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 此时,勾状突起向下弯曲与菌丝细胞壁接触,接 触处胞壁溶化,成桥形,同时勾状突起的基部生 一隔膜,最后,钩状中的核从菌丝壁溶化处进入 菌丝细胞,在桥下方内生一横隔膜,将菌丝细胞 分裂成两个子细胞。锁状联合使每个子代细胞都 含有来源于父母亲本的核,当菌丝尖端继续向前 伸长,新的锁状联合又开始进行。 子实体的形成:单核菌丝-----双核菌丝-----三级菌 丝(组织化)---子实体。
• 子实体初期象个鸡蛋露出地面,迅速发育 成子实体,有菌盖、菌柄、菌托、菌环等。 成熟子实体的形状、大小、高低、颜色、 质地等差别很大。大的直径可达40厘米左 右,高可达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径不过半 厘米,高不过1厘米。现将它各部分的性状 说明如下:
30
1.概况
产生有性孢子的肉质或胶质的 概念 大型菌丝组织体
牛 肝 菌
绣 球 菌
喇 叭 菌
返回本 节
2.伞状子实体
伞菌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质地因 种类不同而异,典型的伞菌子实体 由菌盖、菌肉、菌褶、菌柄、菌环 和菌托等组成。
菌盖 都有 菌柄
结构
菌环 部分有 菌托
35 返回本

返回本 节
37
⑴菌盖
菌盖是食用菌子实体的帽状部分,多位于菌
柄之上。它是食用菌最明显的部分,是食用菌的 主要繁殖器官,也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质配始12ຫໍສະໝຸດ 质配 结果13部位:次生菌丝顶端细胞
锁状联合
实质:有丝分裂 结果:菌丝伸长分支
痕迹:丝壁有突起
锁状联合过程
锁状联合过程
双核细胞形成突起 一核进入突
起 双核并裂 两个子核移向顶
端 隔成两个细胞 双核菌丝
返回幻 灯片 10 本节
14
15
突起
是已③组三织生化菌的丝次生菌丝
返回本

16
(4)、菌丝体的双核化和子实体的形成
表皮(各色)
组 成 菌肉
质地:肉质、胶质、革质等 组成:丝状菌丝或泡囊状菌丝
第一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结 构
菌 子有
丝 体
实 体
性 孢 子
3
一、菌丝体
1、菌丝体的来源 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位,在适宜条件下 萌发形成管状的丝状体,每根丝状体叫 菌丝。菌丝通常是无色或有色,由顶端 生长,在基质中蔓延伸展,反复分枝, 组成菌丝群,通称菌丝体。
2.菌丝体的基本形态
(1)概念
菌丝:管状的丝状物。 菌丝体:是分枝的丝状物(菌丝)的集合体, 生长于基质内部,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
• 单核孢子萌发时产生一根菌丝,即初生菌 丝,这种菌丝开始时是多核的,但很快产 生隔膜,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细胞核,又 称单核菌丝。单核菌丝不能形成正常的子 实体,必须进行双核化后由双核菌丝发育 而成。
• 单核菌丝的双核化是通过“同宗接合” 或“异宗接合”方式进行。 同宗接合-------指在同一孢子萌发后长 出的单核菌丝互相接合时,彼此之间 的原生质和细胞核结合在同一个细胞 中(质配)形成双核菌丝,这种单核 菌丝为雌雄同株,称自交亲和。少数 食用菌属这种类型,如蘑菇、草菇等。
• 异宗接合-------指由两个具有不同性别的孢 子所产生的单核菌丝之间进行质配。同性 间永不亲和,不能形成子实体,这种现象 称自交不育。大多数食用菌属这种类型。
初生菌丝形成次生菌丝,即进行双核化, 与初生菌丝相比:具有两个细胞核,菌丝 体较粗长,可作为繁殖材料,可形成子实 体,存在时间最长。
• 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繁殖的一种特殊形式, 通过这种联合,菌丝体不断扩大生长。其过程是: 最先在两个核之间生出一勾状凸起,其中一个细 胞核移到钩状分枝处,一个留在细胞基部,两个 胞核同时分裂产生四个子核,随后,钩状突起中 的两个核,其中一个仍留在钩中,另一核进入菌 丝细胞前端,原来留在菌丝细胞中的两个核,一 个向前移动,另一个留在基部,
冬虫夏 草子座
子座是由 菌丝组织构 成的可容纳 子实体的棒 状或头状结 构。子座形 态不一,食 用菌的子座 多为棒状。
返回本
27

二、子实体
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类,即担子菌 的子实体。子实体是担子菌长出地面的地上 部分,样子很象插在地里的一把伞。地下还 有白色丝状,到处蔓延的菌丝体,这是担子 菌的营养体部分,即非繁殖器官。在一定温 度与湿度的坏境下,菌丝体取得足够的养料 就开始形成子实体。
24
3、菌丝体特殊形态
作用 适应不良环境或利于繁殖
菌索 形似根须状,顶端有生长点
菌核 坚硬块状物的休眠体
子座 容纳子实体的棒状或头状结构
返回本 节
由菌丝组 成的绳索 状结构, 与树根相 似故又称 根状菌索
25
蜜环菌 的菌索
返回本 节
26
茯苓 菌核
由菌丝密
集而成的块状 或颗粒状的休 眠体,质地坚 硬,色深,大 小不一,一般 呈深褐色。菌 核有很强的再 生能力,可以 作为菌种分离 的材料或作菌 种使用。
返回本 节
6
7
特征 集聚时多呈白色绒毛状
(2) 来源 孢子萌发或菌丝片断伸长分支


作用
分解基质,吸收营养和水分, 供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
生长点在菌丝尖端,向四周辐射伸展
8
(3)菌丝体的划分
基内菌丝 部位 气生菌丝
菌丝体
初生菌丝
形成过程 次生菌丝(主要)
三生菌丝
①初生菌丝
概念
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
来源 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
产生有性孢子的部位 作用 繁殖器官、食用部分
返回本 节
31
马勃(球状) 银耳(叶状) 牛舌菌(舌状)
榆耳(耳状)
珊瑚菌(树枝状)
返回本 节
32
蛹虫草(棒状)
猴头菌(头状)
杏鲍菇(保龄球状)
返回本 节
块菌(块状)
角勺(匙状)
33
金耳(脑状)
竹荪(笔状)
返回本 节
34
特征
初期无隔,单细胞多核菌丝 很快生隔为多细胞单核菌丝
特点
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 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返回本

9
10
返回本 节
② 次生菌丝
来源
两初生菌丝质配而成
特征
多细胞双核菌丝 细胞壁上有锁把状突起
特点
粗壮,分支多,生长快 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 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 生长期长
11 返回本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肉质或胶质可供食用的大 型真菌.少数是子囊菌,绝大多数是担子菌.担 子菌中又以蘑菇目或称伞菌目为最多.因此在 叙述食用菌的形态结构时,多以此目中的种类 加以介绍.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 菌丝体 • 子实体 • 孢子体 • 形态发生 • 食用菌的分类 • 毒菌及其识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