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报告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报告

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报告市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报告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综合平衡法和目标时序预测法两种人口预测方法,可以得出近似的人口预测值。

由于中心城区周边4个建制镇距离城区较近,为统筹安排城区镇区发展,将周边的黄田、西湾、鹅塘和莲塘一并纳入城区考虑。

通过综合分析,预测规划期内市区人口规模为:⏹2002年,现状人口1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万人,暂住人口2.6万人;⏹2010年27万人,为人口稳定增长期,年均增长1.5万人;⏹2020年45万人,为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期,年均增长1.8万人。

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及现状城区的人均建设用地情况,未来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宜在第IV级内确定,即人均105-120平方米左右。

规划用地规模为:⏹2010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内人口为27万人,人均用地按照110平方米,用地控制在30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内人口为45万人,人均用地按照110平方米,用地控制在50平方公里左右。

一、城市人口规模1、现状城区人口规模按照《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建办规函【1996】40号文件的要求,城市人口规模应反映城市中的实际人口状况。

在确定城市用地规模、设施能力和环境容量时,应以居住在城市的实际人口数量为依据。

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应以规划建成区内的实际居住人口为测算基础。

实际居住人口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居住在城区的非农业人口⏹居住在城区的农业人口⏹居住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按五普口径则为半年以上)本次市区规划范围包括八步镇及黄田、西湾、鹅塘、莲塘和沙田镇的部分用地,根据上述原则,本次总体规划人口规模计算以中心城区建成区、4镇镇区为界限,作为计算城市人口的基数。

⏹2002年,八步镇总人口为1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31万人,农业人口为1.4万人,暂住人口为2.6万人。

⏹根据《市村镇建设年报(2003)》以及市统计局相关资料,2002年沙田镇芳林村实际居住人口为0.5万人。

⏹根据《市村镇建设年报(2003)》以及市统计局相关资料,2002年黄田镇镇区实际居住人口为0.3万人。

⏹根据《市村镇建设年报(2003)》以及市统计局相关资料,2002年西湾镇镇区实际居住人口为2.2万人。

⏹根据《市村镇建设年报(2003)》以及市统计局相关资料,2002年鹅塘镇镇区实际居住人口为0.4万人。

⏹根据《市村镇建设年报(2003)》以及市统计局相关资料,2002年莲塘镇镇区实际居住人口为0.3万人。

以上合计,2002年城市规划建成区内实际人口为15.0万人。

2、城区人口变动趋势分析表 1 市城区(八步镇)历年人口变动情况表(人)资料来源:图 1 市城区(八步镇)历年人口变动情况分析图图 2 市城区(八步镇)历年人口增长率情况分析图从上图可以看出,城区人口稳步增长,1994-2002年,总人口平均年增长31.2‰,非农人口年均增长37.4‰,自然增长率年均为7.4‰,机械增长率年均为26.6‰。

自然增长率除个别年份外,起伏不大,基本保持在6-8‰的范围内波动,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机械增长率起伏较大,呈现出不规则变动态势,增长也较为迅速,是总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3、城区人口增长因素分析(1)行政区划调整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梧州地区和贺县,设立地区和县级市,地区行署迁至市。

2002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地区和县级市,设立地级市。

市设立八步区,将原县级市的行政区域和钟山县的西湾镇划归八步区管辖。

市辖原地区的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昭平县和新设立的八步区。

随着撤地设市和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通过对现有空间资源的整合、产业结构的分工与优化,市将发展成为与北海、梧州、百色等同级的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桂东北地区的城镇体系、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系统的形成,促进区域空间发展。

随着城市地位的提升、区位优势的彰显、投资环境的优化,市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动力将会日益强劲。

(2)大型交通建设项目目前面临着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铁路、高速公路相继立项建设。

国家八纵八横骨干铁路网之一,也是中西部地区至华南地区及沿海地区深水港口的重要出海通道的洛湛铁路(段)十五期间进入工程实际建设阶段。

同时桂梧高速公路已列入国务院批准的西部开发省际八条公路通道规划之中,也是“十五”期间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五条高等级公路之一,2003年已经进入实际开工阶段。

此外,直通珠三角核心地区广州的广贺高速段也已列入近期建设计划,未来几年内,的区域交通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作为地处桂粤湘三省交界处的,历史上就是区域交通中心和商品流通中心,随着这些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其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3)工业化加速与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业是的立市之本,目前在电力、造纸、电子、建材等工业领域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以工业立市、以工业强市富民,着力壮大工业总量规模,提高工业发展水平,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将作为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市中心城区作为最主要的产业中心,未来的主导产业将以一二类高附加值、低污染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主,工业化吸纳的就业人口将是未来市城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4)城市化加速时期2003年11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明确了近期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由此可以看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乡村地区发展,是我党和各级政府近中期的工作重点,城镇化是重点发展战略之一。

城镇化是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进入城镇的主要途径。

目前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还处于23.8%的水平(五普数据),未来二十年将跨过30%的水平,步入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

随着地级市的成立和区域工业化的推进,必然会迎来城镇化的高潮,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将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对外竞争的主要载体、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龙头,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向二、三产业。

(5)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建设目前,市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区技工学校、梧州农校、八步农业机械学校、八步中等职业学校等大中专院校的基础上,正在积极筹建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在城区规划中也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随着这些学校的建立,市区域文化中心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不仅吸引本市的广大求学人员,还将对周边县市有一定吸引力。

同时,职业技术教育的加强,对本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

(6)将周边4镇纳入规划范围在城区周边3~5公里范围内有四个建制镇,分别为黄田镇、西湾镇、鹅塘镇和莲塘镇,分别位于城区的北、西北、南、东4个方向。

考虑到城区未来拓展,以及统筹考虑城区与周边城镇的发展,更好的协调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基础设施等,将4镇镇区及其周边地区统一纳入城区规划一并考虑,也为将来行政区划调整做好充分准备。

4、上层次规划对城市人口规模的限定在《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中对市的规模和职能确定为: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0~50万人的区域中心城市。

5、城区人口规模预测综合平衡法综合平衡法的计算公式:()()ϕβα+⨯++⨯=110tt Y Y其中,Yt :预测期总人口(万人);Yo :基期总人口(万人) :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年均人口机械增长率(‰)—暂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系数;t:预测年限。

参考市“十五”计划,同时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农村控制人口的效果日益明显,随着年龄结构向老龄化发展,生育妇女的减少,年平均自然增长率将逐年下降。

一方面,八步区所处的市属西部不发达地区,人口流动尤其是人口迁出较为频繁,估计在近几年仍会保持较高频率,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改善,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地位的逐渐加强,农村人口、外来人口的迁入率仍会保持一个较高水平,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的新时期的城市发展战略形势下以及八步城区居住、工作环境的改善,到八步区工作居住的人口将会更多。

根据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各预测时段2002-2007、2008-2010、2011-2020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6.5‰、6.0‰、5.5‰,年均人口机械增长率分别为:25‰、25‰、30‰,暂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系数分别为:15%、15%、15%。

计算得出各预测时段综合平衡法预测结果为16.2万、20.4万、33.3万。

6、结论根据上述两种方法对城区人口的测定,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城市发展的资源和空间约束条件,亦依照国家的城市化方针,确定城区合理人口规模为:2007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7万人,幅值16~18万人;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1万人,幅值20~22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33万人,幅值30~35万人;表 3 主要年份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表(万人)若考虑到西湾、莲塘、鹅塘三镇(黄田已经包涵在规划建成区之内),则城市的人口规模将达到40-50万人。

2007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1万人,幅值20~22万人;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7万人,幅值25~30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45万人,幅值40~50万人;表 4 主要年份市区人口规模预测表(万人)二、城市用地规模1、市域土地资源情况市土地总面积11771.54平方公里(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占总面积的5%。

农业用地面积共103188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7%。

其中耕地17558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9%;人均耕地1.26亩。

园地245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林地7569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4.3%;牧草地475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水面274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

建设用地为431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

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96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交通用地67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水利设施用地67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

未利用土地10216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

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50000公顷,保护率占耕地总面积85.1%。

表 5 市耕地资源情况(亩)资料来源:市国土局2、城市发展拟占用地基本评价市区的地形地貌属南岭山地丘陵区,也是两广丘陵的一部分,地势北高南低,中间豁然开阔,形成一小盘地,地形背斜,周围有石山环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