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换性第2章

互换性第2章

3 、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4 、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5 、离线测量和在线测量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2.4 测量技术的部分常用术语
一、计量器具的基本计量参数
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是合理选择和使用计量器具的 重要依据。其中的主要指标如下页所示。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1 、标尺刻度间距 指计量器具标尺或分度盘上相邻两刻线中心间的距离或 圆弧长度,为适于人眼观察间距一般为 1 ~ 2.5mm 2 、标尺分度值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2. 2. 3 量块
是没有刻度的平面平行端面量具,是以两相互平行的测 量面之间的距离来决定其长度的一种高精度的单值量具。 量块的形状一般为矩形截面的长方体和圆形截面的圆柱 体(主要应用于千分尺的校对棒)两种。
常用的为长方体(见图3-2)。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图 3-2 量块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6、量块组合方法及原则
组合方法: (1)选择量块时,无论是按“级”测量还是按“等”测 量,都应按照量块的名义尺寸进行选取。若为按“级”测量, 则测量结果即为按“级”测量的测得值;若为按“等”测量,
则可将测出的结果加上量块检定表中所列各量块的实际偏差,
即为按“等”测量的测得值。 (2)组合量块成一定尺寸时, 应从所给尺寸的最后一 位小数开始考虑,每选一块应使尺寸至少去掉一位小数。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二、测量方法的分类
1 、按所测几何量是否 直接测得分
⑴直接测量
如: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测量轴径或 孔径
⑵间接测量
指欲测量的几何量的量值由实测几何量的量 值按一定的函数关系式运算后获得。例如,右图 所示用弓高弦长法间接测量圆弧样板的半径 R ,为了得到 R 的量值,只要测得弓高 h 和弦长 b 的量值,然后按下式进行计算即可,它们的关 系为: R=b2/8h+h/2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2 、按示值是否被测几何量的直接 量值分类
⑴绝对测量
指计量器具显示或指示的示值即为被测几何量的量值。
⑵相对测量(比较测量)
指计量器具显示或指出被测几何量相对于已知标准量的 偏差,被测几何量的量值为已知标准量与该偏差值的代 数和。
一般来说,相对测量的测量精度比绝对测量的高。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尺寸<6mm的量块,名义尺寸刻在上测
量面上;
尺寸≥6mm的量块,名义尺寸刻在一个 非测量面上,而且该表面的左右侧面分别 为上测量面和下测量面。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表2-1 量块的截面尺寸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3、 量块的研合性 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 合成量块组,得到所需要的各种尺寸。
等于Kr86原子在真空中从能级2p10跃迁到能级5d5时,其所辐射谱线的波长
的1 650 763.73倍”
3)米等于光在真空中,在1/299 792 458秒的时间间隔
内的行程长度。
1983年10月举行的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利用波长612纳米的碘激光器能稳 定地复现米的定义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2. 2. 2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技术
国家标准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 测量技术是实现互换性的保证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2. 测量
测量是对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将被测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
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是标准量的几倍或者几分之几的
过程,就称为测量。
L= Q×E (基本测量方程式 ) 式中:L—被测量值 E—测量单位 Q—比值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这样,一套量块就有了两种使用方法。
按“级”使用时,所根据的是刻在量块上的名义尺寸, 其包括:制造误差、使用过程中磨损误差; 按“等”使用时,所根据的是量块的实际尺寸,只是 包括:检定量块实际尺寸时的测量误差,可用较低精度的 量块进行比较精密的测量。 因此,按“等”测量比按“级”测量的精度高。
方式方法。
(4) 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3. 检验
“检验”是一个比“测量”含义更广泛的概念。
对于零件几何量的检验,通常只是判断被测零件是否 在规定的验收极限范围内,确定其是否合格,而不一定要 确定其具体的量值。 检验是对产品进行定性检测。将被测量和专用量具进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2.1 概述 2.2 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2.3 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的分类
2.4 测量技术的部分长用术语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2.1、概述
1. 测量技术
在机械制造业中,对加工完成的零件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进行判断与确定的一种手段。
主要是研究对零件的几何量进行测量和检验的一门
测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测量对象:零件的几何量它包括被测对象的长度、
角度、表面粗糙度、形位误差以及螺纹、齿轮的各项几 何参数等。 。 (2) 测量单位:国家的法定计量单位。 (3) 测量方法:测量过程中所依据的测量原理、采用
的计量器具(测量器具)和实际测量条件(环境的温度、
湿度,测量人员等)的总合,即指获得测量结果的所有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2) 量块的分等
国家计量局标准JJG 146—2003《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量块》规 定量块按其检定精度,可分为1、 2、 3、 4、 5、 6六等,其 中1等精度最高,依次降低,6等精度最低。各等量块精度指 标见下表。 使用量块检定后的实际尺寸进行测量,叫做按“等”测 量。
28.935 -1.005 27.93 -1.43 26.5 -6.5 20 -20
0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6.5
20
1.28 1.005
28.785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2.3 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的分类
一、计量器具的分类
1 、量具:如游标卡尺 2 、量规——没有刻度的专用计量器具,作检验用。 3 、量仪——可将被测几何量的量值转换成直接观测 的指示值如指示表、显微镜(读值)。 ①机械式量仪:指示表、杠杆比较仪、偏摆仪 ②光学式量仪:光学比较仪、干涉仪、立式光学计 ③电动式量仪:电感比较仪 ④气动式量仪:水柱式气动量仪、浮标式气动量仪 4 、计量装置 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可测较多几何量 和较复杂的零件。
为了保证长度基准的量值能准确地传递到工业生产
中去,就必须建立从光波基准到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测量 器具和工件的量值传递系统(见图3-1)。 目前,量块和线纹尺仍是实际工作中的两种实体基 准,是实现光波长度基准到测量实践之间的量值传递媒
介。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图 3 1 长 度 量 值 传 递 系 统
-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1、量块的中心长度 量块长度:指量块上测量面的任 意一点到与下测量面相研合的辅助体 (如平晶)平面间的垂直距离。 量块的尺寸:指量块测量面上中
心点的量块长度,用符号L来表示,
即用量块的中心长度尺寸代表工作尺 寸。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2、量块的尺寸标注 量块上标出的尺寸为名义上的中心长 度,称为名义尺寸(或称为标称长度)。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4、量块的组合 国家量块标准中规定了17种成套的量块系列,从
国家标准GB/T 6093—2001《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长度标准 量块》 中摘录的几套量块的尺寸系列如下 表所示。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5、量块的精度
1) 量块的分级 按国标的规定,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5级,即 0、1、2、 3和K级。其中0级精度最高,依次降低,3级精度最低,K级 为校准级。各级量块精度指标见下表。 使用时,就使用量块上的名义尺寸。 这叫做按“级”测量。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国际单位基准“米”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1)以地球子午线通过巴黎的四千万之一作为基本的长度 单位米,国际米原器。
在1889年举行的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认定米的定义为“米的长度等于 在标准大气压和零摄氏度时,国际米原器两端刻线间的距离”。
2)采用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单位基准。
在1960年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将米的定义更新为“米的长度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组合原则: (1)使量块块数尽可能少,以减少积累误差,一
般不超过3~5块。
(2)必须从同一套量块中选取,决不能在两套或 两套以上的量块中混选。 (3)组合时,不能将测量面与非测量面相研合。 (4)组合时,下测量面一律朝下。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例如:要组成28.935mm的尺寸,采用83块一套的量块
“微米”。此外,角度的计量单位是国际标准计量单位的辅助单位
“弧度”和“球面度”,也常采用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度”(°)、 “分”(’)、“秒”(”)。常见的长度基准:米(m)、毫米
(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 m=1000 mm, 1 mm=1000 μm, 1 μm=1000 nm
指计量器具标尺或分度盘上每一刻度间距所代表的量值。
3 、分辨率 指计量器具所能显示的最末一位数所代表的量值。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4 、标尺示值范围
5 、计量器具测量范围 6 、灵敏度 7 、示值误差 8 、修正值
9 、测量重复性
10 、不确定度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思考题与习题

3-1 什么是测量?一个几何量的完整测量过程包 含哪几个方面的要素? 3-2 尺寸29.765 mm和38.995 mm按照83块一套的 量块应如何选择? 3-3 量块按“级”使用与按“等”使用有何区别?
按“等”使用时,如何选择量块并处理数据?
行比对,从而判断被测量是否合格的过程,就称为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