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南海问题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蓝色国土的时候对南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
南海问题反映出海洋政治社会对海权、海洋资源的关注,海防、海洋军力和海洋安全问题,海洋政治社会中的大国博弈。
南海问题是南海争端当事方以及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中国的经济、政治等的举动,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
争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
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政治学、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有人说我国的国土象一只雄鸡,但如果把我国的海洋算进去,我国的领土更像一把火炬。
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的责任。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下面我仅从以下三个角度阐释我对南海问题的认识。
历史依据:主权在我无争议祸因利益起争端
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
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中国明朝海军多次通过南海下西洋,是南海的唯一正统力量,南海东南亚国家的君主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接受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才是合法正统的,南海周边国家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是中国中央政府的藩属国。
海南岛在中国西汉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所谓越南等南海的东南亚国家拥有南海主权的说法根本就是不合法不合理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有的国家声称南沙群岛在其大陆架或专属经济区内,并据此主张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根据国际法和海洋法,领土主权是海洋权益的基础,海洋权益是从领土主权派生出来的。
任何国家都不能将海洋管辖权扩展到别国的领土上,更无权以主张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为由侵占他国领土。
总之,任何国家对南沙群岛岛礁的军事占领或其它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在国际法上都是非法和无效的,不构成主张领土要求的依据,也不能改变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这一无可争辩的法律事实。
南海现状:域内小国纷蚕食域外大国齐介入
近来,围绕关于南海主权与权益之争的“南海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方面,一部分声索国在加紧开采临近的南海海域的资源,包括采取国际招标合作的方式,以图将这一问题
国际化。
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也在努力通过武器采购快速实现武备现代化,以为其主权诉求壮胆。
它们也正在引入外部势力介入南海争端。
据悉,越南军方高层特地前往美国“诉苦”,刺激美国海军在地区“维权”,不放弃其在南海海域自由航行的“权利”,以平衡中国的发展。
越南去年还在南海与美国海军开展了联合演习。
菲律宾则加紧对美国施压,要求美国承诺依据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对菲律宾关于南海的主权诉求给予背书。
在中越关于南海主权的争议中,双方曾发生武力冲突。
1974年,我国曾与当时的南越当局在西沙群岛地区发生海战,双方互有损失,但我国取胜。
1988年,因我国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而在南沙永署礁建立第74号海洋观察站,中越双方在南沙的赤瓜礁发生武装冲突。
今年六月上旬,因越南在南海区域开采石油,双方船只发生冲突。
由于越南目前对整个西沙和南沙都提出了主权要求,它就成为对我国南海主权诉求提出全面挑战的国家。
而在1958年9月14日,当时的越南总理范文同在给我国总理的照会中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国承认和赞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8年9月4日关于规定中国领海的声明,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尊重这一决定。
”我国政府在那项领海声明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
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
”另外由于域外大国如美国、俄国、英国、荷兰等的不断介入,不断地推动着南海问题的复杂化和国际化,增加这摩擦冲突的危险。
我国立场:政策原则讲明确多种模式促合作
自1986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一贯坚持“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但从今日南海局势来看,这显然是中国的一厢情愿,中国在南海的岛屿大量被东南亚国家侵占,传统的“九段线”早已不复存在。
海权问题历来是重大的战略问题,维护海洋利益和海洋主权,是中国走向世界、成为真正的大国的必要步骤。
南海问题绝不仅仅事关资源、领土或者主权的问题,更在于大国战略的实现、保证国家崛起的空间与长久的国家安全。
通过发展对东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大东盟各国对我国的经济依赖。
今天的欧盟,也正走着通过市场的统一走向政治的统一的进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发展东盟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可以大大加强南海各相关国的在华利益,从而增强其对华的经济依赖。
中国欲解决南海问题,首先必须排除或者尽量减少美国在此区域的干预和对我国在南海行动的阻挠。
因尽量发展海军,弱化美国在此区域的军事优势。
对于日本,则首要应在外交上承诺保证其南海贸易航线的安全,以此力争其对南海问题上持中立态度。
我国在南海问题相关谈判中的最主要目标是确立中国对南海岛屿的主权。
我们必须加大外交斡旋,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以支持其对南海资源的开发为诱饵,逐一展开对南海相关各国的外交攻势,力求通过经济和军事上的压力,迫使其对南海(尤其是南沙诸岛)主权归我的外交要求达成妥协。
在军事上,应加快建设航母、新型核潜艇和大型海上作战舰艇,加强远洋作战能力。
综观二战以来海战经验,以制空权夺取制海权是历史发展之必然。
在政治上应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各领域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友好关系,其次,加强全国人民的海权意识,保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有足够的群众基础,减少在非正常时期的舆论压力和政策执行难度。
综上所述,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
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