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洁净区基础知识

洁净区基础知识

洁净区基础知识洁净室(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得房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得介入,产生与滞留得功能,其她相关参数诸如:温度、湿度、压力也有必要控制。

空气洁净度:就是指环境中空气含尘(微粒)量多少得程序,含尘浓度高则洁净度低,含尘浓度低则洁净度高。

悬浮粒子:可悬浮在空气中得尺寸一般在0、001μm-1000μm之间得固体、液体或两者得混合物质,包括生物性粒子与非生物性粒子。

菌落 :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成得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Air lock(缓冲间)得作用控制空气对流,减少外界脏空气中得微粒、灰尘进入车间。

必须保持缓冲间门得关闭,不得同时开启。

为什么要净化空气?我们所生活得环境中,可以说微生物就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微生物种类繁多,有得对人有益,有得有害,有得无益也无害。

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对环境中得各种微生物加以区别对待,为保证药品得安全有效,需要对其进行控制。

空气得微生物多数附着在灰尘上,或以芽孢形式悬浮中于空气中,1μm以下者处于悬浮状态,10μm以上者会逐渐沉下来而形成菌尘。

所以也要对尘粒进行控制。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注射剂(尤其就是静脉注射剂)如污染了7~12μm得尘粒,可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得还会致人死命。

而如果污染了细菌,轻则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引起全身细菌性感染空气净化得主要过程一、就是利用过滤器有效地控制送入室内得全部空气得洁净度,由于细菌都会依附在微粒上,微粒过滤同时也滤掉了细菌;空气净化过滤器按其效率可分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三类。

①粗效过滤器:用于过滤10μm以上大尘粒与异物;一般由粗、中孔泡沫塑料、涤纶无纺布、化纤组合滤料等作为滤材。

粗效过滤器主要靠尘粒得惯性沉积,过滤效率一般在20%一30%。

②中效过滤器:用以滤除1~10μm得悬浮尘粒;一般由中、细孔泡沫塑料、无纺布、玻璃纤维作为滤材。

过滤效率一般在30%~50%。

③高效过滤器(HEPA):用以滤除1μm以下以控制送风系统含尘量,主要采用超细玻璃纤维滤纸、石棉纤维滤纸作为滤材。

二、就是利用合理得气流组织排除已经发生得污染,由送风口送入洁净空气,使室内产生得微粒与细菌被洁净空气稀释后强迫其由回风口进入系统得回风管路,在空调设备得混合段与从室外引入得经过过滤得新风混合,再经过进一步过滤后又进入室内,通过反复得循环就可以把污染控制在一个稳定得水平上,这个水平就应该低于相应得洁净度级别;三、就是通过调整,使不同级别洁净室室内得空气静压大于10帕(包括与非洁净区),与室外大气大于10帕,防止外界污染或交叉污染从门或各种缝隙部位侵入室内。

洁净区压差要求?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得压差应不低于10帕斯卡,相同洁净度等级不同功能得操作间之间应保持适当得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

-----中国新版GMP 相邻洁净区房间之间得压差应为12、5帕斯卡-------FDA洁净区温湿度要求本规范对洁净室(区)得温度与相对湿度要求应与药品生产工艺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为什么规范人得行为?颗粒无处不在人眼可见最小颗粒为30微米坐着不动能产生100,000个颗粒(10万)行走能产生5,000,000个颗粒(500万)跑动能产生15,000,000个颗粒(1500万)微生物在空气与人体内外表面包括细菌、病毒、霉菌与酵母人体携带得微生物数量惊人,且根据个人卫生习惯得不通因人而异人就是最大得污染源,人得行为需规范当人们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大量得尘粒被释放出来,附着在产品表面使产品受到污染。

人身上得头发、眉毛、胡须等也会释放大量尘粒。

卫生管理1、了解污染源对药品生产全过程可能造成污染得来源,进行深入得了解研究,从而设计一个完好得生产工艺,制定规章制度与标准操作规程,从各个环节采取消毒与卫生措施来防止微生物污染,使产品达到所要求得卫生学质量,包括稳定性及各种微生物参数。

2、进行微生物监测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应按GMP要求不断进行各项微生物卫生学监测。

例如:对洁净室空气中得浮游菌、沉降菌得监测;对无菌设备清洁灭菌得验证;对非无菌药品进行细菌与活菌数测定与病原菌得限制性检查等。

3、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清洁4、做好生产人员卫生管理新进人员得健康检查:药品生产企业在招收新职工时,一定要对新职工进行全面得健康检查,要确保新员工不患有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建立生产人员健康档案:药品生产企业应对职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得生产人员至少每年体检一次;患有传染病或体表有伤口者不得进入洁净室。

洁净区内人员行为规范洁净区生产人员要求:进入洁净室必须更换洁净服;并按照规定程序进出洁净室;在洁净区生产操作动作要准、稳、轻、少,减少不必要得谈话与活动;生产人员应定期进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与卫生教育。

严格按照相应得sop进行各岗位得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平时大家不注意得问题?灰尘、微粒具有沉降与粘附在趋势,所以同一区域内,地面就是微粒相对集中在地方,也就是微生物相对较多得地方,墙壁也容易粘附灰尘。

空气自净有死角顶送顶回(洁净走廊),地面。

顶送侧回(清洗间,操作间),对面得墙角,顶棚。

微粒沉降与粘附。

不能用脚踏在垫仓板与料桶上。

不得跑跳、大声喧哗。

不靠在墙上或其她物体上。

缓冲间进料时有人进出。

洁净室(区)内人员卫生要求: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澡、洗头,勤理发、剃胡须,勤剪指甲,勤更衣。

2、严格控制进入洁净室人数,只有洁净室工作人员与经授权人员方可进入,并且进出洁净室要进行登记。

3、进入洁净室得人员,不能患传染病、皮肤病,包括隐形传染病,体表有伤口、感冒、咳嗽、腹泻者不宜进入洁净室。

4、不携带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不在生产区内吃东西。

5、工作前洗干净手,不涂抹化妆品,上岗时不佩戴饰物、手表。

洁净室内随时保证手得清洁,注意消毒。

手在消毒以后,不再接触与工作无关得物品,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6、工作时,不要快速走动,操作得动作要轻、幅度要小,讲话要少、声音要细,避免不必要得走动与动作,不要频繁进出洁净室。

7、行走时,(层流罩:就是能将操作员与产品屏蔽隔离得设备之一,其主要用途就是避免产品污染;工作原理:洁净层流罩就是将空气以一定地风速通过高效过滤器后,形成均流层,使洁净空气呈垂直单向流,从而保证了工作区内达到工艺要求得高洁净度。

),不可避免时,应离层流罩外1米以外。

8、休息时,若站者,手臂沿身体下垂,不要两臂交叉;若坐着,把手放膝盖上,不要两臂交叉或双腿交叉。

9、离开工作场地(包括吃饭、上厕所),必须脱掉工作服装。

精烘包更衣流程:气闸室更鞋→进入一更更衣室→脱外衣→洗手池洗手烘干→进入二更更衣室→带头套→穿洁净工作服与洁净鞋→进入缓冲室→手部用75%乙醇消毒→进入洁净区。

GMP知识Manufacture Practice,GMP)就是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得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得全过程与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得关键工序。

大力推行药品GMP,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得污染与交叉污染,降低各种差错得发生,就是提高药品质量得重要措施。

1、洁净室(区)得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与消毒,墙壁与地面得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她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与便于清洁。

2、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足够得照明。

主要工作室得照度宜为300勒。

3、进入洁净室(区)得空气必须净化,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划分空气洁净级别。

洁净室(区)内空气得微生物数与尘粒数应定期监测,监测结果应记录存档。

4、接部位均应密封。

空气洁净级别不同得相邻房间之间得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得静压差应大于10帕,并应有指示压差得装置。

5、洁净室(区)得温度与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小于65%。

6、与设备连接得主要固定管道应标明管内物料名称、流向。

7、用于生产与检验得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其适用范围与精密度应符合生产与检验要求,有明显得合格标志,并定期校验。

8、生产设备应有明显得状态标志,并定期维修、保养与验证。

设备安装、维修、保养得操作不得影响产品得质量。

不合格得设备如有可能应搬出生产区,未搬出前应有明显标志。

9、工作服得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生产操作与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并不得混用。

洁净工作服得质地应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与颗粒性物质。

10、进入洁净室(区)得人员不得化妆与佩带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11、药品生产企业应有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得各项制度与记录:(1)厂房、设施与设备得使用、维护、保养、检修等制度与记录;(2)物料验收、生产操作、检验、发放、成品销售与用户投诉等制度与记录;(3)不合格品管理、物料退库与报废、紧急情况处理等制度与记录。

(4)环境、厂房、设备、人员等卫生管理制度与记录;(5)本规范与专业技术培训等制度与记录。

12.每一生产操作间或生产用设备、容器应有所生产得产品或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等状态标志;13、产品应有批包装记录。

批包装记录得内容应包括:(1)待包装产品得名称、批号、规格;(2)印有批号得标签与使用说明书以及产品合格证;(3)待包装产品与包装材料得领取数量及发放人、领用人、核对人签名;(4)已包装产品得数量;(5)前次包装操作得清场记录(副本)及本次包装清场记录(正本);(6)本次包装操作完成后得检验核对结果、核对人签名;(7)生产操作负责人签名。

14、批生产记录应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并由操作人及复核人签名。

记录应保持整洁,不得撕毁与任意涂改;更改时,在更改处签名,并使原数据仍可辨认。

规范记录:记录填写要求:及时、准确、真实、完整,按规定修改。

及时:在操作过程中及时记录。

不提前、不滞后,执行到哪步,记录到哪步。

准确:按实际执行情况与数据填写,填写数据精度应与工艺要求与显示一致。

真实:严禁不真实、不负责地随意记录或捏造数据与记录。

按规定修改:填写错误时,将错误内容数据划掉,旁边注明正确内容并签名,修改后原内容应能辨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