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ppt7
鲍照的生平
▪ 《南史》本传:“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 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 ‘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 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 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
▪ 一生倍受门阀制度的压抑,有志难申。钟嵘《诗 品》:“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瓜步 山揭文》:“才之多少,不如势之多少远矣。”
▪ “四言变而《离骚》,《离骚》变而五言, 五言变而七言,七言变而律诗,律诗变而 绝句,诗之体以代变也”(胡应麟《诗薮》)
▪ 张衡《四愁诗》、曹丕《燕歌行》 ▪ 鲍照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
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 自由换韵,完成了五言到七言的转变。
诗歌风格、技巧
▪ 其诗风俊逸雄迈,华而不弱。杜甫《春 日忆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 军”。六朝人为清新易,为俊逸难。实 由其为人体气豪迈,多不平之气。
节录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
夕景欲沈,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 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风久雷飙,夜戒前路。 下弦内外,望达所届。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 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途草蹙,辞意不周。
▪ 鲍照的赋更是冠绝一时。《芜城赋》为 南朝赋之冠。赋中描写广陵遭受战乱之 后的残破景象,抒发了乱世中特有的深 深的人生感慨。赋中大量采用对比的手 法,把广陵的今昔加以对照;又充分发 挥赋的特长,极力铺陈渲染;感情强烈, 悲慨淋漓,“驱迈苍凉之气,惊心动魄 之词,皆赋家之绝境也。”(《古文辞 类纂》)
▪ 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 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 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 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鲍照的文学创作
《鲍参军集》
鲍照的文与赋
▪ 鲍照的文与赋也有很能够高的成就。其文 几首全为骈文,亦精彩深厚。代表作有 《瓜步山揭文》 、《登大雷岸与妹书》。 前者借瓜步山抒发对当时门阀制度的不满, 后者描写庐山附近的景色,能够体现作者 抑郁不平、豪迈雄壮之气。
▪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 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 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 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 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 “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 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 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 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 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 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
▪ 鲍照曾向临川王刘义庆献诗,任为国侍郎,在 义庆幕下六年。义庆死,在家闲居。后又在始 庆王刘濬幕下任侍郎。因发觉刘濬与太子刘劭 反对宋文帝的密谋,称病去职。孝武帝时起为 海虞令,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后又任秣陵令、 永嘉令等职。孝武帝大明王五年(461)临海 王刘子顼守荆州,任为前军参军。大明八年 (464),刘骏卒,刘子业继立,次年明帝刘 彧杀刘子业自立,刘骏之子晋安王子勋起兵反, 刘子顼起兵响应,第二年兵败,鲍照死于乱军。 Nhomakorabea▪
拟行路难(其四)
▪
鲍照
▪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鲍照诗的创新
▪ 既继承了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而又有所发 展,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 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 作品内容充实,思想积极; ▪ 形式多样,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
诗的基本形式; ▪ 写景状物,语言新奇丰富;音节激昂顿挫,
富于变化;感情慷慨奔放,风格豪迈俊逸。
七言诗的进一步发展
▪ 《南齐书·文学传》称其作品“发唱惊挺, 持调险急,雕藻浮艳,倾炫心魄。”追 求奇险艳丽,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组诗《拟行路难》18首
抒发英才被压抑的苦闷,
如,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已自宽,举杯判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描写戍卒的痛苦:
鲍照《芜城赋》
鲍照曾经描绘过扬州 那时的荒凉:“藻扃 黼帐,歌堂舞阁之基, 璇渊碧树,弋林钓渚 之馆,吴蔡齐秦之声, 鱼龙爵马之玩,皆熏 歇烬灭,光沉响绝。 东都妙姬,南国丽人, 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莫不埋魂幽石,委骨 穷尘。”
鲍照的诗歌创作
▪ 鲍照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明显的社会 意义。
▪ 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 的痛苦,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的诗篇。如组诗《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作。
▪ 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 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生活的诗篇,如《代白头
吟》 ▪ 反映人民在战乱和赋税徭役逼迫下的痛苦生活的
诗篇,如《拟古诗》(束薪幽篁里)
拟行路难
鲍照读书台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 远,东海人(今山东郯城); 曾出任过中书舍 人、秣陵令等小官,后为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 任刑狱参军等职。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 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 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 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 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 首。他还擅长写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华。 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同时,合称“元嘉三大 家”。《鲍参军集》
君不见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日夜隔, 音尘断绝阻河关。…… 将死胡马迹,边塞,能见妻子难。
描写妇女爱情不自由:(其三)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补充时代背景。
▪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 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 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 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 个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