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下列题目中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60分)1.读等高线图,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坡度最大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及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分别为100m 、200m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图中河流的三条支流中只画错一条 B .图中海拔高度G 处为100m ,H 处为300mC .该地河流汛期与赞比西河汛期出现月份大致相同D .该地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3.图中城镇与H 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 ,则h 为A .300<h <400B .389<h <490C .399<h <400D .400<h <401读两区域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海洋,回答4-5题。

4.甲、乙两地附近的气候状况是( )A .甲地受信风、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热带草原气候B .甲地深受洋流、山脉的影响,气候带温暖湿润C .乙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时,暖热干燥D .乙地受东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5.甲、乙两地沿岸洋流流向大致相同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 .尼罗河中上游正值汛期B .澳大利亚多数居民身穿羽绒服欢度圣诞节C .墨西哥湾沿岸飓风活动频繁D .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右图为某一地区某类等值线示意图,且a <b <c 。

读等值线图回答6-7题,6.若右图为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是城市B. 该地是湖泊C. 该地是山地D. 该地是林区7.若右图为南半球某地近地面某等压面的等高线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③吹南风B.中心气流下沉辐合C.西部有暖锋影响,东部为冷锋影响D.②③可能有阴雨天气下图中ABCD 分别表示四个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随四季的变化图,读图回答8-10题:8.D 地位于:( )A .南极点B .南极圈上C .南极圈以南D .北极圈以北9.当AB 两条线相交时,两地: ( )A .白昼等长B .正午日影长短相同C .正午日影指向相同D .气候特征相同10.AC 两条线相交于P 点,若AC 两地纬度都增加5度,则P 点位置会( ) ( )A .左移B .右移C .上移 D读某年12月5日8时亚洲东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1.此时,图中四地的天气特征最可能的是( )A .①地气温比④地低B .②地光照比③强C .③地气压比①低D .④地风力比①大12.该日11时,图示区域天气系统整体东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③④天气变化最显著B .②③天气变化大致相同C .①风向不变,风力减弱D .②天气变化不大,转吹西北风2011年3月11日当地时间午后,日本东北部距海岸160公里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深度10公里的地震并引发海啸,进而引起核泄漏事故,读图完成13-15题。

13.海啸到达旧金山海岸时,当地时间(美国西部时间为西八区区时)可能是A .3月10日21-22时B .3月12日7-8时C .3月11日7-8时D .3月11日11-12时14.震后两日,灾区天气转阴并降雪,真是“雪上加霜”。

下列关于灾区气候类型、天气系统、风向的对应说法,正确的一组是:A.温带季风气候-冷锋-西北风B. 温带海洋性气候-暖锋-东南风C.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旋-无风D. 亚热带季风气候-冷锋-西南风15.地震引发海啸,导致日本福岛核电站设施严重受损,引起核电站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扩散。

在随后两天,美国本土率先观测到此次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成份。

导致放射性物质扩散到美国本土的主要原因是:A. 日本飞往美国的航班将污染物带入B.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C.海啸的传播D. 中纬盛行西风的影响下图为“我国甲、乙、丙三地一年内的日出时刻变化曲线图”,图中的a、b、c、d、e 为节气。

读图,回答16~17题。

16.甲、乙、丙三地由南到北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C.丙、乙、甲 D.乙、丙、甲17.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a~e节气中,节气相一致的是a和c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经度位于最东C.一年内,总是甲地最先看到太阳D.三地中,丙地位于东七区读“沿某一东西跨度较大的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19.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盛行风向和大气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A.②吹向①,寒冷湿润 B.④吹向⑤,寒冷干燥C.⑤吹向④,温暖湿润D.西岸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东岸相反读太阳、地面、大气三者之间能量转换图(图中a、b、c箭头为能量辐射),完成20-21题20.一般情况下,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最强的成分和形式分别是( )A.臭氧吸收 B.CO2吸收C.云雾反射 D.尘埃散射21.有关地面和大气温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a辐射一天中最强时,地面温度最高B.b辐射最强时,地面和大气温度同时达到最高C.a、b、c辐射均最强时,大气温度达到最高D.若图中天气状况不变,A地比B地在夜晚时更易出现逆温现象读某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图,回答22~23题。

22.M城气温比周围气温高的原因是( )A.谷地、地势低B.河流调节作用C.海拔高,太阳辐射强D.地热资源丰富23.若图中有大河,请判断大河大致流向( )A.由西向东 B.由南向北 C.由北向南 D.无法确定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24~25题24.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B.冰川融水C.地下水D.积雪融水25.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后,由此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变大B.a在丰水期变小C.b变稳定D.b在枯水期变大下面为我国西南地区1月(左图)和7月(右图)晴天出现频率(%)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1、7月晴天出现频率变化最大的地区是A.云贵高原东部B.四川盆地C.湖南和湖北西部地区D.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西部27.图中①地区1月晴天出现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B.受准静止锋影响C.湖泊多,蒸发旺盛,水汽丰富D.受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影响28.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为暖流B.B、C、D、E为寒流C.①、②沿岸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D.A、B、C附近海域有世界大型渔场分布下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下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该河位于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30.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C.若该河段河水从图的左下往右上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二、综合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40分。

(一)必考题(2题,共30分)31.(18分)读“秘鲁东水西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秘鲁太平洋沿岸地区,形成沙漠气候的原因。

(6分)(2) 简述秘鲁东部地区水资源较丰富的原因。

(4分)(3 )如果在P处修建一引水工程,将①河流的水调往②河流,试评价其利弊。

(8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2010年8月31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已圆满完成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在本次北冰洋考察期间,“雪龙”号向北最远航行至北纬88度22分海域,随冰漂移到北纬88度26分,再次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的纬度新高纪录。

而且部分考察队员成功到达北极点实施考察作业,创造了中国北极科考位置的最北端纪录。

“雪龙”号船长沈权说:“在北纬85度的北冰洋还有如此多的‘清水塘’,确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这些天来,‘雪龙’号不是在走冰道,而像是在走水道,从一条水道跨到另一条水道,层层向北迈进。

”材料二:第四次科考路线图(1)结合材料二说出雪龙号科考船在返航时先后遇到的洋流名称。

(2分)(2)在北冰洋考察期间,科学考察队发现北纬85度附近的北冰洋有如此多的‘清水塘’,试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三,如果全球变暖趋势今后更加明显,请推断对图示阴影区域水循环的影响。

(4分)(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33、34二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10分)旅游地理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

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定行程。

右图7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

运用旅游地理知识。

分析线路一的优势。

(6分)(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4分)34.(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

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

图8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时期,并分析其原因。

(6分)(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4分材料三:北极附近地区示意图地理参考答案1-5 DCCCD 6-10 CDCBD 11-15 BACAD 16-20 CBDBC 21-25 DAACB 26-30 DBCAB31.(18分) (1)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或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或吹离岸风),晴朗干燥天气多(4分),沿岸有寒流经过,又起到降温减湿作用(2分)。

(2) 秘鲁东部为安第斯山脉,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丰富,补给河流水量多(2分),山前地带冲积扇中地下水丰富(2分)。

(3)利:引水线路短,自流引水,成本低(2分);有利于缓解②河流域用水紧张问题(或生产生活用水不足问题)(2分)弊:过量引水会导致①河下游水量减少,使河流下游绿洲退化,影响当地生产生活(2分),引发海水倒灌,使河口水质变坏,加剧土壤沙化和盐碱化(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分)32.(1)千岛寒流、日本暖流(2分)(2)北冰洋中部面积、深度较大,海水热容量大,不易结冰(2分);北大西洋暖流的进入起到了增温作用(2分);夏季海水获得热量增多,冰雪大量融化(2分);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极地冰雪融化(2分)(任答三点得6分)(3)蒸发量增加,降水量增多,(地表和地下)径流量增大,水循环增强。

(4分)33.(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浏览价值高;旅游线路短(交通用时短),节省时间和费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