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为 Na + , K + , Br , Cl 离子各 1mol 。
第十章开链烃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2、NaCl 相同?如将 CH 4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3 及 CH 3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 为什么?答: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液中 - -由于 CH 4 与 CCl 4 及 CHCl 3 与 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 物。
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⑴2-甲基丙烷⑵2,4,4-三甲基-5-丁基壬烷⑶己烷⑷3-乙基戊烷⑸3-甲基-5-异丙基辛烷⑹2-甲基-5-乙基庚烷4、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H 3CCH 3 ⑴3,3-二甲基丁烷 H 3CH 2CH 3H 3C错,2,2-二甲基丁烷CH 2CH 3 ⑵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H 3C HC C3错,2,3,3-三甲基戊烷CH 3CH 3⑶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H 3CC CH 3CH 33错,2,2,3,5,6-五甲基庚烷H 3CC H 2CH 3CH 3H 3CCH⑷2,3-二甲基-4-丙基庚烷H 3H CH 2 CC H 2CH 3CH 2CH 2CH 3H 3CH 3CCH 2CH 3H 2⑸2,4,5,5-四甲基-4-乙基庚烷H 3CHC H 2 CH 3CC C 3 32 CH32CH2 3CH 2 3CH 3 3CH 3 2CH 3⑹2,2,3-三甲基戊烷H3CH3CCCH3CH2CH35、写出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的各种异构体,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丙标出伯、仲、叔、季碳原子。
1oCH 32oCH 2 2 o22 oCH2 oCH 21 o己烷1oCH 3oCH 21 o CH32 o CHo1 oCH32-甲基戊烷1 o CH31oCH 32ooCH2 oCH2 1 oCH3 3-甲基戊烷1oCHo3 oCH1 o3 2,3-二甲基丁烷1 o CH31 o1 o CH31oCH2o4 oCCH32,2-二甲基丁烷H3C 1 o 1 o CH36、⑶>⑵>⑸>⑴>⑷7、写出2,2,4-三甲基戊烷进行氯代反应可能得到的一氯代产物的结构式。
H HCH2ClH 3CCC3 HC33H 3CH3CCC3 ClCCH332,2,4-三甲基-1-氯戊烷2,2,4-三甲基-4-氯戊烷H ClH 3CH 3CCC3 HCCH33H 3CH3CCC3 HCCH33 (S)-2,2,4-三甲基-3-氯戊烷(R)-2,2,4-三甲基-3-氯戊烷H HH3CH3CCC3 HCCH2Cl3H3CH 3CCC3 HCCH32Cl(S)-2,4,4-三甲基-1-氯戊烷(R)-2,4,4-三甲基-1-氯戊烷8、用投影式画出1,2-二氯乙烷的几个极端构象式,指出哪一个是最稳定的构象。
最稳定9、⑴3-丙基-2-庚烯⑵3-甲基-1-丁烯⑶2-乙基-1-丁烯⑷4-甲基-2-戊烯10、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命名有错误,予以更正。
⑴2,4-二甲基-2-戊烯⑵3-丁烯⑶3,3,5-三甲基-1-庚烯⑷2-乙基-1-戊烯-3-己烯⑻2-甲基-3-丙基-2-戊烯⑸异丁烯⑹3,4-二甲基-4-戊烯⑺反-3,4-二甲基⑴H3CCH 3CHCHCH 3CCH3⑵H3CHCCHCH 3应为:2-丁烯⑶H3CH3CCHCH2H3CCH2CH3CHCH2⑷H3CH2CCH 2C2H5CCH 2⑸H3CCH 2CCH3⑹H3CH2CH 3C H CC CH2CH3应为:2.3-二甲基-1-戊烯⑺H 3CH2CCH3CC CH2CH3CH3⑻H3CH2CCH 3CC CH3CH2CH2CH311、⑴无⑵有⑶无⑷有CH 3HHCH 3反式反式HCH 3HCHCH3CH 3HCH3CH 3HHCH3顺式HCHCH3CH 3顺式12、写出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的各种异构体的结构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1-戊烯(反)-2-戊烯(顺)-2-戊烯2-甲基-1-丁烯2-甲基-2-丁烯3-甲基-1-丁烯13、各取少量液体于两支试管中,滴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能是之褪色的是1-己烯,另一种为正己烷。
18、 H C C 14、完成下列反应式:⑴CH 3CH CHCH 3 + HClCH 3CH CHCH 3Cl Br ⑵ CH 3 C CH CH 3 + HBrCH 3CH 3 C CH 2 CH 3CH 3⑶ CH 3CH 2 C CH +H 2O+CH 3CH 2 C CH 3OCl⑷ CH 3 C CH +2HClCH 3 C CH 3Cl15、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它们的结构式: ⑴ CH 3CH(C 2H 5)C CCH 34-甲基-2-己炔⑵2-甲基-1,3,5-己三烯H 2CCH 3 C C HH C C HCH 2⑶ (CH 3)3CC CC CC(CH 3)32,2,7,7-四甲基-3,5-辛二炔16、 H 2C CH CH 2 CH 3, H 3C CH CH CH 317、 CH 3 C CH2HBr3BrC CH 3 , CH 3 C CH BrBr CH 3 C BrCHBr ,CH 3 C CHH 2O HgSO 4/H 2SO 4OCH 3 C CH 3Br CH 3C2H BrCH 2 ,H 2C Br CH 3 Br C CH 2HH 219、 H 3C C C C CH 1-戊炔,H 2H 3CH 2 CCC32-戊炔,H 3CCH 3CH CCH 3-甲基-1-丁炔1,2-戊二烯, 1,4-戊二烯,戊二烯, 3-甲基-1,2-丁二烯,1,3-戊二烯,2-甲基-1,3-丁二烯。
20、21、A :,,B :,第十一章, 环烃1、戊烯,3-甲基-1-丁烯,2-戊烯,环戊烷,2-甲基-1-丁烯,甲基环丁烷,2-甲基-2-丁烯,1,2-二甲基环丙烷,乙基环丙烷,1,1-二甲基环丙烷。
2、⑴CH 3 Br⑵Cl+ClClCl⑶C 2H 5C 2H 5⑷C 2H 5C 2H 5SO 3H+SO 3HBr+Br⑸COOH⑹Br3、⑴1,1-二氯环庚烷⑵2-甲基萘⑶异丙苯⑷NO 2⑸NO 2⑹2-氯苯磺酸ClO 2NCH 3NO 24、 1,1-二甲基环己烷,乙基环己烷,(顺)-1,2-二甲基环己烷,(1S,2S)-1,2-二甲基环己烷,(1R,2R)-1,2-二甲基环己烷,(顺)-1,3-二甲基环己烷,(1S,3S)-1,3- 二 甲 基 环 己 烷 ,(1R,3R)-1,3- 二 甲 基 环 己 烷 ,(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
5、H 3CCH 3CH 3均三甲苯或 1,3,5-三甲苯。
6、⑵7、⑴ClCl⑵NHCOCH 3NHCOCH 3X+XX+XBr H⑶X8、⑴COOHBr 2Br⑷XSO2ClNO2Br⑵CH3 CH3ClCl⑶NO2Br2NO2Br⑷CH3 CH 3KMnO4COOHCl+Cl⑸CH3KMnO4+COOH COOHCl9、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苯,余者能与硝酸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灰白色沉淀的是1-己炔,剩下的是1,3-环己二烯。
第十二章卤代烃1、⑴CH3H3C H CHC CH3BrH3C CH3仲⑵H3C C C I伯H2⑶H3CH3CCCH 3CCH3叔⑷H2CClCCH2HCCH2烯基卤H3C Cl2、H3CCH3CHCH2ClKOH-C2H5OH3C3CH3C3ClClCH 23、⑴CH3 CH CH2HBr(CH 3)2CHBr1 、 醇 异 构 体 : H 3C C C C C OH 1- 戊 醇 ( 伯 ), H 3C C C C CH 3 3- 戊 醇 ( 仲 ),H 2 H 2H 3CCH 3 (R)-2-甲基-1-丁醇(伯),CH 3 (S)-2-甲基-1-丁醇(伯),CH 3 甲基正丁基醚, H 3C⑵ H 2C CHCH 2ClBrH 2C CHCH 2CN⑶⑷CH 2ClNH 3CH 2NH 24、⑴H 2 H 2 H 2 H 2烯烃 ⑵ H 3C C C C OH 醇 ⑶ H 3C C C C CN 腈H 2 H 2H 2 H 2 H 2 H 2⑷ H 3C C C C NH 2 胺 ⑸ H 3C C C C MgBr 有机金属化合物H 2 H 2第十三章醇、酚、醚H 2 H 2 H 2 H 2HOHH 3CH 2 H OH C C 3H 2(S)-2-戊醇(仲),H 3CH 2CHO CH 23(R)-2-戊醇(仲),H 3CCH 3 H 2 CH C C H 2OHCH 3CH 33-甲基-1-丁醇(伯),H 3CCH C 3 (S)-3-甲基-2 丁醇(仲), H 3CCH C CH 3 (R)-3-甲基-2OH 丁醇(仲), H 3C C C CH 3 2-甲基-2-丁醇(叔),H 2H 3CC 2OHCH 2H 3C HC 2OH C H 2H 3C CH 2OHC H 3C 32,2-二甲基-1-丙醇醚异构体: H 3CH 2C H 2 H 2 COH 2H 3CCOCH 3 (R)-甲基仲丁基醚,H 3C H 2CHC O 3 (S)-甲基仲丁基醚, 3H 3CCH 3 C H 2O3甲基异丁基醚,H 3C H 3CCH 3 OCH 3甲⑸前者(丁硫醇)能与 HgCl 2 反应生产沉淀,后者(正丁醇)无此现象。
6、⑴硫醚 7、8、⑴H 2 H 2基叔丁基醚, H 3C C C O C CH 3 乙基正丙基醚,H 22、⑴伯醇-9⑵叔醇⑷仲醇3、 ⑴OHCrO 3 -稀 H 2SO 4OH 3CCH 3 H 2 CH C3乙基异丙基醚。
H⑵ C 6H 5CH 2BrH 2O/OH -C 6H 5CH 2OH⑶CH 3CH 2CH 2CH 2OH PBr 3CH 2CH 2Br⑷CH 3CH 2CH 2CH 2BrKOH - C 2H 5OHCH 3CH 2CHCH 2H 2O/H +CH 3CH 2CHCH 3OH4、⑴前者(3-丁炔-1-醇)可以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灰白色沉淀,而后者(2-丁炔-1-醇)无明显现象。
⑵前者(苄醇)与三氯化铁溶液混合无颜色变化,后者(2-甲基苯酚)可与三氯化铁溶 液反应显紫色。
⑶前者(乙醚)和金属钠不反应,后者(正丁醇)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气泡。
⑷前者(苯甲醚)不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后者(2-甲基苯酚)可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