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脾脏超声

脾脏超声

长度超过11cm。
脾肿大程度的确定
1. 脾脏轻度肿大 脾脏形态一般正常,各径线长度稍有增加,在仰卧位平 静呼吸时,肋缘下刚可探及脾脏,深吸气时,脾下缘不超过 肋缘下3cm。
2019/10/9
17
脾大
2. 脾脏中度肿大 脾脏失去正常形态,各经线测值明显增加,肋
缘下在仰卧位吸气或呼气时均可探及脾脏,深吸 气时,脾下缘在肋下缘下超过3cm,直至平脐。脾 静脉稍增宽,脾内血流稍增多。
• 先天性脾缺如:是伴有心脏房室畸形和内 脏转位的先天性脾脏缺如。
• 多脾综合症:副脾为单发性,多发性者 称多脾复合症
2019/10/9
13
副脾
• 发生率可达15~40%。 • 灰阶超声: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清晰完整,
内部回声细小致密与正常脾脏回声一致,多位于 脾门处 。
2019/10/9
14
副脾
2019/10/9
31
脾梗死
声像图表现
• 脾肿大,亦可有变形
• 在急性期,病变单发者,脾实质内出现底部宽、朝 向包膜的契形回声减低区。病变多发者,其病变范 围广,脾周围出现大片低回声区,其内有蜂窝状、 短线状纹理,形态欠规则。当发生组织液化坏死时 ,可形成假性囊肿
• 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显示脾实质内缺乏血流灌注 的梗死区及其形态特征,从而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2019/10/9
10
正常脾脏声像图
(二)正常值
2019/10/9
11
• 先天性脾异常 • 脾肿大 • 脾囊肿 • 脾破裂 • 脾梗死 • 脾静脉阻塞综合征
• 脾错构瘤 • 脾血管瘤 • 脾淋巴瘤 • 脾转移性肿瘤 • 脾动脉瘤 • 脾萎缩
2019/10/9
12
脾脏疾病
• 副脾:发生在脾门部及脾周,副脾较正 常脾小,无特殊临床表现。
,内部回声杂乱。
• 中央型破裂:轻症者脾实质内回声强弱不均, 较局限,重症者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
• 包膜下破裂:血肿多见于脾的膈面或外侧,脾 被膜光滑完整,其下有局限性无回声区,多呈
月牙状环抱脾实质,内有细点状回声。血肿机
化时回声增强,形成不规则条索状、分隔样或 多房性结构
• CDFI:在无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脾损伤区无
大小: • 长10-12cm • 厚3-4cm
3
脾脏解剖
(三)脾的血供
• 脾血管包括脾动脉和脾 静脉。
• 脾动脉是腹腔动脉的最 大分支,管径4~5mm
• 脾静脉伴行于脾动脉后 方,由脾门处的2~6个 属支组成,达胰颈部与 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 静脉主干,宽径5 ~8mm
4
一、脾脏检查方法
(一)仪器
2019/10/9
34
脾 血 管 瘤
脾肿瘤


SP

SP



SP:脾脏 箭头所指处为脾内多发弱~无回声结节,边界尚清晰
血流信号。
25
脾破裂
中央型脾破裂,脾实质内见低回声不均匀 区,内见液性暗区,边界不规则。
2019/10/9
26
脾破裂
脾破裂
脾破裂
真性脾破裂,脾实质内见低回声区,包膜
回声中断,脾周液性暗区,内见分隔。
2019/10/9
29
脾破裂
脾包膜下破裂,外形失常,脾包膜光滑、
完整但隆起,其与脾实质之间为无回声区
2019/10/9
20脾脏疾病病来自与临床分为: • 真性囊肿:先天性表皮样囊肿,占20%
,有单纯性囊肿、多囊脾与包虫病单纯 囊肿型、多子囊型。 • 假性囊肿:继发于外伤、感染及脾梗死 后形成,占80%,多位于脾包膜下。
2019/10/9
21
脾囊肿
声像图表现
• 真性囊肿:类圆形无回声区,壁薄清晰,内透 声佳。
• 表皮样囊肿:单发,囊壁可见,内有弥漫性弱 、中等强度的回声,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
• 假性囊肿:囊壁厚,多位于脾包膜下,若囊壁 钙化,可显示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
• 脾包虫囊肿:内有子囊或孙囊形成“囊中囊” ,内壁脱落时,囊内出现不规则条带状回声, 呈“蜂窝状”或“车轮状”。
22
脾 囊 肿
脾脏疾病
常用腹部探头,频率3.5MHz
(二)检查前准备
探测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但空腹探测图像更清晰 (三)体位
1、右侧卧位:最常用; 2、仰卧位:主要观察
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3、俯卧位,坐位。
2019/10/9
5
脾脏检查方法
(四)扫查方法 1.左肋间切面:探头置于左第 9~11肋间,
脾脏长轴的斜切面,最常用切面。
3. 脾脏重度重大 脾脏失去正常形态,脾门切迹消失,周围脏器
可被肿大脾脏推挤而向四周移位。脾下缘超过脐 水平,有的甚至可达盆腔。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 有时有扭曲现象。
2019/10/9
18
脾大
灰阶超声,脾肿大,显示肿大的脾脏(SP),
2019/10/9
内部回声均匀,长径为165mm
19
脾大
脾肿大,脾门处增宽的脾静脉内径15mm
脾脏超声诊断
2019/10/9
1
(一)脾的位置
• 脾脏位于左季肋区 深部的腹腔内,胃 底与膈肌之间
• 第9-11肋的深面, 长轴与第10肋一致
2
脾脏解剖
2019/10/9
(二)脾的毗邻关系
• 有包膜 • 脾分膈面与脏面 • 前方:胃底及胃体 • 后方:左肾及左肾上腺 • 下方:结肠脾曲 • 脾门与胰尾相邻,有脾静脉、 脾动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
所占据,呈“月牙”形。
2019/10/9
30
脾脏疾病
• 病理:脾动脉的分支阻塞引起脾组织的缺血 、坏死、纤维化等病理表现,多由于某些血 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脾血管的自 身病变及近年来的肝动脉栓塞症(TAE)等 引起脾动脉阻塞而导致脾梗死
• 临床:可仅有低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严 重者可发生左上腹剧烈疼痛,并可伴发脾囊 肿。
病理与临床
按损伤程度和范围,分三种类型: • 真性破裂:破损累及包膜,发生不同程
度的腹腔内出血。 • 中央型破裂:破裂发生在脾脏深部,包
膜完好,部分形成实质内血肿。 • 包膜下破裂:破裂发生在脾实质周缘部
包膜未破损,形成包膜下血肿。
2019/10/9
24
脾破裂
声像图表现
• 真性破裂:脾包膜回声中断,局部回声模糊, 严重破裂者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
2019/10/9
6
脾脏检查方法
2.冠状切面:仰卧位或右侧卧位。探头 置于左腋后线至左腋中线,可显示脾脏 的冠状切面。
2019/10/9
7
脾脏检查方法
3.左肋下横切面:仰卧位。在脾肿大或 显示脾门结构与周围的关系时采用。
2019/10/9
8
二、脾脏正常声像图
(一)正常声像图
• 1、肋间斜切面略呈半月形,膈面整齐而光滑;脏面略 凹陷,有特征性的脾门切迹和脾血管断面。
• 2、实质回声呈分布均匀的点状中低同声,强度一般 稍低于肝组织实质同声。
• 3、脾动脉、脾静脉在脾门处进入脾实质,在脾内呈树
枝状分布。
9
正常脾脏声像图
(二)正常值
1、脾长径测量 • 脾最大长轴断面图像,上极
最高点到下极最低点的间距
2、脾厚径测量
• 脾长轴切面的脾门及脾静脉, 脾门到脾膈面的间距
A: 上下径:8-12cm B: 厚度:<4cm C: 脾静脉: <0.8cm
2019/10/9
15
脾脏疾病
病理与临床
• 感染性脾肿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 • 非感染性脾肿大
淤血性脾肿大,如门脉高压、右心衰等; 血液病性脾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脾肿瘤等引起的脾肿大。 • 压迫导致的腹胀及全身性疾病的表现。
2019/10/9
16
脾大
对脾肿大的确定
1. 肋缘下可显示脾脏 2. 脾脏的厚度超过4.0cm,
• 陈旧性脾梗死病灶常因纤维化、瘢痕化及钙化而出 现不同程度的高回声、强回声表现,病变体积反而 趋于缩小
32
脾梗死
脾脏疾病
• 病理: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
• 临床:最常见的脾良性肿瘤,占脾良性肿瘤 的50%
• 超声表现:圆形或类圆形高回声或低回声结 节,边界清楚,体积大者其内部可显示小的 无回声区和强回声间隔;CDFI:直径〈2cm内 部多无血流信号,较大的可检查出低速血流 信号,一般为静脉频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