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课大学语文诗歌鉴赏2PPT课件

公共课大学语文诗歌鉴赏2PPT课件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 结合。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 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08天津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 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 “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 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煮酒把盏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 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 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 怀。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 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常见特征
秋季 清晨 或春季 或傍晚
路口、长亭 驿站、渡口 码头等
杨柳、 酒等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
例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常见情感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A.依依不舍的留念。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B.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坦陈心志的告白。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问题:说出此诗寓意以及所用手法。
问答诗:中此小诗孤托山小的形孤象山寄以托言了志作,者表怎达样了的诗思人尽想管感身情为?
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 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 定信念。
诗歌鉴赏2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
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 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 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 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言志诗
鉴赏要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 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 手法。
常见感情: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
感慨个人遭遇,
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有古今对比的,有 用典的。
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 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鉴赏方法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 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 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 “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 《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 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 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 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羁旅思乡
送别抒怀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思妇闺怨 民生疾苦
哲理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 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 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 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 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 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 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答:(1)“遍”字表现松树多,鹤多,“稀” 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 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 然闲适的心情。
古今多少兴亡事
怀古咏史诗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 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 感慨今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