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尺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尺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你知道教练是怎样指挥比赛的吗?
师出示教练利用球场平面图指挥比赛的场景。
师:你有什么发现?
再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师:怎样画这个足球场平面图呢?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教师介绍足球场是长方形,长是95米,宽是60米。
学生交流。
学生举例,集体补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④0 60 120 180 240
——————————
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
2.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7.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3.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重庆到成都的高速公路长上3.3厘米,重庆到成都的高速公路实际长是多少千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还有不同解法吗?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师:哪个小组还愿意说一说?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 =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时)
师:“4÷ ”求出的是什么?你们是怎样想的?
师:想想上面的几种解法,说说你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三、拓展应用。
师:题目中缺少了哪个条件?
独立判断,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先找出题中缺少的条件,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此题是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化题目。
2.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
3.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3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780千米。
(二)提高练习。
1.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这块地基的面积是多少?
2.自主练习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3.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如果一幅图的图上距离等于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图的比例是1︰1。()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二)提高练习。
1.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的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完成自主练习3题
找出题中缺少的条件补充完整后再解答
提问:从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师:怎样解决雏鹰少年足球队从济南到达青岛时所用的时间?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正确,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青岛版小学数学比例尺教案(表格式)
课题
比例尺的意义
序号
37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进行相互改写。
3.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空间观念。
教学
重点
了解比例尺的意义,体会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学生交流。
学生评价。
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1:随意画的就不像。
生2:长与宽缩小的倍数相同就像,不同就不像。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9.5:9500=1:1000
6:6000=1:1000
生:它们的比是1:100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师:我们把足球场实际的长95米,宽60米叫做它的“实际距离”,缩小后图中的长9.5厘米和宽6厘米叫做“图上距离”,1:1000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
三、拓宽应用
1.想一想说一说
自主练习的第1题。
2.想一想填一填
自主练习第2题
总结:这节课有那些收获?
交流: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米。
生回报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1)1:10
2)1厘米:10米
=1厘米:1000厘米=1:1000
学生分析比较
先弄清楚图中是什么类型的比例尺再解释意义,小组交流。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0厘米。
学生看书自学。
学生交流:知道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1.数值比例尺是一个比。2.数值比例尺的前项是
3.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


师:你能说出书上这个线段比例尺的含义吗?
师:你能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师生一起完成求比例尺的格式。
(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你能把数字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吗?
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交流。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比例尺的应用
序号
39
教学
目标
1.学会利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实际距离。
2.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能说说求实际距离有几种方法?举例说明。
二、练习设计。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⑴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②比例尺是,它表示地面实际距离是图上的()。
③在一幅比例尺是30:1的图纸上,一个零件的图上长度是1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
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
进一步认识比例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谁还记得什么是比例尺?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比例尺”?
师: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就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师:出示信息窗,学生观察。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总结: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可能会这样解答:
4×8000000=32000000
(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时)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所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学生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解题思路。
学生交流。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比例尺的应用练习
序号
40
教学
目标
1.熟练利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实际距离。
2.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复习。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
X=32000000
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时)
学生可能想到:
1.要用路程除以速度。
2.需要先求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
3.要求出实际距离,得先量出图上距离。
小组合作解答,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先量出图上距离是4厘米,再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然后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学生充分提问,整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吗?板书:解:设10号队员距底线的图上距离是X厘米。10米=1000厘米
X:1000=1:1000
X=1
或:1000× (厘米)
解:设10号队员距右边线的图上距离是Y厘米。25米=2500厘米
Y:2500=1:100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师:说说你对比例尺是怎样理解的?根据比例尺你会求什么?
二、练习设计。
(一)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
第1问:引导学生先量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第2问:引导学生先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然后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Y=2.5
或:2500× (厘米)
师:再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起脚的位置。
师:结合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知识标注位置后介绍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自行标出,班内交流。
学生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拓宽应用。
1.算算、填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