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课件
考考你
13、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 实验中:⑴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 匀速直线 运动, 这时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⑵下表是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接触面的材料性质 压力(N) 3 木块与木板 5 木块与木板 3 木块与棉布 摩擦力(N) 0.2 0.35 0.4
双基回顾
3.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 减小压力; ②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 变滑动为滚动; ④ 分离摩擦面。 减小摩擦的事例: ①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② 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 ③ 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动轴承; ④ 加润滑油; ⑤ 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双基回顾
4、摩擦力的方向: 与运动方向相反和相同的两 种情况都有。 运动的自行车,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例1: 后 ,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___ 前。 ____
3、自然界没有不受力的物体,所以牛顿 推理 出来的。 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____
双基回顾
5、惯性
(1)定义: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 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 静止 (2) 静止 不受力 律也叫做惯 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3)惯性的特点:
考考你
A.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一定 平衡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是受到平衡力 作用的缘故 C.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那么这个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其中一个力消失,则另一个力也 随之消失
3.下列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比较第1、2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 B、比较第1、3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压力不 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考考你
1.下面的现象中,不是由于惯性的原因是( D )。 A.放在教室里的课桌,没人搬动总是在原处 B.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C.站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的人,若汽车紧急刹车,人就要向前倾 D.自行车从坡顶沿斜坡向下运动,速度不断增大 2.某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后背总向后紧贴着座椅的靠背,则汽 车的运动状态是( B )。 A.匀速行驶 B.加速行驶 C.减速行驶 D.正在拐弯 3.氢气球下面吊着一个重物升空,若氢气球突然爆炸,那么 重物将( A ) A.先竖直上升,后竖直下落 B.匀速竖直下落 C.加速竖直下落 D.匀速竖直上升
5.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 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C )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 6.自行车骑得太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由于( C ) • A.运动快,所以惯性大,因此难停下来 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 不够大,所以难停下来 •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需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 D.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所以难停下来
例2: 杂技运动员竖直向上爬杆时,受到的摩 上 。 f 擦力方向向____
F
例3:一物体沿输送带向上运 动,做出物体所受到 重力、 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
G
考考你
1.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 人在水平方向上( D)。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D.不受力 2.放在竖直的磁性黑板上的小铁片,虽受到竖直向下 的重力的作用,但他不会掉下来,其主要原因是( B )。 A.他受到磁性黑板的吸引力 B.它受到磁性黑板的静摩擦力 C.它对黑板有吸引力 D.它受到磁性黑板的滑动摩擦力
考考你
6、下列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 ) A.自行车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 B.自行车脚踏板与鞋之间的摩擦 C.自行车刹车时,刹车闸与车轮间的摩擦 D.自行车把手与手之间的摩擦 7、农民清除黄豆中夹杂的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 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桌面滚下,而砂粒却留在桌面 上,这主要是 ( D )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 B. 砂粒比黄豆体积小,不易滚下 C.砂粒比黄豆对桌面的压力小 D.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所受滚动摩擦大
考考你
8、如下图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 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 0N;若将A、B紧 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 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 速运动,则推力F2 = 12 N。 压力 9、骑自行车的人用力捍闸来刹车,这是用增大____ 的方法,使闸皮和钢圈间的摩擦力增大。 弹 力使箭由静 10、体育运动中的射箭,弓对箭的_____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力可以______________
4、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双基回顾
弹力 力 重力
双基回顾
二、二力平衡
静止状态
1.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和平衡力
平衡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受力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条件
同体 等大 反向 共线
合力为零(相当于不受力)
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相互作用的力
受力物体
平衡力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一个力变化,另一个 力不一定变化,可能 会变为非平衡力
作用在不同的 两个物体上
4、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误认为是“克服了惯性” , 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误认为是“增加了惯性” 。
双基回顾
惯性现象: 1、出了枪膛的子弹继续飞行; 投掷出去的物体在空中继续飞 行。 2、抖去衣服上的灰尘。 3、急行跳远比立定跳远跳的远。
4、飞机在投掷救灾物品时要 提前投掷。
5、在匀速行驶的客车上,人 跳起后还会落在原地。
考考你
3、重10N的木块,被25N的压力F静 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则墙壁对木块的 F 摩擦力的大小为10 ______N,假设用 30N的压力压这一木块,木块静止不 不变 _______ 动,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 (变大、不变、变小)。
.
G f
f
F
4、用力的示意图作出静止 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和摩擦力。
.
G
考考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 态一定发生改变 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 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体一定不再做直 线运动
考考你
4.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 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第八章 运动和力
复习课件
本章知识目标: 1、牛顿第一定律
什么是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伽利略实验及推理结论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惯性及惯性现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 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2、二 力 平 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 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摩
擦 力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根据运动状态判断摩擦力大小
双基回顾
一、牛顿第一定律
1、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指“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 2、实验: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伽利略实验)
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双基回顾
若阻力为零时,推理: 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将 不变 ,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方向将
不变 ,
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那么将 保持静止 。 若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 体将处于什么状态?
实验结论: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与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特点:大小与重力、速度、接触面大小无关。 阻碍物体的运动。
双基回顾
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 增大物体间的压力; ② 增加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摩擦的事例: ① 自行车用越大力刹车,就停得越快; ② 拔河时用力握绳子; ③ 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 ④ 冬天路面打滑,在汽车轮上缠铁链; ⑤ 鞋底或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⑥ 上单杠,手上摸镁粉。
考考你
11、如下图,在光滑桌面上铺有薄桌布,桌布上放 置盛有水的两个杯子。当猛地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 方向拉走时,桌布上的杯子不会 随之运动(选填 具有惯性 “会”或“不会”),这表明杯子 _______________。 12、装满沙的箱子总重为200N,在50N的水平拉 力F的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受到地面 的摩擦力为 50 N,要减小箱与地面的摩擦力,可 以 (填写一种可操作方法)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惯性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双基回顾
对惯性的一些错误认识:
1、把惯性误认为是一种力,如“在惯性的作用 下”“受到惯性的作用”等; 2、误认为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 没有惯性; 3、误认为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速度小的物体 惯性小;
3、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静止 运动 不受力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4、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也可以运 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