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鉴赏 韩熙载夜宴图

美术鉴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 顾闳中
作品分教师:季宏伟
画家故事


顾闳中
五代南唐时著名的人物画家,江 南人。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 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 神情意态。在史料中关于他的创 作活动记载甚少,存世作品《韩 熙载夜宴图》。
作品鉴赏


本幅作品主要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 该画构图严谨,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 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 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 ,该画真实地 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 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 本幅作品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 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主要 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

全图分为五段,描绘了40多人的活动画面,有 些人物频繁出现。韩熙载在画中出现五次,他 气宇不凡时而眉头紧皱,忧心如焚。随着晚宴 情节的发展,韩熙载从穿黑袍听乐到脱去黄山 击鼓,在穿上黑袍休息,后转入只剩下一件内 衣清吹,最后又穿上黄衫送客,屡次更衣。韩 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 晦之略,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全 图工整、细腻,线描精确典雅。人物多用朱红、 淡蓝、浅绿、橙黄等明丽的色彩,室内陈设、 桌椅床帐多用黑灰、深棕等凝重的色彩,两者 相互衬托,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一种沉着 雅正的意味。
第二段—“观舞、击鼓”

韩熙载击鼓伴奏,众宾客观看王屋山跳“六么” 舞蹈。面对优美的舞姿,众人报以阵阵喝彩和 掌声,而韩熙载却双眉微蹙,郁郁寡欢。其中 有一和尚是当时的名僧,那与众不同的神情与 环境气氛形成鲜明对照。
第三段—“休息”

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经过一番击鼓伴 舞,疲惫了的韩熙载草草套上外袍与四位侍女同坐卧 榻,一位侍女正侍奉他洗手旁边一侍女拖来茶点,另 一侍女在准备着萧、笛和琵琶,画中的火烛已燃至一 半,预示着夜宴时间已经过半,整体气氛舒缓放松。
总结


通过五段画面,绘声绘色地表现了韩熙载玩世 不恭的生活态度和忧郁孤趣的苦闷心情,客观 上起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奢靡腐朽生活及内部 矛盾激化的作用,是一件有一定思想深度和现 实意义的作品,并揭示了南唐王朝摇摇欲坠, 即将覆灭的命运,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这幅画无论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都显示 了画家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
第四段—“清吹”

描绘韩熙载手挥扇子盘坐椅上,观看聆听众伎吹奏, 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队,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神态, 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 乐,画面的一角另一男宾站在屏风旁,回首与屏风外 的女子窃窃私语,把观者的目光又引入下一个画面。
第五段—“送别”

曲终人散,韩熙载穿上黄衫,稍整衣冠,起身 与宾客挥手告别韩熙载面向右方站立,处于观 者视线的中心。他手执鼓槌,举另一手示意, 热情留客,那位打牙板者,坐而不起,与二伎 女依依不舍,卷尾一女作哭别状,一男以柔情 细语极力哄劝。
第一段—听乐

全场的空气似乎凝结了,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 集中到琵琶女的手上,个个都在屏息倾听,沉湎在悠扬 的乐曲里。坐于榻上戴黑色峨冠为主人韩熙载,他的手 自然地松弛下垂,不知为什么,有点心神不宁,好像正 在愁苦中徘徊。各个不同身份、年龄、性格的人物,被 音乐旋律扣住心弦时的姿态神情,这种寓人物内心情感 变化于表面形态之中的艺术效果,非画坛高手难能所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