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例讨论-过敏性休克导致心肌缺血

病例讨论-过敏性休克导致心肌缺血

病例讨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麻醉科周金锋
病例简介
•患者,男,52岁,76kg,身高177cm,术前诊断“上颌骨骨样骨瘤”。

拟全身麻醉下行上颌骨肿瘤切除术。

•既往史:患者自诉偶有劳累时发作性胸闷,发作不规律,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病程超过一年,具体不详,未进一步诊治,近3月内未再发;
•心功能I级,日常活动未受限;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肝病等病史;
•心电图、胸片、心超、肺功能等辅助检查及血常规、凝血谱、血生化、两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麻醉术前评估ASAI-II级。


•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术前检查?•术中监测?
•有无特殊注意事项?
•入室后常规监护,II导联心电监护提示窦性心律,心率78次/min;血压149/91mmHg,血氧饱和度98%。

•开放外周静脉通路,抗生素静滴后,予以乳酸林格氏液静滴维持。

•麻醉诱导:丙泊酚(静安)120mg(约1.5mg/Kg)、舒芬太尼40ug、顺式阿曲库铵15mg(约0.2mg/Kg)缓慢静注,4min后气管插管控制通气。

•插管后VT500ml,f 12bpm,气道压力33-35cmH2O,PetCO247mmHg,听诊双肺上叶哮鸣音,以右上肺为著,未闻及湿罗音。

液体通畅,但输液肢体略肿胀,SPO2最低降至65%。

心率102次/min,测血压为76/36mmHg。


•怎么了?
•首先要处理的问题?•药物?
•5min内心率渐升高至152次/min,袖带血压测不出;
•立即纯氧通气,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气管内喷雾3次,去甲肾上腺素5ug iv,胺碘酮150mg (稀释至20ml,40ml/h)快速泵注;•同时再次确定导管无扭曲或阻塞,位置无误,但听诊发现双肺底有明显湿罗音;
•约10min后心率降至121次/min,血压
77/35mmHg。

测体温36.8℃;
•快速建立有创压力监测,测ABP约75-80/35-40mmHg,CVP 11mmHg。


•万托林、去甲肾上腺素、胺碘酮是否合理?•如何进行下一步处理?
•考虑抗生素或麻醉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停用所有静脉药物,更换输液管路,吸入1%七氟烷维持镇静;
•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后,以0.1ug/Kg/min 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
•甲强龙80mg稀释至100ml静滴;
•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6 cmH2O)。

•经以上处理约10min后气道压力25cmH2O,SPO299%,ABP 90+/40+mmHg,心率105-112次/min,可见ST段显著压低。


•此时患者可能发生了哪些病理生理改变?
•麻醉维持用药应该如何选择?
•为排查低循环动力状态的原因,应做哪些进一步检查?
•血气分析:PH7.28,PaO2 132mmHg,
K+4.55mmol/L,Ca2+1.05,PaCO249mmHg,BE-7.9,乳酸9.7mmol/L,血糖8.9mmol/L;•标准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II、V2、V3、V4导联ST段压低;
•床边心超:左室收缩力减弱,前间壁运动明显减弱,EF(辛普森法)41%,三尖瓣反流轻-中度,估测肺动脉压约55mmHg;

•进一步的处理方案?•是否需要停手术?
•给予5%NaHCO3注射液100ml静滴,去氧肾上腺素0.3ug/Kg/min、肾上腺素0.1ug/Kg/min,米力农0.5ug/Kg/min,硝酸甘油 1-2
ug/Kg/min、艾司洛尔50mg/h静脉泵注维持。

•放置七腔肺动脉导管持续监测心排出量(CCO)、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及肺动脉压力(PAP)。

•约15min后HR90-100bpm,ABP
100+/60+mmHg,CVP 16mmHg,
CO 3.5L/min,SVO266%,PAP48mmHg,PCWP 18mmHg。

•取消手术
•带管送入ICU进一步治疗
•4小时后
•循环基本稳定,停用去氧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减为
0.03ug/Kg/min;BP 115+/70+,HR70-
90mmHg,CO 4.1L/min,SVO271%,PAP
40mmHg;
•心肌酶谱:CK-MB 71U/L,LD1 84%,CTnT
0.35;
•血气分析:PH7.34,PO2 102mmHg(氧浓度
40%), K+4.76mmol/L,Ca2+1.13,
PCO241mmHg,BE-3.7,乳酸4.6mmol/L,血
糖10.1mmol/L。

•之后病情渐好转,约36小时后拔除气管导管;•第3天转入普通病房,补充询问病史得知该患者对花粉、粉尘等经常有过敏表现,主要症状为胸闷
气喘;
•第4天行冠脉CTA检查提示:左主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轻度狭窄,前降支中度狭窄,回旋支轻-中度狭窄;
•第5天,恢复出院。

诊断
过敏性休克所致心肌缺血
过敏性休克的诊断
•休克类型
•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原性休克
•烧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的诊断
•过敏性休克属于I型变态反应,发生于已被变应原致敏的患者。

•当变应原再次进入患者体内,与IgE结合引起细胞脱颗粒,并释放与合成一系列神经递质,是血管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发生过敏反应。

•其它类型休克早期(缺血缺氧期)都会出现微循环痉挛,过敏性休克早期则出现淤血性缺氧,血管床容量急剧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剧降。

过敏性休克的诊断
•临床表现
•特点是发生突然,来势凶猛。

•50%患者在接受抗原物质后的5分钟内出现症状。

•症状:过敏性休克发生时,可涉及多系统,以循环
系统的病变最明显。

本病例的病理生理过程
•抗生素或麻药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机体组胺和缓激肽等大量释放,血管床容量增高,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冠脉灌注不足,从而引发心肌缺血。

围术期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抢救过敏性休克的要点:
•去除致敏源,停用麻醉药物
•维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纯氧通气
•保证有效循环
•给予肾上腺素
•建立有效监测
•支持性扩容
•抗过敏药物
有心肌缺血风险患者的术中管理
•最基本的挑战——防止发生心肌缺血;
•最根本的治疗目标——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导致心肌氧供需失衡的主要因素:持续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交感兴奋,低氧血
症;
•麻醉管理重点:避免心率、血压持续和过度变化,心率较血压更能预测心肌缺血发生,尤其是>110次/min时。

有心肌缺血风险患者的术中管理
•心肌氧耗的决定因素:
•心肌收缩力
•室壁张力(心室射血阻力(收缩压)×心室半径)
•心率
»心肌耗氧指数=心率×收缩压
•心肌氧供的决定因素:
•冠脉血流量+有效血红蛋白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