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战宁洋摘要:高考是我们生活中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因为高考不只涉及到考生本人,还有他的家庭甚至整个社会。
考生在积极地储备知识时,也应关注自己心理状态的调整。
一些关于高考的调查和状元们的现身说法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共同的信息——良好的心态是高考取得成功的法宝。
为了在高考中真正产生水到渠成的效果,我们必须注重源头活水的营建,所以秣马厉兵时就要打好备考的心理战。
关键词:高考考生心态复习阶段心理调整高考因为它的特殊性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因此人们习惯地将它喻为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战争。
随着社会的日渐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想在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稳操胜券,金榜题名,除了掌握扎实的知识,懂得一定的应试技巧外,还应注重心理状态的调整。
在对20个因素在高考成功中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会调节心态排在第一位。
如果考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那么考试心态调节状况是软件,它可使考生在考试时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也能使考生发挥失常。
因此可以说,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
现实中一些家长和老师都对临近高考前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情有独钟,固然这时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会缓解考生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使他们能正常迎接考试,但我们却不能将所有的希望只寄托于此。
我们大可以从进入高三开始便展开对学生的心理指导与调整,细水长流的调整方式虽不如关键时刻的波澜壮阔,但浸入心田的滋润却可以真正起到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为此我们秣马厉兵时千万要打好复习中的心理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为了更好的调整出迎击高考的最佳心理状态,我们先来了解考生产生心理负担的原因。
首先,来自于自身。
例如,在临近高考时大量做题会使自己感觉到问题越来越多,造成自我压力过大,心理上不能承受,产生紧张。
其次,来自于学校与教师。
例如,感觉到老师和学校人为施加的高考氛围过重;对某些模拟题不加分析地与高考挂钩,一但考得不好,就产生心理负担。
此外,对老师的经常表扬也会感到有压力,害怕达不到这个程度会被别人耻笑。
最后,来自于家庭。
例如,许多同学会感觉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转变太大,对这些变化有时感觉到不能接受,父母的笑脸越多,自己越怕辜负父母之心。
如果家里人总是强调要对考试达到什么样的期望,更会加重思想上的负担。
针对上诉情况,在考前备战阶段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心态进行调整与指导。
一、正确认识高考,确定合理的目标正确地认识高考,有助于我们进行针对性地复习。
高考是一种分层筛选型的考试,其目的就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筛选出来送往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学习。
因此,高考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举100分满的试卷为例,一般而言,基础题40分,中挡题40分,高难题20分。
有的同学对高考试题难度估计过高,在偏、怪、难等题型上大做文章,结果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考试中小题不会做,大题也做不来。
根据高考的特点,高三学生一方面必须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加大练习的容量和难度,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和复习的情况,确立合理的考试目标。
一些同学总是希望自己在高考时考出高分,把自己的“理想分数”定得过高,人为地造成自己心理上的紧张。
其实考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综合实力,决不是靠碰巧就能获得成功的,因此在高考中必须确定合理的目标,而不能盲目地把自己的考试成绩定得过高。
二、要主动适应高考的气氛。
把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和要求,当做是一种动力;把学校和社会对高考的宣传,当做是一种鞭策;把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和体贴当做是一种支持。
要使自己保持一种平静之心、竞争之心和自信之心。
不要对高考有太高的要求,给自己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三、强化自信,笑对人生不管你现在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千万别忘了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
不论个人情况怎样,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有的同学基础扎实根底深,不论高考如何变,都能游刃有余;有的同学思维灵活敏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理解能力强,对考创新的活题尤为适应;有的同学阅读面广,视野开拓,心理素质好,抗挫能力强,善于超水平发挥。
不管怎样,在高考前夕,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
每一个有杰出成就的人,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
希尔顿是世界酒店大王,现在他的酒店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但他起家时仅有200美金。
是什么使他获得成功呢?希尔顿回答说: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自信”。
可见,信心孕育着成功,信心能使你创造奇迹。
拿破仑说:“在我的学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一字眼。
”正是这种自信激发了他无比的智慧与潜能,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
也许自信不一定能让你成功,但丢失信心就一定会导致失败。
很多一向成绩优秀的同学在高考中失利,他们不是输在知识能力上,而是败在信心上。
我们必须牢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古训,要知道高考只是我们人生的一个过程,真正让我们大显身手的舞台在以后,为什么不笑对人生,这才显出英雄本色。
四、优化情绪,积极暗示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生活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象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
在迎考复习中,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情绪紧张焦虑甚至烦躁时的时候,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或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游泳、跑步、做瑜珈;或漫步户外,看看云霞,听听蛙声;或与同学聊聊天,讲讲趣事,幽默幽默,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以至转向积极的一面。
此外还可以用积极暗示的办法强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烦恼。
考生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打气。
“我行,我一定行”。
“我潜力大”。
“我进步大”。
“我喜欢挑战”。
如遇到自己实在解不出的题难题也不要忧心忡忡。
从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聪明过人”之处。
面对一颗自己确实吃不到的葡萄,与其在架下上窜下跳白费力,还不如说这颗葡萄是酸的,另找甜的——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以长补短,同样可以成功。
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五、自我减压,保持平常心态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内心感到紧张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叶克斯一多得森法则(心理学家叶克斯和多得森发现的)。
该定律描述了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
所以,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一般而言,考试焦虑是由各种压力和个人的性格等因素造成的。
我对大量高考成绩优秀者的调查研究表明,他们在情绪上的共同特点是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因此情绪比较稳定。
他们把平时的统考、模拟考试当成高考,因此高考时就能以平常心对待。
若把复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会这种自我减压,降低心理预期目标,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就会消除对考试的恐惧和焦虑,就能在考场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六、自我分析,自我质辩自我分析,自我质辩是心态自我调整的良方之一。
比如,有“离高考越近,便越担心自己能力”的忧虑的同学,不妨进行如下自我质辩:自问:这种担心必要吗?自答:毫无必要,平时自己一向学习认真,虽不十分优秀,但只要认真做好考前准备,正常发挥,这次考试完全可以考好,根本不必为这无端的担心而苦恼。
又问:这种担心有利吗?自答:没有,它有百害无一利,它松懈人的斗志,转移人注意目标,若不及早排除,到考后将悔之晚矣。
再问:我该怎么办呢?自答:最要紧的是对考试充满自信,要有条不紊的地组织复习,扎扎实实地做好考前准备。
通过这样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质辩,心中的担忧也就化解了。
七、集中注意力,潜心每一步淡化对高考的神圣感与高不可攀感,集中注意力关注如何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钢索杂技演员,人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走钢索,没任何安全保护措施,险象可想而知。
但瓦伦达毫不畏惧,每战必胜。
有人问他成功的决窍,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走钢索这一件事,专心致志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
”后来心理学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不为其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
考生要想获得成功,就应有这种瓦伦达心态。
在应对高考时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和困难了,不要无端地给自己预设困难,让自己还没开始就先怯场了。
只要你别把高考看得那样神圣,那样高不可攀,你学习起来、应对起来就会轻松多了。
其实,每一个同学从入学开始,每天都在为高考作准备,每天都在一步步走近高考。
六月的高考只是一次比较大一点的检测而已。
八、正常作息,养精蓄锐保证充足睡眠,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去迎接备考的每一天非常重要的。
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时。
殊不知题目浩如烟海,你再做一年、两年也做不完。
头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就处于抑制状态,结果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张思维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
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所适,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备考阶段应养成良好的正常的作息时间。
九、掌握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1、深呼吸深呼吸是调整情绪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闭目坐在椅子上,缓慢有节奏地吸气,停几秒钟后,再缓慢有节奏地呼气。
2、按摩内关穴考生用自己右手大拇指轻轻按摩左前臂上的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处向肘部方向三横指正中线上)。
按摩时要轻轻而有节奏地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36次即可。
3、放松训练法这是一种利用语言暗示进行放松的方法。
考生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同宽,眼睛微闭。
心中默念:头部松,面部松,颈部松,前胸松,后背松,腹部松,腰部松,前大腿松,后大腿松,前小腿松,后小腿松,脚背松,脚掌松。
如此,按照顺序反复默念,可使身体得到放松,精神上也得到放松。
4、想象排忧法考生可站着进行训练,也可在晚上淋浴时进行训练。
训练时开始想象天上下着毛毛细雨,雨水顺着面部流到胸部、腹部,雨水同时顺后脑流到背部、腰部,水继续往下流,流到前后大腿、前后小腿、流到脚背、脚心。
一面想象雨水沿身体向下流,一面想雨水把自己的烦恼、忧愁、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统统冲刷掉。
按照这样的顺序不断地进行训练,对消除不良情绪,排除烦恼与不安能起一定的作用。
面对高考每个高三的学生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是必然的。
考前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会促进学生全面、认真地复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考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