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祖本纪答案

高祖本纪答案

《高祖本纪》课后练习基础总结一、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

(2)高祖常繇咸阳繇通徭,服役(3)遂坐上坐,无所诎坐同座;"诎"通"屈",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6)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 "距"通"拒"(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 假意(8)兵罢戏下戏下通麾下。

(9)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二、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中(定都)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天天)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三、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6)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省名山东(四)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五、虚词积累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3.以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可以有大功(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六、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为太上皇寿 (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 (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 (大约)意豁如也 (……的样子)(七)特殊句式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视沛公大人长者2.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坐之堂下 啖以利4.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宾语前置籍何以至此6.省略句先入关者王之7.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二、基础练习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3分)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④因以文谕项羽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⑥ 解析 ①“案”同“安”,②“内”同“纳”,③“距”同“拒”,⑤“详”同“佯”。

答案 A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看不起 B 夺其军,可.四千余人 可:大约 C .欲止.宫休舍 止:居住 D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 解析 D 项,卒:士卒答案 D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系颈以.组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B.⎩⎪⎨⎪⎧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C.⎩⎪⎨⎪⎧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D.⎩⎪⎨⎪⎧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张良遂略韩地车睘辕解析 者: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可不译。

A 项,以:介词,用/动词,认为;B 项,则: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就;D 项,因:介词,乘机/介词,凭借。

答案 C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诽谤..者族 B .鲁为楚坚守..不下 C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解析 A 项指“公开批评,议论”;C 项指“崤山以东”;D 项指“没有出息”。

答案 B5.下列与例句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会项伯欲活张良A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B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C .沛公从百余骑D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解析 其中“活”与“从”均为使动用法。

A 项中“苦”为意动用法;B 项中的“目”为名词作动词;D 项中的“道”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C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B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C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D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解析 C 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 C7.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 ( )(3分)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③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给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A .①③④⑥B .②③④⑤C .②③⑤⑥D .①③④⑤ 解析 ⑤是萧何讽刺刘邦的话。

答案 A阅读与鉴赏三、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

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

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8.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孔将军、费将军纵.纵:出兵攻击 B .示.鲁父老项羽头 示:给……看 C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 D .有功者害.之 害:杀害 解析 害:嫉恨。

答案 D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①吾所以..有天下者何②此所以..失天下也 ⎩⎪⎨⎪⎧ ③鲁为.楚坚守不下④此其所以为.我擒也A .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为”也不同。

B .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为”不同。

C .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为”相同。

D .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为”也相同。

解析 两个“所以”都表示原因;第③句中的“为”是“替,给”的意思,第④句中的“为”表被动。

答案 B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率兵发动攻击,遭遇失利后退却,孔、费两位将军又出兵攻击,楚军失利,韩信这才乘胜进攻,汉军取得垓下之战的胜利。

B .刘邦取得垓下大捷后,乘胜平定楚地,回军定陶后,带兵进入韩信营垒,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C .取得天下后,刘邦与臣下议论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大臣们认为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主要是他能厚待有功之人,“与天下同利”。

D .刘邦与群臣在未央宫宴庆时,刘邦为父亲祝酒,当众戏弄老父,显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解析 A 项中说“遭遇失利后退却”是错误的,这实际上是汉军佯败。

答案 A11.翻译下列句子。

(10分)(1)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都会疑虑不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