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性质专题研究
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它的主导职能,就是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是充分发挥城市作用的重要前提。
1. 城市类型
我国城市按性质分,大体有以下几类:
(1)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运输用地占有较大的比重。
不同性质的工业,在规划上会有不同的特殊要求。
这类城市又可依工业构成情况分为多种工业的城市和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
(2)交通港口城市: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随着交通发展又兴建了工业;因而仓库用地、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比例。
这类城市根据运输条件,又可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
(3)中心城市:它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职能。
在用地组成上与布局上较为复杂,城市规模较大。
(4)县城:这类城市是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
工业多为利用农副产品加工和为农业服务的工业。
这类城市在我国城市中数量最多,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特殊职能的城市:这类城市因具有特殊职能,并在城市建设和布局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规划异于一般城市。
它们又可分为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游览和休疗养为主的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等。
2. 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
(1)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2)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
(3)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
其中,城市区域因素对城市发展性质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考虑城市区域因素时,主要应明确区域的范围,该城市对区域范围所担负的政治、经济职能,该范围的资源情况,包括矿产、水力、农业、旅游等的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以及与该城市的关系;区域内交通运输经济联系的状况等。
城市本身具备的条件中要重点研究的是提供城市形成的现状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基础;其次是研究该城市在大的经济区的地位及相邻城市的相互关系,研究其在经济、生产、技术协作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建设条件方面主要是在用地、水源、电力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对城市性质的制定具有的潜力和限制。
实话说,我家那位总是很难举起来,而且没多少下就结束了,对他好无语,幸好偶然了解到。
马老师的祖传秘方马氏丹方:msdf003。
卫星现在也能有伴个小时也上了
3. 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就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定量分析就是在定性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
城市性质的确定应当以区域规划为依据。
如区域规划尚未编制或编制时间过久,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以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结合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城市性质展开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1)从地区着手,由面到点,调查分析周围地区所能提供的资源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发展水平和对工业的要求,以及与邻近城市的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关系等等。
(2)全面调查分析城市所在地点的建设条件、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发展特点和现有基础,以及附近的风景名胜和革命纪念地等等。
(3)自上而下,充分了解各级有关主管部门对于发展本市生产和建设事业的意图和要求,特别是这些意图和要求的客观依据。
(4)应在调查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分析,进行地区综合平衡,明确城市发展方向,从而确定城市性质。
4. 城市性质确定的检验
(1)城市性质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区域经济对该城市的任务与要求;
(2)城市性质的制定与城市本身所拥有的条件是否相符;
(3)要研究城市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对城市性质的影响;
(4)检验城市性质中主导部门的确定依据;
(5)城市性质要充分考虑发展变化的因素,预测其发展的前景;
(6)主导城市性质要反映出城市的特点;
(7)确定城市性质要根据城市的实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