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洁净区卫生知识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污染可以不同形式出现,两个最常见的污染形式:就是和。
2、几乎任何物料都能转变为尘粒形式并且通过传播至整个药厂。
3、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水、表面和。
4、用于清洗设备的水,其要求与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水要求类似,即水必须是,无有毒和令人不愉快的臭味。
5、化学消毒剂的作用选择性,对细菌细胞和人体细胞都有毒性,所以只能用于
及的消毒。
6、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耐高温,在加热灭菌时,如果一旦污染,人服用后可对人体产生危害,轻者发烧,严重者可。
7、洁净室(区)仅限于该区域和进入。
8、使用吸附的方法也可以有效的去除热原,常用的材料是活性炭、、硫酸钡、等。
9、是去除热原最长采用的方法,它通常要与薄膜过滤器联合使用,以防止进入下道工序。
10、细菌根据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由革兰氏染色法,分为和。
11、洁净室(区)内各种、灯具、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使用中避免出现清洁的部位。
12、洁净室(区)内安装的、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
13、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及出入,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14、洁净室(区)应定期消毒。
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
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
15、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得和佩带饰物,不得直接接触药品。
16、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消毒或灭菌。
工作服洗涤、灭菌时不应带入。
工作服应制定。
17、洁净室(区)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
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
18、在洁净室中,是主要菌源之一,不仅皮肤带有细菌(其中1%为病原菌),人的呼吸、讲话也散布细菌。
19、空气洁净度是指洁净环境中空气的程度。
空气洁净度级别是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含粒径≥的微粒的最大允许数来确定。
20、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的设置不得对产生不良影响。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制剂和原料药质量有影响的原辅料,在货源、批号改变时应()
A、停止生产
B、直接投料 C化验后投料 D、进行验证
2、生产设备应有()的状态标志。
A、明显
B、较明显
C、不明显
3、药品生产人员应有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A、传染病
B、皮肤病患者
C、体表有伤口者
4、影响热力灭菌法的因素有()。
A、微生物因素
B、温度与作用时间
C、介质性质
5、细菌的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是()。
A、营养物质 B温度C、PH值D、氧气
7、细菌的生长期可以分为( )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8、生产用管线的颜色,自来水管(),汽管()色。
A、绿色
B、黑色
C、红色
9、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必须()
A、无毒、无异味
B、与药品不发生化学作用
C、经久耐用
D、能保证和方便患者安全用药
10、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以及细胞核的结构可以将微生物分为( ).
A 非细胞型微生物
B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灭菌:
2、消毒:
3、防腐:
4、无菌操作:
5、洁净室(区):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消毒灭菌的目的及方法是什么?
2、简述热原
3、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
微生物洁净区卫生知识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污染可以不同形式出现,两个最常见的污染形式:就是尘粒污染和微生物污染。
2、几乎任何物料都能转变为尘粒形式并且通过空气流传播至整个药厂。
3、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空气、水、表面和人体。
4、用于清洗设备的水,其要求与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水要求类似,即水必须是无致病菌,无有毒金属离子和令人不愉快的臭味。
5、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无选择性,对细菌细胞和人体细胞都有毒性,所以只能用于体表局部及物品周围环境的消毒。
6、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耐高温,在加热灭菌时不易被破坏,如果一旦污染,人服用后可对人体产生危害,轻者发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7、洁净室(区)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8、使用吸附的方法也可以有效的去除热原,常用的材料是活性炭、阴离子交换树脂、硫酸钡、石棉等。
9、活性炭吸附是去除热原最长采用的方法,它通常要与薄膜过滤器联合使用,以防止活性炭进入下道工序。
10、细菌根据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由革兰氏染色法,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11、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使用中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12、洁净室(区)内安装的水池、地漏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
13、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区)之间的人员及物料出入,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14、洁净室(区)应定期消毒。
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
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15、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16、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消毒或灭菌。
工作服洗涤、灭菌时不应带入附加的颗粒物质。
工作服应制定清洗周期。
17、洁净室(区)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
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18、在洁净室中,人体是主要菌源之一,不仅皮肤带有细菌(其中1%为病原菌),人的呼吸、讲话也散布细菌。
19、空气洁净度是指洁净环境中空气含尘(微粒)多少的程度。
空气洁净度级别是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含粒径≥0、5um的微粒的最大允许数来确定。
20、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的设置不得对洁净室(区)产生不良影响。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制剂和原料药质量有影响的原辅料,在货源、批号改变时应( D )
A、停止生产
B、直接投料 C化验后投料 D、进行验证
2、生产设备应有( A )的状态标志。
A、明显
B、较明显
C、不明显
3、药品生产人员应有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ABC )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A、传染病
B、皮肤病患者
C、体表有伤口者
4、影响热力灭菌法的因素有(ABC )。
A、微生物因素
B、温度与作用时间
C、介质性质
5、细菌的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是(ABCD)。
A、营养物质 B温度C、PH值D、氧气
7、细菌的生长期可以分为( ABCD )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8、生产用管线的颜色,自来水管( A ),汽管(C )色。
A、绿色
B、黑色
C、红色
9、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必须(ABD )
A、无毒、无异味
B、与药品不发生化学作用
C、经久耐用
D、能保证和方便患者安全用药
10、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以及细胞核的结构可以将微生物分为( ABC ).
A 非细胞型微生物
B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灭菌:杀灭物体中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
2、消毒:杀灭物体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具有消毒作用的药物称为消毒剂。
3、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称为防腐。
用于防腐的药物称为防腐剂。
4、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称为无菌操作。
5、洁净室(区):需要对尘粒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消毒灭菌的目的及方法是什么?
答:消毒灭菌的目的,是要消灭清洗后仍可能残留于表面的那些微生物。
消毒灭菌剂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的类型、接触表面的材料的性质以及表面促进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生产能力。
表面消毒灭菌及(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化学消毒灭菌剂及物理消毒灭菌方法。
2、简述热原
答: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存在于细菌的细胞外膜和固体膜之间。
热原质一般耐热,在热力灭菌时不那么容易被破坏,因此,污染了微生物的灭菌制剂中,常发现有热原质。
药品中(特别是输液),热原质对使用者构成很大的威胁,轻者出现发烧、休克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
(1)金属盐类(2)氧化剂(3)酚类(4)醇类(5)醛类(6)环氧乙烷(7)卤素类(8)强酸强碱(9)染料(10)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