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新教材
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比较符合人们对功和能的认知过程。
从教育理念方面看
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 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 技。教师如何在新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再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是实施新课 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就好象x既可以表示x轴上某点的坐标,又可以表示这点对于原点的位移。
由于力F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实验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1、内容标准 (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心 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例1 分析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力所 做的功。 例2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 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例3 用打点计时器或光电计时器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 化的关系。 例4 从牛顿第二定律导出动能定理。 (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 系。
增 加 6 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
关系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三、功和能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 八、伯努利方程
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原来放在学生实 验中移至课内
增加的:追寻守恒量;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 关系;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1)增加“追寻守恒量”这一节是为了强调能量和能量转化守恒思想的 重要意义,不在于知识上。现在人们认识到的功、能和功能关系正是在研 究能量转化和守恒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教材这样安排也还原了人类认识历 史过程的本来面目,同时使全章内容有一个高起点。 (2)增加两个探究性内容的目的不在于探究出的结果上,而在于探究过 程上,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到尝试解决问题,亲身经历这种思考过程、经 历实验操作过程,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探究的 热情和意识。 (3)增加的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这一节是把过去第十一章《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的第五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六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七 节:能源环境和阅读材料: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的部分整合以常识性的水 平给出,目的在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方向性的意识培养上,增强节约能源 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在知识上。 (4)在重力势能一节中增加了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证明,目的是让学 生再一次体会分割求和的微积分思想,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熏陶;本节中 还增加了重力势能系统性的讨论,弥补了过去教材的不足。 另外新教材在功率这一节中增加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增加了汽车牵引 力和速度关系的讨论,目的在于强调功率概念在现实机械中的重要性,激 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节能意识(与能效结合)。
2007考试大纲
主题 内容 要求 II II II II 说明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机械能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 定律及其应用
新、旧教材编排结构比较
最新教材
1 追寻守恒量 2功 一、功
旧教材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阅读教材 变力的功 二、功率
在新教材中 不要求或以 不要求或以 不要求,或 隐性的方式 四、动能 动能定理 隐性的方式 以隐性的方 渗透 渗透 五、重力势能 式进行渗透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新、旧教材总体特点比较
从知识结构方面看 新、旧教材结构上基本相同,新补充的内容, 使知识线索更系统、更流畅。对教学活动不大 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
旧教材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 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举例说明:做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结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
似乎定义功是为了定义能,先有功的概念,才有能的 概念。
(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是最 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6)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 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 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例5 评价核能为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可能发生的问题。 2.活动建议 (1)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 (2)通过查找资料、访问有关部门,收集汽车刹车距离与车 速关系的数据,尝试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释。
删去的:阅读材料“变力的功”;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选修内容伯 努利方程。 (1)删去阅读材料:变力的功,一是因为不要求用公式计算变力功,二是求变力 功的思想方法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中已经有所体现 (2)关于功和能,旧教材专门有一节阐述功能关系,表达了两个观点:一个物体 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和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新教材没 有专门安排一节,仅仅在一个自然段和三个图片表达了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教 材这样处理并不是淡化了功能关系,而是通过学习重力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弹力功和弹性势能变化关系等内容要学生自己领悟总结出功和能量变化关系,从 过去的一般抽象地给出,到现在的具体形象地给出,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功能关系。 (3)删去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这一节,是因为此部分内容变成了上一节的例题 与习题。 (4)选修内容伯努利方程本来不应该在必修中出现。
新增加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探究与体验 的机会,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发现和合 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也使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和 趣味性更强,可读性更好。
最新课本的变化
第七章
最新教材基本未变,只是让不很严谨的部 分叙述得更加严谨,让一些说法更加合理
①国家标准没有规定唯一的专用符号。本书中,在需要明确位移与坐标关系 的场合,例如研究质点沿坐标轴的运动时,用x或y、z(指相对于原点的位 移),在其他场合用l、s等符号。 ②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于或等于的角,它的余弦是负数。这个结论在数学课中可以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