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才培养观念

人才培养观念

一、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如何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的理解。

第一,树立全面发展观念。

全面发展,就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定要转变传统重智育的观念,坚持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对立人人成才观念。

教育工作,不仅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成才。

同时,应教育和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成才机遇,敢于尝试和突破,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增强其成才的信心。

第三,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多样化人才的培养,要求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合理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培养教育层次、类型和结构。

而教师的责任在于应正确引导学生做好成才的定位,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好成才类型和发展方向。

第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从而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树立系统培养观念。

人才的系统培养,就是应运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
二、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做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哪些方面的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好“三个注重”,即:
第一,注重学思结合。

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会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和发现问题。

二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自由探索,倡导探究式学习与协作学习。

三是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设计,都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与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密切联系。

四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注重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是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二是要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将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问题纳入课程中,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三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

四让学生有时间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自己喜爱的科技文体活动。

五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促进学生了解社会,树立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三,注重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以上不仅是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
心与精髓。

三、如何改进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一是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学生学业水平、师资水平、管理制度、办学规范等标准,这些标准不仅能准确的评价学校和学生发展的状况,同时还能改进教学、重新整合和配置教学资源提供参考。

二是改进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学校教育中,必须改变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方式。

应根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培养目标以及人才观,丰富现有的评价内容,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做出全面的评价,并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也纳入评价范围。

三是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根据需要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四是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