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_诗词赏析_唐_杜甫
杜甫志向高远,心怀远大,有着“致君尧舜”的宏远抱负, 然而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困顿,遭遇战乱,流离颠簸,寄 人篱下,因而杜甫的诗词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诗风 沉郁顿挫,凝练隽永,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唐代最杰出的 诗人之一,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赏析
而这首《蒹葭》诗,却是以蒹葭为抒情主人公,抒发自己 郁郁不得志的忧伤。
赏析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芦苇虽然高大,但枝干 细弱,而春天并非它开花季节,春风吹沐之时,万花绽放, 可惜它由于自身柔弱,无法开出鲜艳的花朵,当然,也不 能引起关注。当夏秋时节,它一丛丛,一片片生长在水滨, 奈何露水沾满枝叶,不堪受压,它也难以茁壮,直到深秋 时节,秋风劲吹,它终于绽放,可惜冬天快到来,它的如 雪的花只能绽放一瞬间,就被吹折。
在形体柔弱的时候春风拂过都嫌来得早, 在生长成密丛时夜里的寒露又多了。 即使衰败后花叶摇落,还担心岁月虚度。
赏析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杜甫看到蒹葭,心里却 是一片苍凉,他看到在强劲的阵阵秋风中,芦苇摇曳着, 就像要被吹断了柔弱的身躯。他问秋风,你为什么老是吹 个不停,芦苇都被你欺凌得直不起腰了,你还不停地吹。 。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眼前的芦苇在秋天开花, 雪白的芦花犹如飘雪,可是,这毕竟是暂时的,很快,芦 花飘零,纷飞坠落,只剩下枯叶。芦花是美的,诗意的浪 漫的,可是苇叶却在水里沉浮。
如此的命运依然凄惨啊。原本芦花如雪给诗歌增添的亮色, 一下子随着水中的苇叶黯淡下去了。诗人看到芦苇,联想 到自身的仕宦沉浮,不由得感慨良多。
这又是暗示他的命运,当大唐强盛而他也风华正茂时,他 满怀“致君尧舜”的志向,但却不得重用,一生才华不能 得到展示。如今,他年华老去,身心疲惫,想绽放也只有 一瞬。
赏析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站在水边望着蒹葭,杜 甫的思绪不断变化着,他从芦花联想到自己。芦苇在江河 湖泊的水滨默默生长,在所有的花草都开放过后才开放, 在所有花草都凋零了,才凋零,而他自己也担心,恐怕自 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zàn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cuō跎tuó。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 “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 (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 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 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 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它没有空间转换,但有更长的时间延续(春夏秋),更有 对秋风中的蒹葭的细致描摹,有动态,有细节,更有辽远 而苍凉的背景。
但是,诗歌中表达的苍凉情感却是力透纸背。同时秋日将 近,冬日来临,如同人已暮年,感叹生命如此衰残,唯恐 蹉跎岁月,如此深沉的生命意识让诗歌中的蒹葭多了一份 沉甸甸的感觉。
注释
蒹葭:植物名,即芦荻,芦苇。 摧折:摧残折断。 自守:保卫自己,坚守自我。 若何:怎么办。
花戴雪:暗指花开。芦苇花为灰白之色, 花开如同顶着白雪。 蹉跎:失意,虚度光阴。 江湖:此处引申为隐退。
译文
蒹葭面对摧残不能够保全自我,又被瑟 瑟秋风吹着该怎么办。
只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盛开花朵,很快叶 子就会沉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