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诗歌概述
.
叶嘉莹先生长期在西方教学工作,有机会阅读了 不少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 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 贡献。叶嘉莹先生结合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符号学 和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中 国传统词学不断反思, 词分成了歌词之词、 诗化之词、赋化之词 三大类别。
.
叶嘉莹先生以她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创作、教 学、研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得到了最高荣誉。 1990年叶嘉莹先生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你怎么忍心践踏草地, 戕害那些个植物和动物。所 以学古典诗歌的无用之为用, 其可贵之处,正在与此,我 是说有一种生命的共感。
.
心理起源说
人類為何要唱歌作詩? 就詩歌產生的性質而言,有所謂心 理起源的說法。即詩歌是表現情感的。 人生來就有情感,不管是哀樂的情緒, 或是生活中的各種感受,都需要適當的 發洩,而最自然最直接的發洩方式就是 詩歌。
(《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 5頁 )
.
《尚書.虞書》說: “詩言志,歌詠言。”
《史記.滑稽列傳》引孔子語: “書以道事,詩以達意。”
.
邹静之 谈什么是诗
写诗必须为艺 术的时间而写,艺 术的时间是一个孤 悬在空中的时间, 物理的时间对他没 有作用,比如古诗 里“每逢佳节倍思 亲”这就是为艺术 的时间而写的。
Hale Waihona Puke .邹静之 谈写诗而有的写作的人是看着日历的 颜色写作的,三八写妇女,五一写 劳动,七一写建党,八一写建军。 这些诗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也就进入 纸篓了。
而随着人类思维几语言能力的发展 提升,在這些呼声中添上有意义的词语 便形成正式的歌谣。
.
魯迅论述诗歌的起源:
“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 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记下。 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会说 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須发表意見,才渐 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時大家抬 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 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是闯 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來,这 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 是『杭育杭育』派。 ”
在中国古代诗是供朗诵的,歌是 歌唱的。
诗是一种分行排列的抒情文 体。
现在诗歌统称为诗歌。
.
艾略特 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
诗是安慰有教养的人所 作的游戏。
.
叶芝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叶芝说: “我们在和别人争论时产生
的是雄辩,在和自己争论时产生 的是诗。”
.
邹静之
谈什么是诗
邹静之,《诗刊》副编审。 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意、西等国文字。所 创作的歌剧《夜宴》已在英国、法国、荷兰、比利 时、澳大利亚、香港、美国等地上演。 影视作品有《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 纪晓岚》等。
诗歌专题 教学模块图
古代诗歌
诗歌概述
现代诗歌
人文聚焦
当代诗歌
.
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
古代诗歌
诗歌概述 风骚传统 魏晋风度 盛唐气象 宋词境界
人文拓展
.
诗歌概述 讲授要点
一、什么是诗歌 二、诗歌的起源 三、诗歌的类型 四、诗歌的作用 五、诗歌的鉴赏
.
一、什么是诗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
.
《吕氏春秋.古乐篇》: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闋。”
記載了葛天氏的樂歌是一面歌唱, 一面操著牛尾跳舞。
(參見《中國文學發展史》 2頁 )
.
《 尚书 尧典 》:
“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它描写了人們敲石器之类的工具 作为乐器,然后模仿野兽的姿态跳舞。
(《中國文學發展史》 2頁)
远古歌谣
《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
《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這首短歌相傳為黃帝
時的作品,描寫了先民砍 竹、接竹,來製造狩獵工 具以及用彈丸追捕獵物的 經過情形,從古樸的內容 和簡單的二言句式,可以 相信這應該是一首古老的 獵歌,且時間比詩經還早。
.
《淮南子.造應訓》
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 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
三、诗歌的类型
从表现手法分: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从表现形式分: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阶梯诗。 从内容题材分: 田园诗、山水诗、咏物诗、寓言诗、 乡土诗、爱情诗、打油诗、政治诗、 儿歌等。
.
四、诗歌的作用
塑造人格,陶冶感情。
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 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发生命与人 生智慧,今天依然让我们产生共鸣。
诗中所描绘的流水、落花、雾霭、 寒风,表达的都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 实的情感。
.
诗的人文关怀
在中国古代诗歌
里,更为根本的一个 承传关系,就是诗歌 里面的人文传统,人 文精神的问题。
罗宗强 教授
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
罗宗强教授认为, 诗歌教育对于青 少年时期塑造人格,
感情熏陶非常重要。
.
叶嘉莹,1924年 出生于北京。
.
二、诗歌的产生
1、游戏说 2、模仿说 3、心灵表现说 4、劳动说
.
诗歌的起源:劳动说
詩歌是最早的文學形式,在文字發明以 前就有了歌謠──屬於口頭文學的歌謠。
《周易》卦爻辞 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 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根據大量的史料及考古証明,詩歌產生 的方式,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
.
中国文学最早的源:
.
学习诗歌有什么用处呢?
叶嘉莹: “学习诗歌,使你的心 灵与学问、品行、修 养都达到很高的境界 的诗人有一种心灵的 交汇。
而且在这种心灵交汇之中,体验到你自己 当下的存在,提升了你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叶嘉莹
“ 叶先生就 是中国古典诗词诗 意与美雅的一个象 征。”
腹有诗书气自华.
.
生命的共感
辛弃疾写过两首词,他说一松一竹是真 朋友。山鸟山花是好弟兄。
17岁时,以优异 的成绩考入辅仁大学 国文系。
20世纪 50年代任 台湾大学教授,60年 代,叶嘉莹应邀担任 美国哈佛大学、密歇 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叶嘉莹
.
1979年回到祖国任 教。
1989年当选为加 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1996年在南开大 学创办“中华古典文 化研究所”设立“驼 庵”奖学金。
叶嘉莹
可見在現实生活中,诗歌实在是慰藉 心灵、调剂精神、提高情绪最佳的工具。
先民在长期枯燥的劳动下,必須借助 诗歌來唱出他們心声!
.
我国诗歌原始形态: 歌舞乐三位一体
歌謠在最初的形態只是口頭流傳, 並常與原始的音樂、舞蹈結合為一 體, 其內容大都是生產行為的重演模擬,或 是勞動過程的回憶。
(馬積高、黃均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 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