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地理有关的谚语或诗歌1、“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降水较多,为我国华南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
2、“黄梅时节家家雨”,梅雨季节,位于江淮地区3、“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地种植麦子,为华北地区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为西北地区,一般指新疆。
5、:“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明该地为秦岭,6、“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跟瑞雪兆丰年是一样的意思。
一个是因为雪把害虫给冻死了,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松软的雪中间有空气,这不流通的空气可以起到保温效果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9、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12、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13、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1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16、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1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1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2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21、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2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2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地壳变动2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26、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2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3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3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3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3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到达不了我国的西北地区。
34、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3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3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观3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38、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39、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40、“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下游4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
这种雨属于锋面雨,属于准静止锋4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河套平原4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江西庐山44、“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4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47、“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4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四川盆地4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带性(平原与山地的气候差异)5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山环水绕,地形复杂。
51、“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青藏高原过去交通的困难5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庐山瀑布5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苏省54、“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的气候特征55、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海的是勃海。
5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赤道地区。
58、“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59、“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60、“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6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大雪天气现象6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因水汽含量大,秋季日温差大,晚上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降雨。
6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描述了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点,同时反映出了贵州高原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形态。
64、“天上无飞鸟,地下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生动描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戈壁景观。
65、“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写我国北方冬季冰天雪地,江河封冻的景观特点。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
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
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
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1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
这句诗意境美丽、观点科学,非常难得。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即“冬至阳升”。
12.“过了冬,长一葱”此谚语的意思是:过了冬至日,白昼就长一点点了,即冬至日后,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
13.“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玄《歌》)这句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高度小,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小,正午即“日中”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长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说,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则在正北方,即“日中万影正”;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影子偏离了正北方向。
14.“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李白《日出入行》)此句诗意在说明四季运转是一种必然趋势,万物兴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挥鞭命令停止。
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指向不变,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16.“不知天多高,地多厚”此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浅薄、自以为是、目中无人。
其实,“天多高”可以理解为大气层的高度,为2000~3000千米;“地多厚”可理解为地球的半径,平均为6371千米。
1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因而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21.“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
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24.“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在高空,由于距离地面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在海拔高的地区(如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
28.“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
”(日本民歌《北国之春》)东亚的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南亚的夏季风比冬季风强,这是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不同点之一。
日本的春天到了,夏季风就来了,夏季风是偏南风,这是肯定的,关键是作者对夏季风势力比冬季风弱小的特点把握得非常准确,用“微微”二字刻画得入木三分。
30.“淮海多夏雨”(刘禹锡《五排·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此诗表现了淮河流域,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降水季节类型为夏雨型。
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有冬雨型和年雨型。
属夏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属冬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地中海气候。
属年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4.“山前桃花山后雪”此句既能表示坡向对气温的影响,同时又能说明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
因而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
3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两句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和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二三十天。
类似的诗句还有:“山中岁月无甲子,四月才开二月花”。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横断山区气候、植被垂直变化的真实写照。
3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描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
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