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1
需要律
• 需要与人的心理关系非常密切,心理学认 为,需要是激起人活动的“内驱力”,等 于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机。人的需要是 多种多样的,但心理战要研究的是敌人目 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想吃甜的给他糖,想 吃酸的给他醋,瞌睡了再递上一个枕头。 敌人就更容易上当受骗,或更容易改变态 度。
思维定势
• 反映的其实就是心理学的思维定势原理。 思维定势是指已经预先形成的一种心理准 备状态。这种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思维就 呈现一种惯性状态。只要某种现象一出现, 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去思维和 得出结论。见怪不怪,常见不疑就是这种 定势的心理反映。
•
英国人认为,心理战就是征服人心的战争,英国《当代朗曼 英语词典》中,将心理战表述为:“心理战是通过无线电广播散 布恐怖、不安和不同政治利益所采取的削弱敌人斗志和忠诚的行 动。”英国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分析指出:“一 个战略思想家应该着眼于‘麻痹’敌人,而不是如何从肉体上去 消灭他们。就战争的较低阶段来说,在战斗中杀死一个,只不过 是这支军队损失一个士兵而已,但是精神受到震撼的人,就可以 成为恐怖病菌的传播媒体,足以造成一种恐怖现象。在战争的较 高阶段,如果使对方的指挥官在心理上受到震撼,如果一个国家 的政府在心理上受到压迫,那么这个政府所拥有的一切作战力量 也有可能被抵消。这正如下述一种情况,两只手都麻木或瘫痪了, 刀剑必然会从手掌中掉下来。”英国人号称是心理战的“行家里 手”,特别在战争宣传方面,英国人干得很出色(最早发明用传 单宣传的是英国军队的中校温斯顿)。所以从心理战的手段上看, 英国人只偏爱无线电广播,认为心理战的手段就是无线电广播。 而忽视了其他众多的手段同样能达到影响对方心理;从心理战对 象上看,则只强调削弱敌方的斗志,征服敌方心理,只有敌方。 因而这种定义或表述是不全面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美国陆军1982年度《作战纲要》中关于心理 战的定义为:“心理战是为了达到长远的和当前 的目的,而采取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 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改变心理战对象的态 度和举止的宣传活动和其他心理战方法,是指挥 官向敌方军队和民众做工作的重要手段。若与其 他行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心理战就可以相对地提 高部队的战斗力。”与此表述相类似的还有美国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1986 年版第8册第616页)中对心理战的定义是:“在必要 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手段支持下,利用宣传来反 对敌人,这种宣传一般是为了瓦解敌人,使其丧 失斗志。”上述观点,强调了心理战与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的联系,克服了心理战的“唯军事 论”的局限。美国人的解释是只强调了进攻性的 心理战,而忽略了心理战的防御性和在争取中间 力量方面的作用,因而这一点不能不说是个缺陷。
心理战武器
思维定势
需要律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
• 心理影响真有那么神吗?心理战真能像兵战一样 解决问题吗?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运用巧妙,心 理战还能解决许多兵战解决不了的问题呢。因为 心理战科学地运用了许多心理学原理,能够使人 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影响,这种影响甚 至可以违背自己的意志,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如心理战常用的暗示法,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 法对人的心理状态实施迅速影响的过程。有些心 理学家称暗示是“从后门进入人的意识”,人在 受到暗示影响时,简直无法抗拒。
心理战告诉我们,一个军 队的心理被击垮了,那么 这个军队肯定会吃败仗。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如果 我们被自己固有的心理劣 势打倒了,我们的人生也 一定会是失败的人生。
什么是心理战
• 心理战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以人类的心理 为战场,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手段,对人的认知、 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在无形中打击敌人的心志, 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和利益。通过宣传等 方式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军民斗志或消除敌方宣传 所造成的影响的对抗活动。
•
德国军事学专家认为:“心理战是在精神世 界进行的战争”。1960年,西德《国防知识》载 文说:“现代战争不仅在空中、陆地和海洋三种 范围内进行,而且还包括第四种范围——即人们 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里,第三次世界大战己 经开始。”这是重视心理战重要作用的观点。但 这是一种“唯精神论”的心理战理论观,因为它 过于强调心理战的独立性,把心理战划为区别于 空战、陆战、海战的第四种战争。这种对心理战 抽象地划个范围,把它孤立出来的观点,忽略了 心理战的实施必须以综合国力为基础,是与政治 斗争、经济斗争、军事斗争、文化斗争结合起来 的,并为之服务。“纯心理战”是不存在的。
•
• • • •
•
心理战的价值
• 心理战的代价要远远小于武力战,而其效果 则远远大于武力战。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靠武力战消灭一个敌人需要花2万美元,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靠武力战消灭一个敌人要花20万美元, 而最近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中,消灭一个敌人的 花费将近300万美元。运用心理战,直接从精神 和士气上瓦解敌军,不但能导致敌军官兵消极避 战、投降或开小差,还能大大鼓舞自己的士气。 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自己的兵力。美军认 为,在战场上,心理战是战斗力的倍增器。他们 说,“宣传上花一个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五个美 元”。拿破仑也曾说过,“新闻社的力量足以与 一个师的兵力相匹敌”。
•
日本人把心理战称为“思想战”。战略学家原 田埝在《国家战略纲要》中作了如下定义:“思 想战就是给敌对国家的国民洗脑,并使他们成为 我方的同情者和支持者。思想战是对政治、行政、 司法、教育、文化、宣传机构等所有领域进行渗 透,积极传播意识形态,通过不断努力,来改变 对方的思想和信仰。”原田埝的观点突出了心理 战是为国家总战略服务的,并重视心理战对人们 思想和信仰的影响。但是他只重视心理战的政治 斗争形式,却忽略了军事斗争、经济斗争也是重 要的心理战的斗争形式。同时也忽略了心理战的 防御问题,因而缺陷是明显的。
心理战的目的
•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心理战的 政治色彩更浓,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或最高 的政治目的。所以,心理战是有组织地进行的,必须有统 一的领导机构,有相应的政策规范,有严密的实施计划。 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的目的和任务通常有以下6个方面: (1)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赢得广泛支持;同时破坏敌 人的声誉,使之孤立无援。 (2)使对方丧失警惕,达成突然袭击的目的。 (3)造成信息泛滥,使敌方人员陷入思维混乱。 (4)削弱敌军战斗意志,使其消极避战或哗变投降。 (5)最大限度地激发己方官兵的战斗意志。望梅止渴、 破釜沉舟 (6)直接遏制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