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学案(最新编写)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学案(最新编写)

《我们的共同理想》学习路线图
一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知识与目标
1,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2,理解全面小康包含的内容。

3,认识结构和谐社会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
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
想之间的关系,培养全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
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名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崇尚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教学重点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
教学难点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如何?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走进共同理想
学生自读教材110—112页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

(2)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什么样子的?
(3)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4)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如何?
2、同绘小康蓝图
阅读教材第112—115页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到,再由到的历史性跨越。

(2)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有什么特点?
(3)全面小康是什么样子的?
(4)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有什么意义?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你准备怎样做?
3、共创和谐伟业
阅读教材第115—117页的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

(2)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意义?
(3)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二)合作与探究
探究一: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小结: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
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探究二: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有什么特点?
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

探究三:怎样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代表发言。

(三):落实目标
1、围绕学习目标,教师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认知。

2、分小组记忆,组内互查,小组成员间互查。

3、教师抽查。

四、板书设计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
认识共同理想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最高理想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
1、我眼中的小康生活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了解和谐社会
五、当堂训练检测
1、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
A、共产主义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共同理想
D、我国现阶段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应该立足于()
A、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B、中国的基本国情
C、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D、国家的发展战略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这是()
①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理想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③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④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奋斗目标
⑤我们的第一步战略目标⑥我们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⑦我们的第三步战略目标⑧建党一百年目标
⑨建国一百年目标⑩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⑦⑨
C、①③④⑧⑨
D、①②④⑨⑩
4、我们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这一社会理想,对其正确认
识有()
A、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B、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
C、这是因为我们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
D、这是因为我们实施了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下列做法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一致的是()
①协调和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②围湖造田、伐林造地发展粮食生产。

③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

④完善农村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重点是处理好几个关系: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关系,和谐与全面小康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