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 (6)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性 (6)一、土地的概念 (6)二、土地的特性 (7)第二节土地资源构成及特点 (7)一、土地资源构成及分布 (7)二、土地资源特点 (8)第三节土地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8)一、土地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8)三、土地管理的职能和主要内容.. 9四、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 (10)第四节土地制度与政策 (10)一、土地制度 (10)二、土地政策 (12)第五节土地管理体制 (12)一、土地管理体制的含义 (12)二、现行土地管理体制: (13)第六节建国以来土地管理的演变历程 (13)第七节土地管理与社会发展 (13)一、土地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13)二、土地管理在社会发展的中作用 (13)第二章土地经济理论 (14)第一节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14)一、土地的供给 (14)二、土地的需求 (14)三、土地供求关系 (15)第二节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与土地集约利用 (15)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 (15)二、土地报酬曲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报酬三阶段分析 (15)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集约利用的制约作用 (16)第三节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利用 (17)一、规模经济和规模经济原理。
17第四节地租理论 (18)一、地租概述 (18)第五节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 (21)一、土地金融 (21)二、土地税收 (22)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24)第一节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规划 (24)一、土地利用的涵义 (24)二、土地合理利用的准则 (24)三、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25)四、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25)五、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 (25)六、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5)七、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26)八、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27)九、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27)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8)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28)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28)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28)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层次体系 (28)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29)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31)第三节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 (31)一、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31)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31)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32)一、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重要性及途径 (32)二、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与管理 33三、建设用地的规划审查 (34)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审查 (35)五、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划管理 36 第四章地籍管理 (38)第一节地籍与地籍管理 (39)一、地籍及其类别 (39)二、地籍管理 (40)第二节土地调查 (41)一、土地调查的内容 (41)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41)三、土地条件调查 (42)四、地籍调查 (42)五、土地动态监测 (43)第三节土地登记 (43)一、土地登记概述 (43)二、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 (46)三、土地代理登记 (47)四、变更土地登记 (48)第四节土地统计 (48)一、土地统计概述 (48)二、土地统计程序 (49)三、现行土地统计制度 (49)第五节地籍档案管理 (51)一、地籍档案管理概述 (51)二、地籍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52)三、地籍档案的鉴定和统计 (54)四、地籍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55)第五章建设用地管理 (56)第一节建设用地的概念与分类 (56)一、建设用地的概念 (56)二、建设用地的分类 (56)三、建设用地的特征 (58)第二节建设用地管理的原则与内容 (58)一、建设用地管理的概念 (58)二、建设用地管理的原则 (59)三、建设用地管理的内容 (60)第三节建设用地的供应方式与政策 (61)一、供地的概念 (61)二、供地的基本依据与政策 (61)三、供地方案拟订 (63)第四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 (63)一、建设用地审批制度 (63)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 (64)第五章建设用地管理 (65)第五节建设用地征用管理 (65)一、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概念 (65)二、征用土地的审批 (65)三、征用土地的补偿和安置 (66)四、征地补偿费的支付和管理 (69)五、征地方案的编制 (70)六、征用土地的程序 (71)第六节土地使用权划拨管理 (71)一、土地使用权划拨的概念 (71)二、划拨土地使用权的适用范围 72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管理 (72)第七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 (74)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范围 (74)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的原则 (75)三、乡镇企业用地的管理 (75)四、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的管理 (75)五、农村村民宅基地的管理 (75)六、集体建设用地的收回 (76)七、集体土地使用权转移 (76)第六章土地市场管理 (76)第一节土地市场及其管理手段 (76)一、土地市场的概念 (76)二、土地市场的特征 (77)三、土地市场的主体与客体 (77)四、土地市场的结构 (77)五、土地市场的管理手段 (78)第二节土地出让、转让、租赁和抵押管理 (79)一、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 (79)二、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 (84)三、土地租赁管理 (85)第三节土地市场交易信息管理 (90)第四节土地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管理 (91)一、土地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91)二、土地市场中介服务管理 (92)一、土地资产处置的方式 (93)第七章耕地保护管理 (93)第一节耕地资源状况 (94)一、耕地及其分类 (94)二、我国耕地资源状况 (95)第二节耕地保护措施 (96)一、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96)二、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96)三、严格耕地保护执法 (96)四、严格执行城市用地规模审核制度 (96)五、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96)六、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 96七、引入耕地保护的社会监督机制 (97)第三节农用地转用管理 (97)一、农用地转用的概念 (97)二、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依据 97三、农用地转用的条件 (98)四、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 (99)五、农用地转用的申请 (100)六、农用地转用方案的编制 (101)七、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和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 (101)第四节耕地补偿制度 (102)一、耕地补偿制度的内容与要求 (102)二、省级人民政府在耕地占用补偿制度中的职责 (103)三、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的利用 (104)第五节农用地开发整理复垦管理 105一、农用地开发管理 (105)二、农用地整理管理 (107)三、土地复垦管理 (108)第六节基本农田保护管理 (111)一、基本农田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含义 (111)二、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 (111)三、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量要求 (112)四、基本农田划定的方法 (112)五、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 (112)六、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监督管理 (114)第八章土地法制与监察 (115)第一节土地法与土地法律关系 (115)一、土地法 (115)二、土地法律关系 (118)第二节土地法律责任 (121)一、土地法律责任的概念 (121)二、土地违法行为的构成 (122)三、土地违法行为的种类 (122)四、·各种违法行为的土地法律责任 (124)第三节土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130一、土地行政复议 (130)二、土地行政诉讼 (131)第四节土地监察的过程、形式和方法 (132)一、土地监察的概念 (132)二、土地监察的任务 (133)三、土地监察的程序 (133)四、土地监察过程 (134)五、土地监察的形式 (134)六、土地监察的方法 (135)第五节土地违法案件的处理 (136)一、土地违法案件的概念、类型、实质及其特点 (136)二、土地违法案件处理的含义、目的和基本原则 (138)三、土地违法案件的管辖 (138)四、土地违法案件处理的程序 . 140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性一、土地的概念(一)土地的定义.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土地是综合体。
土地的性质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而不取决于任何一个单独的要素。
(2)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人类活动可以引起土地有关组成要素的性质变化,从而影响土地的性质和用途的变化。
(3)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
(4)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陆地是突出于海洋面上的部分,包括内陆水域、海洋滩涂。
(5)土地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
(二)土地概念的区分1.土地与土壤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它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自然体。
土壤与土地的区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
(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
而土地是由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2.土地与国土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包括领土、领空和领海。
从内涵上看,国土包括资源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
例题:2002判断题:从内涵上看,国土包括资源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 R ]3.土地与景观土壤、风化壳、大陆沉积物、潜水和地表水、植被、近地表大气及物理化学作用彼此紧密联系的综合体称为景观。
大气候和地理地质条件的统一是景观的基本特征。
它与土地的最大区别主要在于它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体”的影响。
4.土地与土地资源所谓资源,是指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来源。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一般说来,土地资源是指经过人们投入,从土地上得到收益的土地,即产生了价值的土地。
“资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5.土地与地产地产是指作为财产的土地,其中既包括纯自然土地,也包括经过人类开发、改造过的土地,两者都能够被人们当作财产予以占有。
从法律上看,地产不仅包括土地自然体,而且包括土地权利(如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
地产和土地,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在商品经济中地产是特定的土地。
土地不一定完全是地产,而地产必然属于土地。
地产最重要特性是其商品属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像其它商品一样进行交换。
但在我国,这种交换是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前提下,对使用权的经营,即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租赁、抵押等。
二、土地的特性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土地的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属性;土地的经济特性则指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表现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