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工程概况...................... (1)2、执行规范...................... (1)3、质量保证体系.................. . (1)4、首件盖梁施工的目的.................................. . (3)5、施工准备...................... (3)5.1 、施工前提条件............ . (3)5.2 、人员及机械配置........... (3)6、施工方案...................... (4)6.1 、测量放线. .......................... . (4)6.2 、盖梁顶面处理............ . (4)6.3 、安装抱箍. .......................... . (4)6.4 、底模安装. .......................... . (5)6.5 、钢筋加工和安装........... (6)6.6 、侧模安装. .......................... . (7)6.7 、混凝土浇筑. ....................... . (8)6.8 、模板拆除及养护........... (8)6.9 、盖梁实测项目............ . (9)6.10 、盖梁施工工艺流程........ (9)7、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 (10)7.1 、蜂窝. ................................... (10)7.2 、麻面. ................................. (11)7.3 、露筋. ................................... (12)8、质量保证措施.................. (13)9、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3)附件:盖梁抱箍受力验算盖梁首件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本桥位于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街道办鹤田村万豪体育生态园南约120 米处,于拟建潮惠高速公路测设里程K226+620.15〜K227+195.85间,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桥面连续组合箱梁及现浇连续箱梁。
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桥台采用肋式台、桩基础;联间采用D80伸缩缝、桥台处设置桥面连续。
桥跨布置为9X 25+(30+30)+(30+35+30)+(30+30)+5 X 25。
桥梁起点桩号为K226+622.7,终点桩号为K227+193.3,中心桩号为K226+908桥梁全长570.6m。
本桥平面位于直线段上;墩台径向布置。
本桥共有盖梁32个。
其中桥台盖梁4个,桥墩盖梁28个本次申报首件工程为K226+908 S356 跨线桥右幅20#墩盖梁,盖梁尺寸长1520cm X宽170cm X高170cm,混凝土标号为C35,设计混凝土方量41.5m[ 所需HRB400钢筋数量①28: 5015Kg①12: 2345Kg计划施工时间为2014 年2月20日至2014年2月24日。
2、执行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质量保证体系经理部设立质检部、质检工程师,各作业队及班组设质检员,每道工序都必须经过自检、互检、质检工程师检查、报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下道工序的作业班组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1 !原材料验收设备检验工序质量检验成品质量及中间产品质量检验建立工序检验员,明确重点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通过TQC 小组提咼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把关技术部门,质检部门质量预防质量保证4、首件盖梁施工的目的1、通过盖梁工艺性试验,检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否合理;2、检验选定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满足要求;3、检验盖梁模板是否满足刚度要求;4、检验人员配备是否合理;5、根据首件结果,制定实施性的、完善的盖梁施工方案。
5、施工准备5.1、施工前提条件(1)、现场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已建立,明确了工点、工序负责人。
(2)、水泥、砂、碎石、钢筋等材料已全部进场,配合比已通过审批。
(3)、桥梁的基础已检测完成,盖梁的测量放样已经完成。
5.2、人员及机械配置6、施工方案6.1、测量放线立柱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盖梁中心放样。
依据基准控制桩在地基上放出盖梁中心点及纵横向轴线控制桩。
6.2、盖梁顶面处理对混凝土接触面进行机械凿毛处理,凿出浮浆和松散混凝土,并用清水将表面清洗干净。
6.3、安装抱箍用双抱箍抱住立柱搭设盖梁施工平台,抱箍采用A3钢板加工,钢板厚度12mm抱箍的连接螺栓采用M20高强度螺栓。
(1)、安装须将抱箍位置处的立柱表面清理干净,以免抱箍与立柱表面存有杂物,影响抱箍与立柱的紧密接触、降低抱箍的摩擦力,从而影响支撑体系的承载力。
(2)、在安装抱箍时,首先要在立柱表面与抱箍间加垫不小于5mml厚的土工布,土工布的面积不得小于抱箍与立柱的接触面积(3)、抱箍采用倒链固定在柱头钢筋上,通过倒链调整抱箍位置。
(4)、所有连接螺栓采用公斤扳手拧紧,同时确保每个连接螺栓有效。
(5)、在紧固连接螺栓时,采用两侧交替对称施加预紧力,以免不对称紧固引起部分螺栓不能充分发挥效力降低抱箍与立柱间的摩擦力。
6.4 、底模安装(1)、为确保工程外观质量,盖梁底模采用大块钢模,以保证模板与柱头接缝的严密。
(2)、底模安装要求1)、底模安装前加强立模尺寸量测,控制好盖梁尺寸与精度,使其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主龙骨采用45b 工字钢,工字钢平行盖梁长度方向设置;次龙骨采用15*12cm 方木,间距为60 公分,方木垂直盖梁长度方向设置。
3)、避免底模长期暴晒及模板暴露时间过长使其表面锈蚀,采取用彩条布遮盖的方法,施工时加强模板保护。
4)、所用模板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均达到规范要求,模板表面平整光滑,拼缝严密不漏浆。
5)、底模必须经过验收才能进行钢筋加工及安装,主要检查模板接缝严密程度、模板刚度、板面平整度。
模板采用磨光机打磨工艺,彻底去除板面铁锈、毛刺,打磨效果达到板面光洁如镜面,手摸平整光滑。
打磨完后用涂刷机油做为脱模剂。
脱模剂以既能均匀涂刷但又不流淌为宜。
涂刷必须用力均匀,不得漏涂,不得积聚油珠。
涂刷完毕再用抹布先在脱模剂中清洗,绞干后再在模板表面均匀擦抹,去除不均匀部位及积聚的油珠,使脱模剂分部更均匀。
6.5 、钢筋加工和安装钢筋加工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骨架尺寸控制,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砼保护层的合格率。
我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加强管理,采用问责制,项目部内部分清责任,班组交叉层层验收。
钢筋加工制作班组挑选有实力、技术水平高的专业队伍统一加工,避免出现多支队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生钢筋加工质量问题,加工好后通知施工员,由施工员检查验收合格后通知质检部和监理,最后由各个桥梁队伍对自己所施工的范围对钢筋加工班的产品进行验收,从而保证了出厂钢筋的加工质量。
(2)、主筋采用双面焊,焊接时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或焊瘤;焊接接头区域无肉眼可见的裂纹;咬边深度、气孔、夹渣等缺陷不超过允许值。
在同一断面上接头数不超过主筋数量的50%,前后错开100cm。
(3)、在钢筋厂加工骨架时采用胎架法进行加工,确保骨架片尺寸一致。
(4)、钢筋骨架加工完毕后用板车运至现场绑扎成型,按图示尺寸调整骨架间距,安装主筋及箍筋并对交叉点按照梅花形错开绑扎,靠模板一侧所有扎丝扣应朝向盖梁混凝土内侧。
(5)、盖梁钢筋笼采用吊车吊装,吊车扬臂速度要缓慢,杜绝突然提速产生晃力引起吊点处变形,同时起吊操作有专人指挥,吊车司机严格按照指挥人员给出的信号操作。
(6)、保护层垫块采用6 公分和7.5 公分的高强混凝土垫块,每平米设置不少于4 块垫块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安装好钢筋骨架后安装高强砼垫块,垫块应绑扎牢固,避免松动、移位。
(7)、钢筋质量检验与验收钢筋电弧焊接头外观检查应在接头清渣后逐个进行目测或量测,其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焊缝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陷、焊瘤。
接头处不得有裂纹。
②当有外观检查不合格接头时,经修理或补强后,可提交二次验收。
③强度检验:钢筋焊接必须做强度检验,以3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接头形式、同焊接位置)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时,按一批计。
强度检验时,从成品中每批切取三个接头进行拉伸试验。
④、钢筋骨架实测项目、侧模安装(1)、采用侧模包底模的方式支模,侧模采用定型大块钢模板,采用8# 槽钢背肋,间距50cm。
(2)、模板用①14的拉杆固定,盖梁内穿PVC管,以便拉杆循环使用,拉杆间距50*100cm布置,两侧模对拉拉杆的同时模板上口间隔2m距离设置一道内撑,保持截面尺寸,防止拉杆过紧,上窄下宽。
(3)、侧模安装后检查保护层垫块有无移位,必要时增加保护层垫块或定位钢筋固定钢筋骨架,确保钢筋保护层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4)、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几何尺寸、轴线位置、顶面高程、模板牢固,确保其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做到不跑模、不漏浆、不错位。
并请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5)、模板检验合格后及时报检浇筑混凝土,不得长时间停放。
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模板顶端用塑料布遮盖严密,避免灰尘污染模板表面。
6.7 、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用8m3砼灌车运输到施工现场。
盖梁混凝土标号为C35,理论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385 : 646 : 1199 : 170 : 3.47, 桥墩墩身砼采用集中拌和站搅拌,罐车运输,吊车吊运料斗将混凝土送入模。
砼拌和时要根据现场砼浇筑的速度控制。
浇筑时水平分层, 分层厚度控制在30 cm之内(分层方法采用在模板上红漆标线法),必须在下层砼初凝之前完成上层砼浇筑,而且在振捣上层时插入式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砼5—10cm,以使上下层砼连成整体。
砼振捣时,振捣间距控制在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 倍,每层振捣时振捣棒均垂直插入砼中,缓慢拔出,严格按振捣间距均匀振捣,防止过振或漏振。
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及模板,棒离模板间距5 厘米,振捣以砼不再下沉,不在溢出气泡,表面充分泛浆为度。
浇筑应连续进行,在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检查模板的稳固性,注意是否出现跑模、涨模、漏浆等现象,并随时观测模板,发现有变化,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加以调整,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