以高分化腺癌多见,间质纤维化一般较 明显 围管性浸润和嗜神经生长 按部位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及全胰癌,70-80% 以上的胰腺癌位于胰头部 早期胰头癌:肿瘤直径<=2.0cm
35
育不全、畸形等。 [鉴别诊断] 需与腹腔肿大淋巴结或其他肿物鉴别。副脾密
度或增强特性与正常脾脏相同可鉴别。
19
20
• 解剖结构 • 血供 • 正常影像 • 急性胰腺炎 • 慢性胰腺炎 • 胰腺肿瘤
胰腺
21
• 胰头位于SMV右方,胰颈位于其前方,钩突位于其后方。 腹主动脉前方为胰体,左肾前方为胰尾。胰尾末端位于脾 肾韧带内,属于腹膜腔内结构。
• 解剖结构 • 正常影像 • 脾破裂 • 脾血管瘤 • 脾淋巴瘤 • 脾转移瘤 • 脾梗死 • 多脾综合征
脾脏
1
解剖结构
1. 成年人的脾长约10cm~12cm,宽6cm~8cm,厚3cm~ 4cm 2. 正常人脾重100-250g. 3. 位于左季肋深部,9-11肋 4. 韧带: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脾结肠韧带 5. 脾的血循环: 腹腔动脉→脾动脉→脾叶动脉→脾段动脉→小动脉→终末动脉 脾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 脾静脉→门静脉
• 边缘:胰腺边缘清楚可见,有时可呈轻度分叶状
28
29
30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CT表现:
• 轻型病人CT可无阳性表现 • 多数胰腺体积不同程度弥漫性增大 • 胰周渗液 • 胰腺轮廓模糊,左侧肾前筋膜常增厚增强 • 胰腺均匀增强,无坏死区域 MRI表现: • 胰腺密度正常或轻度不均匀下降,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CT表现
胰腺肿块,局部隆起或分叶状,横径在头部>3cm,体部 >2.5cm,尾部>2cm,与胰腺多呈等密度
胰头癌易引起体尾部萎缩 胰周脂肪消失与浸润转移(约占84%) 胰液外渗可形成假性囊肿
36
CT表现
胰管扩张(66-73%),呈串珠状,胰头内胰管与总胆管 扩张呈“双管征”
浸润血管:如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脾静脉, 使之增粗模糊,>3.0cm的胰腺癌易侵犯血管。血管不显 影或有癌栓形成。肿瘤包绕血管及血管变性或闭塞是手术 不能切除的征象。
22
23
24
25
26
27
胰腺正常CT表现
• 胰腺正常CT表现胰腺大小:正常最大径分别为:胰头部为 3.0cm,体部为2.5cm,尾部为2.0cm。以同层椎体(多为 第二腰椎)横径为标准来衡量胰腺的正常大小。胰头部厚 度(横径)与相邻层面椎体横径的比为1/2~1,不应超 过椎体横径;胰体、尾部为2/3~1/3。正常胰管在一般 CT图像上基本是不能显示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