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城》女性形象分析

《围城》女性形象分析

《围城》女性形象分析姓名:彭维勇摘要:从众多研究《围城》中女性的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往往是从男性的视角对女性形象进分析,其结果多是对女性的批评和贬低,极少从女性的视角来洞察女性。

在吸收、融合、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试着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从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来对《围城》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当然,虽然本文是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审视,但不是强调要与男性对抗或与男性搞分裂主义,只是想要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的生存权、话语权。

本文通过对这篇小说女性形象的分析,启示读者去读经典作品时应该将那种男权思想避开,尤其提醒女读者应该要客观理性的去读经典作品,以期避免中男权思想的毒。

关键词:男性偏见、女性主义视角、女性形象前言《围城》是一代国学大师钱钟书于一九四四年动笔,一九四六年完成的,它曾被誉为“最伟大的小说”。

它是一部喜剧也是一部悲剧,包含着对恋爱婚姻的讽刺和评论——婚姻如同一座被围困着的“城堡”,里面未必就是幸福。

许多研究者和作者一样以男性的视角来看待围绕在方鸿渐周边的女性,在鄙视方鸿渐懦弱的同时也鄙视和同情那些将婚姻视为救命稻草的女性们。

同为女性,从女性读者的视角,我似乎看到也听到了她们无辜的呐喊声。

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她们,注定已不再是有浓厚封建思想的女性,她们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但成长于中国有几千年传统文化氛围下的,她们又不得不内化了关于婚姻的一些传统文化心理。

小说中的人物在钱钟书先生的笔下栩栩如生,尤其是和方鸿渐有莫大关系的那四位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被塑造得各有特点。

本文则以女性主义的眼光,根据这四位女性的成长及生活背景剖析她们的情感世界及形成的女性形象,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对作者字里行间隐藏的男性偏见进行指证,认同和赞扬她们为追寻“幸福”所做的努力。

从而还原她们也是正常人,而且是正常的女人的形象,为她们争取与男性平等的生存权和话语权,从而启示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不应该顺从作者的男权思想来完全否定她们。

一、男性偏见下的女性形象我们从认识到逐步了解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几位女性,都是通过方鸿渐的眼睛和思维来看的,她们的最初形象也是在方鸿渐的视角下形成的。

所以无形中我们会受男权思想的影响,导致不能客观理性、公平公正的看待她们。

欧化、卖弄风情的鲍小姐。

据说钱钟书先生给她取名时也因“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给她取名为鲍小姐。

最初,还没看到鲍小姐的人,从苏小姐嘴里我们就得知她已有未婚夫,文中外貌的描述“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红的指甲”【1】,这“局部的真理”给人以一个轻浮女子的印象。

其实正如书中所说在那么热的热天,这是很合理的装扮,同船的外国女人也是那样穿着。

在作者笔下她似乎是一个只有情欲的人,在船上的短暂的时间里,还通过各种熟练的技巧诱惑方鸿渐。

她与方鸿渐甲板上在大庭广众下借烟卷来接吻的行为,作者还以大段文字来解释这不是方鸿渐的错。

她与一个比自己大十二岁的人订婚,还主动到方鸿渐房间偷情,连方鸿渐也怪鲍小姐行动不检,似乎这一切都是不符合妇德的。

这样一个庸俗的女性形象,似乎不值得人同情和深入了解。

但是作者对她为何选择方鸿渐,为何一夜情后不理方鸿渐,这些心理描写都没有。

只是一开始就从男性视角对她的性感形象描写,后来更是揭露在她的不良行为下方鸿渐体会到的受挫感,从头至尾似乎她都没有申辩的机会。

相反的,方鸿渐可以“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不负责任”的享受鲍小姐“无言”的主动。

温文尔雅,沉吟不决的苏文纨。

她有头脑,有身份,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而且家里有钱有势。

但她将自己的情感和婚姻看的金贵,她习惯于被追求而又绝不答应追求。

她是人人向往的最理想的情人,在方鸿渐眼里她能做的只是一个最理想的女朋友。

她看到方鸿渐追求庸俗的鲍小姐也不理自己,她暗地里看不顺眼鲍小姐,嘲笑她的行为。

可是,这时她也意识到,“漂亮衣裳一直舍不得穿压在箱子底,过了几年拿出来却发现潮流变了,料子虽好,但款式不新了”【2】,所以她在方鸿渐的短暂船上恋情失意时送去“温暖”以此期待方鸿渐的追求。

她后来处心积虑的给方鸿渐制造追求自己的机会,期待他能与追求自己多年的赵辛楣决战胜出。

没想到的是方鸿渐喜欢的竟然是自己的表妹。

最后她没有选择爱慕她已久的赵辛楣,而是选择了“圆脸肥短身材”的曹元朗。

从头至尾她都是一个爱情的失败者,这一切从方鸿渐的视角来观察,似乎都是她咎由自取。

因感情过于真挚而受伤害的苏文纨似乎没有辩解的余地,当然作者也没有给她多余的笔墨来解释,更没有审视和批判方鸿渐对苏文纨的不合理指控。

这就使得读者再次陷入了男性的偏见中,其实如果跳出方鸿渐的描述,单看她的话语和行动,便会发现男性视角下对她的不公正之处和作者对方鸿渐的偏袒。

一个不会被轻易取得的高傲青年女子——唐晓芙。

她看上去是一个无情的化身。

虽然她随心意的戏弄方鸿渐,但从方鸿渐眼里看出她是唯一个被作者和方鸿渐认同的美丽女子。

她的天真直率,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苏文纨不让她接近,她偏接近,偏和方鸿渐见面谈话,谁知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爱河。

对爱情她想要占领“我爱的人,要能够占领他的整个生命,碰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我。

”【3】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她对爱情的过于理想化及苏文纨的挑拨,使她和方鸿渐终究未果,似乎作者也觉得是一种遗憾。

孙柔嘉似乎是一个集情欲、卖弄风情、冷漠三者于一身的泼妇。

她是文中重要的一个角色,作者不惜笔墨的采用大量篇幅来描写她与方鸿渐之间的婚姻。

从她出现在到三闾大学的路上到与方鸿渐结为夫妻,这一路走来,通过方鸿渐的视角和作者的描述,使她在这段并不圆满的婚姻中所表现出来的是虚伪、做作、工于心计。

尽管她初次在船上亮相时是女学生的胆怯与幼稚,但赵辛楣却发现她刁滑的很,就像鲸鱼张开了口等方鸿渐自动送上门。

到达三闾大学后,孙柔嘉仍是事事向他请教的黄毛丫头,“黑夜独行”时,方鸿渐想要靠拢时才发现原来她很有主见。

订婚后,更让方鸿渐柑橘似乎有了女主人,在结婚后,他再也不能称心傻干事了,这时他才发现赵辛楣的话事对的——工于心计的女人。

这时他已深陷“围城”总的来看似乎方鸿渐成了这段婚姻的受害者,是他被围在了城里,其实跳出文字,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的男性偏见过重,孙柔嘉这一路辛苦的走来,放弃自己优越的工作条件跟着方鸿渐四处辗转,为了挽救这段婚姻的破裂,她也极尽所能的忍受着方鸿渐的懦弱无能。

作者却从中看到的是她的自食其果,悲剧自导自演,似乎毫无同情之说。

我们从方鸿渐的视角和钱钟书的笔墨里看到了这四个人组成的现代中国的自由女性的群像,虽然在钱钟书的描绘中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恭维和憎恶女性,但是跳出书外我们不难看到在对她们的描绘中体现出来的男性偏见。

二、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批评,是指将西方的女性主义批评作为理论基础,把女性文学话语作为切入点,想要对中国文学中的男性霸权主义思想进行拆解,从而建立起女性的话语体系。

它不是要提倡女性与男性对抗,而是争取女性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平等权;当然更不是要与男性搞分裂主义,而是想要在了解女性的基础上更好地与男性相处共创美好未来。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自身对于其作为与男性之间平等的主体存在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角色一直是被隐没和忽略的,她们没有自我意识且一直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存在。

五四时期开始,女性才逐渐被意识到其存在的价值,慢慢地也开始觉醒。

在《围城》的序中,钱钟书说他想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而那类人是人,他们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既然是人,对于女人,那就应该从女性的角度来认识她们。

《围城》写的是一九三七到一九三八年的女性,她们四个都是接受了新知识、外国文化的知识女性,她们作为冲出封建枷锁的女性,她们都殷切的希望自己能在情感和婚姻生活上获得自主权。

她们是受过高等教育,能够独立的女性。

她们既不是被“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束缚,也不是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荣的寻常女子,与中国传统的家庭妇女不一样。

所以我们不能再从传统的观念视角下来看她们。

虽然作者是男性而且通过方鸿渐这一男性的视角给我们描述的她们,但我们应该客观的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正确看待她们,给她们的女性形象做一个新的定义和诠释:寻求欲望自主探索型的鲍小姐“贞节牌坊”在古代成为好女子,好妻子的象征,它在精神上成为女性身上无形的枷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女性的身体一直是男性的欲望对象,在传统观念里,它只有圣母与荡妇之分。

五四时期的到来,使女性性爱意识得到了觉醒,接受西方性解放意识,而这些意识觉醒的女性们,自觉面对性别自我的旅程,则意味着她们真正长大成人了。

海龟回来的鲍小姐在女性意识觉醒,则体现在她的性爱意识方面。

从她出现时艳丽的衣着外貌我们看出她的形象是热烈而焕发的。

客观的来看,和船上另外两个外国女人一样,在热带热天这是最合理的装扮,所以这并不能说她伤害了中国的国体。

男学生们由于自身的对女性肉体的欲望而看的“心头起火、口角直流”【4】还笑称她为“局部的真理”,其实这正是那些男学生男性欲望的映射。

鲍小姐在性爱面前不仅主动、大胆,而且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在当时那个时代,一般人的性爱意识觉醒是达不到那种程度的。

鲍小姐从小的成长经历让她从思想和行动上易于接受外国的性爱观。

她生长于澳门,身体里有葡萄牙人的血。

从小被父母差唤贯了,心眼儿变得伶俐,更懂得机会得靠自己找,快乐也得自己去寻的开朗性格。

她天生的“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好像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

”【5】这般美丽面容和“纤腰一束”的姣好身材更给她增添了信心。

她明白自己的地位,如果没有人帮助她,她将永远摆脱不了被差唤去“打杂”“看护弟弟妹妹”的女佣人的命运。

所以与一个比自己大十二岁的人订婚,找到了出洋的机会。

很明显她并不爱他的丈夫,但是她的成长环境让她仍然选择了他。

她得到出洋留学的机会,那是现实人生规范的另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的新的环境和新的性爱观则能使她变得像真正的女人,她既是自我精神迷恋的外露也是对自我的寻找。

况且她是学医的,她在英国留学的这两年让她找到了短暂的快乐。

方鸿渐的出现只是给她实现自我更新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她重新找到了性别的差异感和窒息已久的自我。

正因为如此,在一夜情后,当她将要重新回到既定的婚姻生活中时,也就意味着她不得不重新回到原来的理性规范中,她改变了对方鸿渐的态度,将身心收拾整洁,准备见未婚夫。

而方鸿渐在这场以性爱为目的的恋爱中,显得似乎懦弱了。

这样“放荡”的一个女子,却让方鸿渐放弃温文尔雅的苏文纨选择喜欢她,虽然据作者描述是方鸿渐经不住诱惑,但是可以看到这其实是方鸿渐本能的男性欲望在作怪。

当鲍小姐说他像自己的未婚夫时,他听了“又害羞、又得意”,作者的旁白更将方鸿渐心中不负责任的欲望表露“你可以享受她未婚夫的权力而不必旅行跟她结婚的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