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法学总论部分

金融法学总论部分


4.1994年起至现在是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时期。按照1993年12月国务 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的规 定,我国自1994年1月1日起开始进行金融体制的全面改革,以建立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归结起来就是建立“三个体 系”,实现“两个真正"。即: (1)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2)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 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 (3)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4)实现“两个真正'’是指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把国有专业 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金融宏观调控职能和服务职能,防范和化解 金融风险,我国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和金融法制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存 在的问题 (一)成就 (二)问题
三、金融体制的主要内容 (一)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中央银行)
(二)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1、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 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商业银行: (1)国有商业银行;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 国邮政储蓄银行) (2)股份制或合作制商业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
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 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 融资租赁公司等
4、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 融机构
融资租赁
《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七条 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 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 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 同。
(二)金融产生的条件
金融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是在商品经济社会开始出现的, 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完善的产物,其产生的条件有以下三个 方面:
1.货币的出现。
2.信用的产生。
3.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出现。
二、金融关系
金融关系是在金融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是指银行 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和金融监 督管理活动过程中,同其他金融主体之间发生的与信 用活动和货币流通相关联的各种经济关系。
1.1949年至1977年是我国单一制的银行体制时期(或称一级 银行体制、大一统银行体制时期),即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领导、
垄断金融的时期。其特点是中国人民银行既是行使货币发行和
金融管理职能的国家机关,又是从事信贷、储蓄、结算、外汇等 业务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其机构遍及全国城乡。另外,有少数 几家专业银行存在,但并不受中央银行的领导,而是直接受命于 政府。这种体制适应了当时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职责、权限、业务范围、内部构成及各当事人之间的 相互关系。 新中国的金融体制从建立到目前,围绕中央银行这一 核心,根据中央银行职能的变化与发展,共经历了三 个体制形态。 (一)复合式中央银行制 (二)混合式中央银行制 (三)单一式中央银行制
金融体制是指一国划分金融管理机构和金融业务 机构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业务范围,协调彼 此之间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而形成的制度系统。 包括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 管体系和金融制度体系四方面的内容。
1.金融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2.金融关系是一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经济关系。 3.金融关系的参与者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
个人等,前者是当然主体,后者为非当然主体。
三、金融法
(一)金融法的概念 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二)金融法的调整对象 金融法的调整对象是在金融
金融法学总论部分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金融法概述
一、金融的含义及产生条件 (一)金融的含义 金融是货币资金融通的简称。是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
心形成的信用活动以及在这种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 流通的总称。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回笼,存款的吸收 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收回,票据的汇兑及结算,银行的 转账及支付,证券的发行、交易及管理,外汇的交易及管 理,金融期货的交易及管理以及涉外金融活动等内容。
活动中发生的金融关系,包 括金融监督管理关系和金融 业务关系两大类。
四、现代金融与金融法
内核为资金融通的现代金融实际上是个“三信行业, 即信息、信用和信心。
信息
信用
信心
信息是前 提
信用是基 础
信心是 保障
第二节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一、新中国金融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金融体制泛指从事金融活动的各当事人的法律地位、
目前,在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中,经过长时期的 发展演变,基本上都形成了在法制基础上以国家 金融主管部门为监管中心,以商业银行和证券机 构为主体,与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并存, 以货币、证券和保险等市场为枢纽的金融体制。
新中国金融体制的沿革与发展
新中国的金融体制,是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金融体制 基础上,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阶段的需要,逐 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大 体而言,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2.1978年至1986年是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的确立时期。在这一 时期,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二级银行 体制,又称中央银行体制。在恢复、分设专业银行、中国人民保 险公司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 另设中国工商银行办理工商信贷和城镇储蓄业务。
3.1987年至1993年是我国试办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完 善中央银行体制的时期。在这期间,重新组建了交通银行等全国性综合银 行,设立了中信实业银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 同时,还大力发展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办了中外合资银行或 财务公司等。到1993年底,我国除了中央银行外,还有4家全国性专业银 行、9家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商业银行、12家保险公司、387家金融信托投 资公司、87家证券公司、29家财务公司、11家金融租赁公司、5.9万家 农村信用合作社、3900家城市信用合作社。此外,还有225家外国金融 机构在中国设立的302个代表处和98家营业性分支机构。这样,在我国已 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有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 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体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