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年代的戏剧创作

30年代的戏剧创作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别号黄 素如,湖南资兴人。 素如,湖南资兴人。 打出幽灵塔》 人物众多, 《 打出幽灵塔 》 人物众多 , 关系 错综复杂, 错综复杂 , 在压迫者与被压迫者 的矛盾中, 又穿插了两个三角恋 的矛盾中 , 爱,情节多奇遇巧合。 情节多奇遇巧合。
三、曹禺的剧作
(四)曹禺剧作的艺术成就
1、结构艺术的范本 、
所谓戏剧结构,就是根据题材的特 所谓戏剧结构, 点与主题的需要, 点与主题的需要,按照人物性格发 展的逻辑, 展的逻辑,组织戏剧冲突与安排戏 剧情节的艺术。 剧情节的艺术。
《雷》的结构是戏剧中“锁闭式”的杰出范例 的结构是戏剧中“锁闭式” A、时间集中,全部故事发生在 小时之内; 、时间集中,全部故事发生在24小时之内 小时之内; B、地点集中,三幕在周家,一幕在鲁家; 、地点集中,三幕在周家,一幕在鲁家; C、登场人物经过极严格的选择, 、登场人物经过极严格的选择, D、在危机中开头,以现在的情节为主,把 、在危机中开头,以现在的情节为主, 过去的情节用回顾的方式——“回溯 渐渐透露出来, 式 ” ——渐渐透露出来 , 推动剧情迅速 渐渐透露出来 向高潮发展,情节集中紧凑。 向高潮发展,情节集中紧凑。
首先, 首先,通过周朴园等人物揭示了人 性的罪恶,包括原罪与本罪。 性的罪恶,包括原罪与本罪。 其次, 其次,揭示了人性中善与恶的矛盾 对立与剧烈冲突,展现了人类生命 对立与剧烈冲突, 本体内在运动的过程。 本体内在运动的过程。 再次, 再次,还通过周朴园的忏悔张扬了 劝善及人类自我救赎的主题。 劝善及人类自我救赎的主题。
(3)富有动作性 )
对话的动作性(即推动剧情发展, 对话的动作性(即推动剧情发展, 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强弱是衡量话 剧语言艺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剧语言艺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曹禺的语言动作性强, 曹禺的语言动作性强,富有心灵的 进攻性和情感的冲击力。 进攻性和情感的冲击力。
《雷雨》的创作模式图示 雷雨》 雷雨
A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 景物描
周公馆 罪恶之地 教堂医院 再生之地
B剧情设计 原罪与现实罪恶 惩罚 忏悔 剧情设计 C意念设计 意念设计
恶 善
(2)用原型理论解读 )
中国文学典型的“痴心女子负心汉” 中国文学典型的“痴心女子负心汉” 模式与作家的变化与创造 繁漪属于“仇女型” 繁漪属于“仇女型” 周萍介于负心汉中“全恶型” 周萍介于负心汉中“全恶型”与 “悔过型”之间。 悔过型”之间。
以二十年代初的社会为背景, 以二十年代初的社会为背景,通过 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血缘和性爱 纠葛的情节, 纠葛的情节,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 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的悲剧, 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的悲剧, 不仅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不仅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展示 了畸形的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 级家庭的罪恶。 级家庭的罪恶。
2、《日出》的艺术技巧 、《日出》 、《日出
(1) 时间: ) 时间: 黎明、黄昏、午夜、 黎明、黄昏、午夜、日 出(黑暗与光明交错之 际) (2)人物: )人物: 陈白露连着两头, 陈白露连着两头 , 一头 可揭露上流社会的腐败, 可揭露上流社会的腐败 , 一头可揭示下层社会的 苦难。 苦难 。 方达生为穿针引 线之人。 线之人。
(3)地点: )地点: 基本背景是陈白露的房间和翠喜的房 间,合起来构成了一幅现实社会的真 实图景 。 (4)事件: )事件: 破产、倒闭、失业、自杀、寻欢作乐、 破产、倒闭、失业、自杀、寻欢作乐、 公债投机等都是当时的常见现象。 公债投机等都是当时的常见现象。 (5)象征 : 黑暗与光明交错之际 )
2、话剧语言的舞台化 、
(1)语言口语化程度高 )
从日常生活中筛选出来又精心加工过了 却不华丽、 不做作, 而是准确、 的 , 却不华丽 、 不做作 , 而是准确 、 流 响亮、入耳。 畅、响亮、入耳。
(2)既个性化又情境化 )
逼真地符合人物独特的性格,即个性化, 逼真地符合人物独特的性格,即个性化, 同时又要求准确地符合特定戏剧情境, 同时又要求准确地符合特定戏剧情境, 即情境化。 即情境化。
《日出》在相对集中的时间、空间里, 日出》在相对集中的时间、空间里, 让不分主次的人物错落登场, 让不分主次的人物错落登场,各有各 的故事,以不同形态互相勾连, 的故事,以不同形态互相勾连,共同 显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都市上层和 下层的社会关系, 下层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这种社会关 系的蕴涵的文化与哲理的思考。 系的蕴涵的文化与哲理的思考。这种 结构方式,通常称之为“人像展览式” 结构方式,通常称之为“人像展览式” 群像式” 或“群像式”。
2、87年之后 、 年之后 (1)从宗教文化视角解读 )
不再把《雷雨》看作是单纯的“ 不再把《雷雨》看作是单纯的“社 会问题剧” 会问题剧”,而是上升到人性的层 面开掘,《雷雨》 面开掘,《雷雨》的主题就由原先 ,《雷雨 的表达反封建思想变为表现人性的 根本弱点,人性的失落与复归。 根本弱点,人性的失落与复归。
《北京人》写的是旧北平士绅家庭的 北京人》 曾皓一家,由于自身不可阻止的衰败, 曾皓一家,由于自身不可阻止的衰败, 也由于暴发户杜家的催逼和房客袁任 家的影响, 家的影响,从经济到精神迅速瓦解的 过程。 过程。 按照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自然地铺开, 按照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自然地铺开, 所有主人公的表演基本上放在前台, 所有主人公的表演基本上放在前台, 事件发展全过程大致都包括进去, 事件发展全过程大致都包括进去,通 常被称作“开放式结构” 常被称作“开放式结构”。
(2)人物形象的分析 )
A 周朴园的形象
周朴园具有封建阶级 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冷酷、专横、自私、 冷酷、专横、自私、 虚伪。 虚伪。
B、繁漪的形象 、
丰满、 丰满、富有个性 外在特征忧郁、阴鸷、 外在特征忧郁、阴鸷、 乖戾、孤傲、 乖戾、孤傲、 为了捍卫自己的个性 自由、尊严与作为女 自由、 性的生命权力, 性的生命权力,她义 无反顾地挣扎、搏击, 无反顾地挣扎、搏击, 不顾一切的反抗、 不顾一切的反抗、报 复。
A、陈白露 、
思想矛盾, 思想矛盾,性格复杂 曾受过个性解放思想熏陶, 曾受过个性解放思想熏陶,但在堕落的泥 潭里陷得很深, 潭里陷得很深,养成了追求刺激 、崇尚 享乐的习惯

B方达生 方达生
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但书呆子气十足, 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但书呆子气十足, 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希望走向光明。 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希望走向光明。
第十四章 30年代的剧作 年代的剧作
概况: 一、 概况: 1、反映人民困苦生活的剧作 、 田汉的《洪水》 田汉的《洪水》 2、表现反帝斗争的剧作 、 3、初期左翼剧作的局限 、
3、三十年代剧作的基本特征 、
(1) 工人运动和农村生活得到较多 ) 反映。 反映。 ( 2) 抗日救亡剧作和 “ 国防戏剧 ” ) 抗日救亡剧作和“ 国防戏剧” 大量涌现。 大量涌现。 ( 3) 贯穿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分析 ) 的剧作,艺术上成就较高。 的剧作,艺术上成就较高。 (4)戏剧艺术趋于成熟 )
仇虎生长于“原野” 被囚于“ 仇虎生长于“原野”,被囚于“牢 笼”,一旦挣脱肉体的镣铐,就爆发 一旦挣脱肉体的镣铐, 出“虎”一样的野性和复仇力量。他 一样的野性和复仇力量。 与焦母的冲突,与金子的性爱,都充 与焦母的冲突,与金子的性爱, 满着原始的生命强力 《原野》写人物的精神幻觉 原野》 充分揭示人物心灵冲突的悲剧
二、李健吾等作家的剧作
1.李健吾 . 笔名刘西渭, 笔名刘西渭,1919年开始戏剧活动 年开始戏剧活动 代表作《这不过是春天》 代表作《这不过是春天》 创造了“善恶共存者”的形象系列。 创造了“善恶共存者”的形象系列。 2、袁牧之 、 独幕剧《一个女人和一个狗》 独幕剧《一个女人和一个狗》
3、白薇 、
C、侍萍 、
生活在底层 善良的性格 自我牺牲的母性 不可摆脱的悲剧命 运 四凤单纯 朴实, 单纯、 四凤单纯、朴实, 善良, 善良,易于受骗
周萍: 周萍:
自私,懦弱, 自私,懦弱, 其精神状态空虚颓废 。
周冲
是纯洁无瑕的“间色人物”,是 夏天里一个春梦” “ 夏天里一个春梦 ” 。 其对社会现 实还缺乏起码的理解, 实还缺乏起码的理解 , 还生活在飘 渺的憧憬和梦幻之中。 渺的憧憬和梦幻之中。
潘月亭:银行经理,腐败堕落。 潘月亭:银行经理,腐败堕落。 李石清:银行秘书。狡黠毒辣,洞察人 李石清: 银行秘书。 狡黠毒辣, 情世故,性格复杂而鲜明。 情世故,性格复杂而鲜明。 顾八奶奶:富孀, 顾八奶奶:富孀,庸俗愚蠢 胡四:游手好闲,无耻至极。 胡四:游手好闲,无耻至极。 黑三:金八的打手,帮凶。 黑三:金八的打手,帮凶。 翠喜:妓女,心地善良。 翠喜:妓女,心地善良。 小东西:被摧残、被折磨、 小东西:被摧残、被折磨、被损害的小 姑娘。 姑娘。
3、《原野》 、《原野》 、《原野
视野转向了农村, 视野转向了农村,写的是农民向压迫者 反抗复仇的题材。 这与30年代文学关 反抗复仇的题材 。 这与 年代文学关 心农民命运的精神一致。 心农民命运的精神一致。 作者不仅追寻农民反抗压迫的原始生命 力,而且还表现了带着封建宗法思想铁 镣的盲目复仇者的心理悲剧。 镣的盲目复仇者的心理悲剧。
善于渲染气氛,有张有弛,开合自如。 善于渲染气氛,有张有弛,开合自如。 雷雨》中的“郁热” 蝉鸣、蛙噪、 《雷雨》中的“郁热”(蝉鸣、蛙噪、 雷声,渲染着苦夏的氛围, 雷声,渲染着苦夏的氛围,暗示一种 情绪、心理、性格, 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 方式) 方式) 原野》中的神秘气氛; 《原野》中的神秘气氛; 《北京人》中的沉闷气氛。 北京人》中的沉闷气氛。
(一)创作概况: 创作概况: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1910年9月24日( 农 年 月 日 历 8月 21日 ) 生于天 月 日 津的一个封建官僚家 庭,祖籍湖北潜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