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HED合肥第二发电厂企业标准Q/HED -2001 AN28e6型静叶可调轴流引风机检修作业指导书1 目的1.1规范检修行为,确保AN28e6(V13+4°)型引风机检修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1.2本作业指导书为所有参加本项目的工作人员所必须遵循的质量保证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AN28e6(V13+4°)型静叶可调轴流引风机标准大修,亦适用于似于大修性质的检修工作。
3 引用文件3.1AN系列静叶可调轴流通风机《产品使用说明书》—成都电力机械厂3.2《AN28静叶可调轴流引风机》—成都电力机械厂4 定义本文无特定的术语5设备概述引风机是锅炉主要辅机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维持锅炉的额定负压,将烟气由锅炉引至烟囱排出,使锅炉处于良好的燃烧环境。
合肥第二发电厂2×350MW机组一期工程,所采用的引风机是四川成都电力机械厂生产的AN28e6(V13+4°)型静叶可调式轴流风机每台炉设计两台引风机。
引风机规范:6修前准备6.1 检修计划人员要求6.2.1人员资质工作人员应是专业从事风机检修的技术工人,并且通过安规考试及技能资格审查。
6.2.2职责及权限6.2.1.1工作负责人:组织得当、分工明确,对安全和质量负责。
6.2.1.2指定专人做好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准确、工整。
6.2.1.3监护人:按安规要求对检修工的安全进行监护。
6.2.1.4 QC人员:负责项目质量验收、签证。
6.3 安全措施6.3.1办理工作票6.3.2进入工作现场,必须穿工作服,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
6.3.3进入蜗壳或烟道内所用照明电源必须在12V以下。
6.3.4蜗壳吊离后,工作人员如离开现场,必须作好防水淋措施。
6.4 质量控制点汇总6.5 备品备件、材料6.6 工器具角向磨光机、活络板手、梅花板手、螺丝刀、榔头、内六角板手、紫铜棒、轴承拆卸专用工具、链条葫芦、套筒板手、大小撬棍、电气焊工具、外径千分尺、塞尺。
6.7 设置检修场地6.7.1检修场地平整、光线充足、带有防雨棚。
6.7.2检修场地备有起吊工具。
6.7.3检修场地备有橡皮、枕木。
6.7.4检修场地周围设置防护栏。
7检修工序7.1检修前的准备7.1.1联系电气检修人员拆除主电机电源线。
7.1.2联系热控检修人员拆除各电动执行器电源线。
7.1.3联系电气检修人员拆除冷却风机电机电源线。
7.1.4打开各检查门、人孔门。
7.2叶轮风机解体、集流器检查7.2.1拆除风筒拉紧器螺栓,取下膨胀节。
7.2.2拆除风筒水平接面螺栓,吊走上半部风筒;放置在垫面平整的木块上。
7.2.3拆除护罩进口导叶装置芯筒靠近叶轮端部的部分。
7.2.4用链条葫芦吊牢联轴器端大轴,用电动葫芦吊牢中间连接轴后,拆除联轴器螺栓后,吊出中间轴。
7.2.5将叶轮暂时吊装悬放不动,拆下前部装配螺栓后,即可轴向移动叶轮,直至可以自由起吊为止。
7.2.6检查叶片磨损状况,叶片磨损超过厚度1/3应更换,叶片迎风鼻磨损深度达20mm以上应更换其叶片,根据焊缝检查有无裂纹。
7.2.7检查进口集流器,磨损不得超过厚度1/3,局部磨损不超过厚度1/3的应堆焊。
7.2.8检查上、下风筒磨损状况,局部磨损超过2mm,应堆焊处理,堆焊后用角向磨光机磨平。
7.2.9上、下风筒的所有接触平面应清理干净,并涂上防锈油脂。
7.3出口导翼检查更换7.3.1检查后导翼洗筒有无支撑管,如没有,应用Φ57×4钢管加装,加装时应注意芯筒中心不得移动。
7.3.2拆除外壳后导翼压板螺栓,撬动压板,可从外壳直接取出后导翼,后导翼取出后,按顺序摆好。
7.3.3检查后导翼磨损状况,通常后导翼磨损严重,特别是接近压板根部处,检查测量,根部磨损超过原厚度的1/2应予以更换;若保证后导翼在不产生变形的情况下,可堆焊处理。
堆焊后的焊缝不应高于原曲面否则应用角向磨光机磨平。
7.3.4检查后导翼顶部的定位轴应无变形、弯曲。
7.3.5后导翼磨损超过厚度1/2更换新导翼时,应测量新导翼的长度,是否与旧的相同,以便在安装叶片时利用石棉盘根的粗细进行调整。
7.3.6把后导翼压板平面与蜗壳平面清理干净。
利用钢丝刷清理压板螺栓后,涂上防咬油脂。
7.3.7按顺序将后导翼装复,螺栓上用螺帽拧上两至三扣。
7.3.8用22×22mm的石棉盘根按后翼的曲线在压板盘好,石棉盘根的接头应错开,并用细铁丝扎实后,均匀拧紧压板螺栓。
7.3.9待36片后导翼全部装复后,应全面检查,石板盘根是否压紧。
后导翼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在运行时压板不得泄漏。
7.4进出口风门检修7.4.1拆除电动执行器与风门连接螺栓,吊下电动执行器,7.4.2解体检查电动执行器的机械部分,齿轮应无磨损、断齿现象,啮合良好,无卡涩。
7.4.3检查轴承应完好无损,转动灵活,轴承间隙符合要求,轴承保持架良好。
7.4.4检查电动执行器与风门轴配合应无严重磨损,如有毛刺应用锉刀修复。
7.4.5检查风门内的磨损,如有局部磨损较严重的应堆焊修复。
7.4.6风门两侧和烟道内壁应无卡涩,在风门开关全行程中应转动灵活。
7.4.7风门两侧轴封,应无卡涩,运行时不得有泄漏现象。
7.4.8所有连杆装置应完好无损,无弯曲、变形等缺陷,否则,应予修复。
7.4.9电动执行器的机械部分组装时应加入足够的二硫化钼润滑脂。
7.4.10风门检修结束,试转时,应作下列检查:7.4.10.1风门应能全开或全关,在整个行程中无卡涩。
7.4.10.2风门在开关运动时,各连杆无强力扭曲,每扇风门运行应同步。
7.4.10.3风门开关与外部的刻度标志相同(一致)。
7.4.10.4引风机运行时,风门轴封处无漏风现象。
7.5静叶调整机构的检修7.5.1从风筒进口人孔门进入,检查进口导叶轮磨损状况。
一般情况下,进口导叶的磨损可能性比较小,但如果出现个别导叶磨损需要更换导叶时,可参照厂家说明书,其具体步骤如下:7.5.1.1从进口导叶调节装置风筒和集流器风筒上半部拆去活节。
7.5.1.2拆去进口集流器水平连接面上的螺栓,拆去风筒上半部垂直面上的螺栓。
7.5.1.3在垂直接管处拆开进口导叶调节装置芯筒,并将其安放在轴上。
7.5.1.4拆卸轴保护套和松开拉杆,朝进口弯头抽出芯筒(应注意不得掉下)。
7.5.1.5卸下夹紧螺钉,并以导叶轴上拉下执行杠杆。
7.5.1.6吊开轴承座,以便拆卸内侧轴承的卡环,并将卡环拆下。
7.5.1.7朝向内方向抽出导叶,安装时按反工序装配,但装配时,所有螺钉应按规定力矩拧紧。
(注M16螺栓拧紧力矩160NM ,M12螺栓拧紧力矩80NM )。
7.5.2检查进口导叶、叶柄的向心球轴承有无损坏,检查的数量不少于总数的1/10。
7.5.3检查各连接组件有无脱落、开裂现象。
如脱落应恢复,出现裂纹应更换。
7.5.4检查各处销轴有无磨损,磨损超过1mm 必须更换。
7.5.5检查导向轴与轴承是否磨损,轴承有无毛刺,与轴配合应有0.02≤间隙≤0.07mm 。
7.5.6检查自润滑轴承有无磨损,毛刺等缺陷,有无毛刺,导向轴配合应有0.05~0.15mm 的间隙。
7.5.7与导向轴配合的两端轴承应加满二硫化钼润滑脂。
7.5.8检查关节轴承一端的球体应无烂痕和凹坑,另一端的螺丝应无松动。
靠球体面加二硫化钼润滑脂。
7.5.9检查夹板与叶柄应无松脱现象。
7.5.10检查连杆有无弯曲松动,如弯曲必须拆下校正,如松动必须调整后拧紧。
7.5.11测量校正转臂与电动执行器不得偏移,偏移超过5mm ,必须校正。
7.5.12进口导叶检修安装后,联系热工人员进行全面调试,调试过程中连杆、关节轴承等部件应无扭曲现象,各叶片旋转应同步。
7.5.13行程调试过程中,检查叶片旋转角度与外部刻度指示吻合,在全行程+300~750过程中,无卡涩现象。
7.6冷却风机及加油管道检修7.6.1拆除冷却风机蜗壳端面进风网罩。
7.6.2用专用拉杆拉出风机叶轮。
7.6.3联系电气检修人员拆走电机检修。
7.6.4检查叶轮与轴颈配合有无磨损,键槽是否完好。
7.6.5如该风机在运行中振动大,则应对叶轮作静平衡试验,试验后的叶轮不平衡误差不大于8克。
7.6.6割开冷却风机切换风门,检查切换风门的灵敏度与严密性,风门应严密无缝,用手轻拨应灵活、无卡边,否则,应予以修整。
7.6.7打开引风机出口风筒人孔门后,进入风筒内,拆开芯筒人孔门螺栓,进入芯筒内检查风管和油管。
7.6.8风管和油管各法兰和接头处应无漏油、漏风现象,否则应查明原因,进行检修。
7.6.9风管的弯头应无磨损,冷却罩与锥形冷却罩接合面应严密不漏。
7.6.10油管应畅通无阻,在轴承组拆除后,应从进口注入#3锂基脂,直至有油脂从轴承组管接头处涌出。
7.6.11冷却风机检修后应进行试转,试转时,测量电机振动≤0.05mm,轴承温度不超过550℃。
7.7主轴承箱检修7.7.1拆去冷却空气罩,松开全部管路和测量管线,撑住轴承组,卸去与风筒相连的螺栓,然后吊出轴承组。
(注意:吊轴承箱不得损坏测温器及线) 7.7.2将轴承组放置在干凉有起吊设备的地方进行解体。
7.7.3拆去轴承盖,用专用工具拉出衬环。
7.7.4拆卸卡环和角环,并且拆去盖和压盖。
7.7.5按气流方向将轴和轴承内圈及其隔环一起从轴承箱中吊出。
7.7.6用液压工具和专用工具拆卸轴承内、外圈。
7.7.7检查轴承无裂纹、斑点、凹坑等缺陷,如有缺陷应更换新轴承。
7.7.8测量向心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球轴承,最大游隙不超过0.22㎜。
7.7.9更换新轴承,新轴承必须检查测量,应无任何缺陷,游隙:0.08㎜≤游隙≤0.22㎜。
7.7.10更换的新轴承应清洗干净,并用油加温至于800~900℃进行热装。
7.7.11新轴承不允许强力装配,不准敲打外圈和轴,安装时应将有文字的一面朝外,轴承安装后应涂上#3锂基脂润滑。
7.7.12检查角环应无裂纹、斑点,表面粗糙度为Ra1.6。
7.7.13装配工序按拆卸的反工序进行,但是在装配轴承盖以前,用手盘轴,检查滚动轴承和轴承保持架是否随轴转动。
7.7.14 将转子轴向撬动,测量推力间隙,推力间隙如超过1.7㎜,则说明角环平面磨擦过大应更换角环。
7.7.15更换的新角环,应检查其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标准,装入轴承座后应重新测量推力间隙,推力间隙在1.4~1.7㎜之间。
7.7.16封轴承盖时J密封圈和O型密封圈应更换新的,J形密封圈应注入油脂。
7.7.17轴承盖的螺栓必须使用力矩板手拧紧,力矩调至250NM。
7.7.18将组装好的轴承组运至现场,进行现场组装。
7.7.19轴承箱与叶轮在现场组装时按拆卸步骤的反工序进行。
7.7.20中间联接轴与半联轴器组装时,按照制造厂家原钢印对好,不得装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