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换性第一章

互换性第一章


1)使用方面 : 提供备件,维修方便(保证了机
器工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提高了机器的使用价值)。
2)制造方面: 提高生产水平,进行文明生产
(1)为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 (2)装配方便,组织装配流水线。
3)设计方面 : 缩短了机器设计周期(采用公差
标准,标准零、部件,CAD) 注:
21:42:10
二、国内 1.古代青铜制品的批量产品的互换性之谜,秦朝就已经 统一了度量衡制度,西汉已有了铜制卡尺; 2.落后民族的标准所经受的凌辱,多国标准的混存,八 国联军的凌辱; 3.对标准的呼唤,1944年 国民党制定工业标准(CIS) 完全借用ISO; 4.新中国的更新,1955年 成立计量局,一机部发布公 差与配合标准; 5. 国家标准的真正诞生,1959年,光滑圆柱体的公差 与配合; 6.上世纪60年代,齿轮、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联接 件标准; 7.文革后的新生,1979年,GB1800-1804-1979,新公 差与配合标准; 8.国家再次修订新标,1989年; 21:42:10 国际标准化接轨,全版新标,1992~2005年。 9.与
第三节 互换性生产的发展简介 一、国外 国力的竞争与发展而产生和壮大,最早应用于军工业。 1.起源于工业革命的发源国-----英国。1902~1906 Newall 剪羊毛机 制定相关产品标注(公差); 2.英联邦国的仿效,1925,美国等; 3.国际标准组织的诞生(ISA)1926,德国为秘书国; 4.标准化对经济发展促进国际的认同,1929,前苏联制定 公差与配合; 5.国际标准化的出炉,1932,在德国、法国、英国、瑞士 等实施,1940正式发布; 6.秘书国的更替,战争的影响,1947,法国; 7.国际标准(ISO)的完善和系统化,1962~1975; 8.新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
21:42:10
3. 学习目的 1) 保证学习者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 量技术的基础基本知识; 2)保证学习者为日后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 制造、质量控制、维修、研究、开发与管 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1:42:10
二、定义与分类 1.定义: 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中,任取其
一,不需要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如钳工修配) 就能装在产品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 样的一批零部件就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注:1)具有互换性的三个条件 ①同一规格 ②任意选取 ③不需挑选和修配 2)从生产过程来看 ①装配前:不需挑选 ②装配时:调整和修配 21:42:10 ③装配后:满足使用要求。
21:42:10
(3)从经济角度来讲是没有必要的。 使用时不必要求零件几何量绝对准确, 只要达到要求零件几何量在某一规定 的范围内变动,即保证同一规格零部 件(特别是几何量)彼此接近即可行。 2)规定公差的目的: (1)确定零件几何参数允许变动标准; (2)保证社会团体间技术合作和协作。
21:42:10
2)公比:q5 ≈1.60; 1, 1.6, 2.5, 4, 6.3,10.
q10 ≈1.25; 1, 1.25, 1.6, 2.0, 2.5, 3.15, 4.0, 5.0, 6.3, 8.0, 10. q20 ≈1.12; q40 ≈1.06; q 80 ≈1.03。 3)常用值:圆整后取三位有效数字,计算值取 五位有效数字 。 注: ①产品在设计时,应优先选用优先数系; ②选用优先数系应遵循“先疏后密”的原则 ; ③派生系和复合系(自学) 21:42:10
21:42:10
21:42:10
21:2:10
21:42:10
2.研究内容 1)机械产品互换性的内容:几何参数、 机械性能(硬度、强度)、物理和化学 性能(成分)等; 2)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机械产品 几何参数。 注:几何参数:尺寸大小、几何形状 (宏、微)、形面间的位置关系、表面 特征。 3)相关标准的制定理论及内含。
3.贯彻国际标准的意义 1)科学技术进步是产品质量与数量的提高 依据,国际标准是先进技术发展的结晶, 我们从中受益; 2)国际市场的竞争,产品的质量高低和生 产成本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 3)全球化的发展。 三、优先数和优先数系(GB/T321—1980) 1.优先数:十进制等比数列构成。 1)代号:Rr ( r=5、10、20、40、80等)。 R5、R10、R20、R40四个常用系列称为基 21:42:10 本系列 。
注: ①公差不能随意制定,应遵循一定的规 范; ②公差标准化是实现零件检验合格的依据和
实现互换的基础。 2.检测
1)检验定义:指确定零件的几何参数是否
在规定的极限范围内,并作出合格与否 的判定,而不必给出具体数值 ,既可评 定产品的质量,也可分析不合格品的原 因。 2)测量:被测量与标准单位进行比较, 21:42:10 确定具体数值。
1.标准: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 依据于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及综合成果。 1)制定的方法:经主管机构或具有权威部门领 导和统筹行业协商制定的,由主管部门批准和 颁布,作为共同遵循的准则和依据。 2)标准的分类:国标(GB )、行标(JB、 MB等)、企标(QB)、国际标准(ISO)。 3)我国标准的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 局。 注: ①标准是标准化的根基,标准化使标准制定才 具有现实意义; 21:42:10 ②标准化水平是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 标志。
注: ①测量是用数值来表示,是将被测的量值与计量 单位量相比较得出的; ②产品质量除受设计与制造精度的影响外,还受 检测精度的影响; ③保证检测的精度条件:制定标准的测量单位和 计量系统(统一性)。
④ 实现互换性生产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手
段是合理确定公差与正确进行检测 。 二、标准与标准化 现代生产的特点是:品种多、规模大、分工细。 组成产品的零件都可以在不同车间、不同工厂、 不同地区以至不同国家生产和协作完成 。 21:42:10
21:42:10
3)对标准件或构件来讲,可分为: (1)内互换 :指部件或机构内部组成零件间 的互换性。 例如:滚动轴承内、外圈滚道与滚动体(滚 柱)的配合。 (2)外互换:指部件或机构与其他相配件的 互换性。 例如:滚动轴承与轴、滚动轴承与孔。 注: ①决定互换性的条件:产品精度、批量、工艺, 在产品设计时就应考虑; ②优先选用完全互换; ③当产品结构复杂、装配精度高时,局部采用 不完全互换 21:42:10 3.重要性:从使用、制造、设计来研究的。
第一讲 绪论
主讲:周哲波教授
21:42:10
本讲主要内容
1. 概述 2.实现互换性的条件 3.互换性发展简介
21:42:10
第一节 概述
一、研究内容 1.本课程的地位 1)它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及机电结合类各 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2)它是从事产品设计、制造、质量控制、 维修和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 3)它是机械产品几何参数的标准制定和 贯彻执行的理论依据。
*2)按互换性的程度来分
(1)完全互换 ①定义:指零部件在装配或更换时,无需挑选、辅助加 工或修配就能顺利装在机器上,并满足使用的性能要求。 举例:自来水管接头、电源插座、大批大力生产的标准件。 ②优点: Ⅰ.能实现零、部件的完全互换、通用,为专业化生产和 相互协作创造了条件 ; Ⅱ.简化应用工序,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③缺点: Ⅰ.当组成产品的零件数较多、精度要求高,允许零件的 尺寸变动范围(即制造公差)小,加工难度大、成本增 高; Ⅱ.当装配精度要求很高时,制造难度更大,甚至无法加 21:42:10 工。
21:42:10

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应是生产 制造出来的,应将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 制造阶段。应用实践证明:统计质量控 制方法是制造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预 防不合格品的一种有效工具。
21:42:10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起源上世纪60年代,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费 根堡姆(Feigenbaum)和朱兰(Juran)最早 提出。 二战以后,日本丰田汽车制造公司掌门人丰 田英二就是在企业内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最忠 诚的倡导者和受益者,使丰田汽车制造公司一 跃发展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业巨头,一度因产品 质量高度稳定,享誉全球。 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总经理费根 堡姆(A.V.Feigenbaum)正式出版《全面质量 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21:42:10
1)产品质量单纯依靠数理统计方法控制生产 过程和事后检验是不够的。强调解决质量问 题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应综合运用。 除此以外,还需要做好一系列的组织工作。 2)将质量控制向管理领域扩展,要管理好全 过程,要实现整体性的质量管理。 3)产品质量是与成本相关,离开成本谈质量 是没有意义,应强调质量成本的重要性。 4)提高产品质量是公司全体成员的责任,应 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 的精神。
第三节 质量工程(Quality Engineering缩写为 QE)简介 一、质量工程发展史 1.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F.W.Taylor) 在总结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制造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大工业管理的实践,提出 “科学管理思 想”,主张实现计划与执行分离,将质量检验 为一种管理职能,建立专职质量检验制度。 “三权分立”制,即有人专职制定标准,有人 负责实施标准,有人负责按标准检验。为此在 企业管理中诞生了一支专职检验队伍,出现了 专职检验部门。对保证产品质量有着极其重要 的意义,但属于事后把关,只能分离不合格品。 21:42:10 致命的缺陷是实行全数检查,成本和损失巨大。
举例: 灯头和灯泡,螺钉螺母,滚动轴承 汽车、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日用工业品、机床、汽车、电子产品、军工 产品
21:42:10
2.分类 1)按确定的参数或使用要求来分 (1)几何参数互换性(装配互换性、 狭义互换性)-----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 ①目的:实现可装配性要求。 ②研究对象:几何参数(尺寸、形状、 相对位置关系)。 (2)功能互换性-----广义互换性 ①目的:满足产品规定的使用要求。 21:42:10 ②研究对象:物理、化学、机械性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