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大学校园夏季室外热环境测试与分析_李丽

广州大学校园夏季室外热环境测试与分析_李丽

从图 2 中可见,除出现短暂多云天气外,全天 表现为晴天,测试期间温度超过 30 ℃ ,辐射强度 最高超过 1 000 W·m - 2 ,风速分布较为均匀. 由于 各测点彼此 间 距 较 短,且 均 处 于 空 旷 的 广 场 或 场 地,因此本文 中 各 测 点 风 速 按 气 象 站 所 测 风 速 取 值. 而由于树荫道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在测试期间 ( 2014 年 8 月 18 日和 8 月 21 日) 全天风速较低, 因此该处采用灵敏度更高的热线风速进行测量.
图 6 不同下垫面表面温度比较 Fig. 6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pavements
△取透水砖与草地的平均表面温度
第2 期
李丽等: 广州大学校园夏季室外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51
度分布图,其分布趋势为木材 > 深色涂料混凝土 > 沥青 > 白色阶砖 > 植草透水砖 > 草地. 从图 7 中清晰可见,各测点逐时表面温度差异很大,沥青 表面温度全天均最高、草地表面温度最低,两者最 大温差高达 27 ℃ . 为了形象说明各类下垫面表面 温度的分布,图 8 给出了测试期间利用红外热成 像仪拍摄林荫道以及植草透水砖局部表面温度分 布. 从中可看出,植草透水砖中砖的表面温度与草 地表面温度差异明显,相差接近 12 ℃ . 绿荫道表 面温度呈“上高下低”规律分布,处于树荫下的透 水砖表面温度相对较低,为 29. 5 ℃ 左右,比暴露 在阳光下的透水砖的表面温度低了近 21 ℃ . 说明 了不同属性 的 下 垫 面 表 面 温 度 差 异 较 大,但 通 过
关键词: 室外热环境; 现场实测; 校园热环境; PET; 热舒适
中图分类号: TU 111. 3; TU 244. 3
文献标志码: A
室外热环境质量往往是人们考虑是否利用室 外空间的主 要 因 素,宜 人 的 室 外 热 环 境 能 够 鼓 励 人们积极参与室外活动,促进身心发展,文献[1] 指出城市广场的人数随着热舒适状况的改善而明 显增加. 目前国内有关湿热地区室外热环境的研 究大多集中在城市内[2 - 3],而关于校园室外热环 境的研究较少,且当中大多沿用单个或多个直接型 指标进行评价[4],存有不足之处. 随着城市气候学 和生 物 气 象 学 的 不 断 发 展,SET* 、OUT _ SET* 和 PET 等基于生理学 - 热环境模型的室外热舒适评 价指标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5 - 7]. 本文采用现 场实测的方式,选用 PET 室外热舒适评价指标对 广州大学校 园 夏 季 室 外 环 境 进 行 评 价,并 定 量 分 析室外主要 物 理 参 数 与 热 舒 适 性 的 相 关 性,指 出 了改善室外 热 环 境 的 有 效 途 径,以 期 为 校 园 室 外 热环境优化提供参考.
辐射强度以及综合热指标生理等效温度( PET) ,最终获得了不同下垫面对热环境的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 缺少
有效遮阳的条件下,不同硬质地面上方的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相差不大,但比树荫下分别高出了近 2. 4 ℃
和 20 ℃ ; 不同下垫面的 PET 分布趋势: 树荫 < 木质凉亭 < 草地 < 植草透水砖 < 深色混凝土 < 白色瓷砖.
有效的遮阳措施,避免受太阳辐射直接照射,能够 极大改善表面温度“过热”的现象.
图 7 2014 年 8 月 21 日不同下垫面逐时表面温度 Fig. 7 Hourly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pavements on
August 21 in 2014
图 8 局部红外热成像图 Fig. 8 Local infrared thermograph
第 14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广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文章编号: 1671-4229( 2015) 02-0048-07
Vol. 14 No. 2 Apr. 2015
测量仪器 温度自计仪 温度自计仪 标准黑球温度计 热线风速仪 非接触式红外测温枪 红外热成像仪 DAVIS 气象站
仪器精度
采集频率 / min 采集方式
± 0. 5℃
5
自动
± 5%
5
自动
± 1. 5 ℃
5
自动
± 0. 2 m·s -1
5
自动
±2 ℃
30
手动
±2 ℃
30
手动
温度: ± 0. 5 ℃ ,风速: ± 5% ,相对湿度: ± 3%
收稿日期: 2015 - 01 - 27; 修回日期: 2015 - 03 - 03 基金项目: 广东省低碳技术创新与示范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 2012A010800048) 作者简介: 李 丽( 1979 - ) ,女,讲师. E-mail: 56450981@ qq. com * 通信作者. E-mail: zhou_xiaoqing03@ 163. com
1 实验测试基本情况
广州大学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西南侧, 校园主要由生活区和教学区组成. 本次实验根据 校园下垫面 实 际 分 布 情 况,选 择 以 下 具 有 代 表 性 的测点进行测试,其周边情况见图 1.
实验选取了夏季典型天气 2014 年 8 月 18、21
及 25 日共 3 d,对广州大学室外热环境进行了测 试,测试时间为 9: 00 ~ 17: 00,所用测试仪器及其 性能参数见表 1.
faces
温度 /℃
9: 00 ~ 11: 00
草地
31. 61
植草透水砖 31. 45
木质凉亭 32. 75
白色瓷砖 31. 96
混凝土
32. 24
树荫下
30. 63
11: 00 ~ 13: 00 33. 09 33. 66 33. 71 34. 27 34. 12 32. 40
13: 00 ~ 15: 00 34. 63 35. 20 34. 75 35. 01 35. 55 33. 71
测量参数 空气干球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黑球温度 风速 有面温度
室外气象参数
图 1 测点布置图 Fig. 1 Location and layout of the area investigated
表 1 测试仪器及精度 Table 1 Instruments used for measurement of micro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2. 5 PET 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生理等效温度 ( 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
perature,简称 PET) 是在慕尼黑人体热量平衡模型 ( Munich Energy Balance Model for Individuals,简称 MEMI) 中综合考虑了人员自身生理情况以及主要 气象的评价指标,定义为给定环境下的生理平衡温 度,其值等于典型室内环境下达到室外同等热状态 所对应的气温[12 - 13]. 目前 PET 被德国 VDI 3787[14] 用以评估城 市 或 区 域 规 划 生 理 气 象 状 况,同 时 在 温带、热带等 地 区 被 广 泛 用 以 开 展 室 外 热 环 境 的 研究及评价工作,其研究表明,在城市中既有建筑 区域中复杂的遮阳条件下,PET 仍被证明能够准 确预测室 外 环 境 的 综 合 水 平[7]. 因 此,本 文 采 用 PET 指标对各测点的综合热环境水平进行评价. 通过 RayMan 计算软件[15],分别输入温度、湿度、 风速、平均辐射温度、活动水平以及衣着等参数后 计算得到 PET,其中活动量按成年男子慢行,衣着 情况选取夏季典型服装热阻 0. 6 clo.
பைடு நூலகம்
广州大学校园夏季室外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李 丽a,b ,陈绕超b ,孙甲朋b ,王 伟b ,周孝清b*
( 广州大学 a.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b. 建筑节能研究院 / 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通过对广州大学夏季室外不同下垫面的环境变量进行测试,包括空气温湿度、风速、地表温度和太阳
5
自动
图 2 2014 年 8 月 25 日气象条件 Fig. 2 Micro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on August 25 in 2014
50
广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14 卷
表 2 不同类型下垫面上方空气温度比较 Table 2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underlying sur-
m) ,ε 为黑球吸收率( 本文取 0. 95) .
从封二图 5 可发现,硬质地面上方 Tmrt 最大, 其中白色阶砖上方 Tmrt 比深色涂料混凝土上方 Tmrt 稍大,这是由于白色瓷砖表面反射率相对较大,部
分太阳辐射经瓷砖表面反射后重新被黑球吸收;
草地以及植草透水砖上方的 Tmrt 相差不大,仅次于 硬质下垫面; 树荫与凉亭下由于在测试期间基本
只受到太阳散射辐射照射,导致该处的 Tmrt 明显减 少,与其他测点相比最大偏差超过 20 ℃ ,且在测
试期间 Tmrt 变化幅度平缓. 可见,太阳直射辐射强 度对 Tmrt 的变化起到关键的作用,只通过改变硬质 下垫面属性或种植低矮草皮的方式来降低人行高
度处的 Tmrt 效果有限,高大乔木、凉亭等有效的遮 阳作用能减少太阳直射辐射,对于减小 Tmrt 作用 明显.
2. 4 下垫面表面温度与红外测试结果与分析
下垫面的表面温度不仅影响着人行高度处的 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11],同时也会对人员热感觉
产生影响,表面温度越高,与人体热辐射交换越强 烈,对附近活动的人员舒适性影响越大[9]. 图 6 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