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用)第一课时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的起源与名称、词的分类、词牌与标题等)2了解《雨霖铃》、《望海潮》填词背景。
3依据课本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吟诵。
【预习内容】1、阅读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背景介绍《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
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雨霖铃》: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词的基本常识:(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倚声”“填词”等。
(3)关于词牌和标题: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4)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4、初读全词,查阅工具书,依据注释,疏通词意。
5、朗读《望海潮》和《雨霖铃》。
初级水平:读清字音,读准句读中级水平:清晰并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高级水平:熟读并背诵两首词【自我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参差()天堑( ) 珠玑()罗绮()重()湖叠( ) 羌管( ) 钓叟( ) 千骑()给括号前的字注音骤()雨凝噎()暮霭()天堑()无涯()珠玑()罗绮()豪奢()叠巘()羌管()千骑()萧()鼓吟()赏参差()()2、词是_隋唐____时兴起、_宋____代盛行的一种_诗体______。
由于它可以配乐歌唱,亦称_歌词______、__曲子词_____;而且它句式长短不齐,故称___长短句____。
2、词的分类:按照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__58___字以内是__小令_____;_59___字至__90___字是中调;__91___字以上是长调,按词作风格可把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3、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字_耆卿_____,世称_柳屯田______。
他创作之词形式上大量为慢词,扩充了词体的容量。
内容上以写男女相思之情、羁旅行役之苦、都市生活为主。
后人评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东南形胜地理形势优越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天堑无涯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重湖叠巘清嘉秀丽异日图将好景把杭州的美景画下来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骤雨初歇又急又大的雨,一阵暴雨兰舟木兰舟,船的美称凝噎因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越去越远教学案【教学目标】深入《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的情感。
一、预习成果展示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可轻声跟读,个人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望海潮》中描写都市生活景象的句子,体会词作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要求:先个人阅读思考获得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学习成果,组长指定展示成员。
结论:《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生活景象。
2、小组内成员边读边共同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诗句,理解体悟作者如何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朝品牌大都市—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描绘的角度)(相应的诗句)3、根据前面的解读,结合填词的背景和“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分析词作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参考: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惊叹和羡慕之情。
同时这首词是作者路经杭州时,写给地方长官的投赠之作。
作者想通过它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那么必然会对长官进行夸耀和奉承。
4、根据理解放声吟诵《望海潮》(要求:力争做到声情并茂。
)三、合作探究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点拨:先逐句描述,再总结)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的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明确:“卷”是翻卷的意思,“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的波滚浪翻的景象。
“卷”可以形象地表现出钱塘江潮排山倒海的气势、浪花飞溅的情态。
用“推”字的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 《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4、诗词中,你还喜欢哪一句,试举一例,说明理由。
点染手法的运用概述:上阙,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
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点染”。
“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
表现鲜明的情志。
抄写下阕“点”的句子:。
“ 染”的句子:答"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
第二课时预习案1、熟读《雨霖铃》朗读指导: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2、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
其中最苦是“爱别离”。
我们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
预设: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教学目标】理解词蕴涵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一、预习成果展示二、整体感知1、播放邓丽君唱的《雨霖铃》歌曲2、听录音,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心绪的一句话教师引导:作者的心情在词的下片表露无疑,那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学生活动:齐读这句话3、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
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活动:反复品读这句话,讨论交流)预设:柳永的“伤离别”比一般人更重,“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明柳永的离别是在凄冷的秋季。
文人感秋则悲,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场景下和心爱的人离别呢?真是双重的痛苦啊!三、重点探究1、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明确: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明确:凄凉、沉寂3、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明确:不全是实写,“烟波、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
4、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
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
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明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8、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
(1)、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明确:一个人将另一个人的手放在自己手中,相互看着时泪眼婆娑,竟然是被泪水给噎住而说不出话来了!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离别依恋痛苦的心情,缠绵悱恻,淋漓尽致。
(2)、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明确:“执手”感觉很慎重,很郑重,而“牵手”和“握手”不能充分表达那种凝重感和气氛。
(3)、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
此时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
你能否试着代他说两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
(就上述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和大家交流。
)9、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大家丰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艺术空白。
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请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
10、思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预设):“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直抒胸臆,把离别后的痛苦酣畅淋漓地说出来了!(预设):“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者借景抒情,“酒”“杨柳”“风月”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