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株洲市景弘中学李秋来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第7课,课文内容包括:甲骨文、青铜工艺、金文。
其中,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以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以及汉字的演变;关于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论断。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商朝文化的主要的一课,学好本课,对学生全面认识商朝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会对以后文化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如下设定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及学者们对它的研究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的
兴趣和能力;学习辨认甲骨文和金文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找寻历
史规律的能力;搜集青铜器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或利用课本的插图,指导学生观看并想象,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甲骨文和青铜工艺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鉴赏一些甲骨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形成初步的认识,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观赏、对青铜器的造型及文饰的鉴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知道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的汉字是从它发展来的;认识到青铜工艺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说教学方法
初一学生通过看一些课外书及电视,对甲骨文和青铜器有了初步了解,但不深入,同时,初一学生具有年龄小、求知欲强、乐于参与、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阅读、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自主得出历史结论。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我将教学流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猜字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猜甲骨文“众”字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
首先进行组内自学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任务:
(1)什么是甲骨文,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它与现在文字有何关系,研究甲骨文有什
么意义,
(2)青铜器是如何制成的,夏商周时期青铜工艺发展怎么样,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司母戊鼎吗,
(3)什么是金文,它与甲骨文、现代的汉字有什么关系,
这个环节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学生的兴趣,经验和个性特长为依据,在自愿基础上选择同一探究题目的学生组成一组,合作研究。
每组设组长,由组长分工,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组内的合作探究。
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结合探究任务对新课进行探讨。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出土: 学生展示自学探究成果,以讲故事形式进行。
教师适时展示相关的图片,使学生直观有效的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的教学设计是:先展示一些简单的甲骨文,学生集体讨论辨认,然后提问:“为什么你们能够辨认出一些几千年以前的古老文字,”在学生的回答中提炼两个信息:1、有些甲骨文与现在的实物很像; 2、有些甲骨文跟现在的文字很像。
由信息1讲述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使学生知道甲骨文的来源,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由信息2引导学生思考与现在汉字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辩论的气氛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解决问题。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加形象深刻的理解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关系,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甲骨文的内容及意义:设计游戏“快乐传真”~每一个小组第一个同学领取一个成语,然后以肢体语言向后传替,由最后一个同学猜出其意思。
设计意图:在让同学们在快乐学习中发现文字记载的可贵,从而深刻理解甲骨文的内容和意义,认识到甲骨文是我国上古时期的文明成就之一。
青铜工艺
青铜铸造业:先让学生展示自学探究成果:青铜器是如何制成的,然后教师展示一些青铜器图片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夏商周青铜器领先世界体现在哪里,这些青铜器美在哪里,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司母戊鼎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的教学设计是:模拟向外宾介绍司母戊鼎。
在这
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外宾”反问:青铜如此贵重,为什么要拿这样多的青铜铸这么大的一个鼎呢,这说明了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司母戊鼎,感受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突破本课难点。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总结,梳理整合知识
司母戊鼎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说明我国的青铜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司母戊三字是铸刻在青铜鼎上的文字,它是甲骨文文字的发展,
由此引导出青铜时代的概念,最后由“司母戊”三个字过渡到金文的学习。
金文
这部分内容采取讲述法,结合多媒体,以及课本小字部分内容介绍甲骨文、金文、与今天汉字的关系。
(三)知识整合梳理史实
渊源龟甲或兽骨汉字甲骨文铸刻在
(商朝) 青铜器金文(铭文) (司母戊鼎)
(四)巩固拓展探索不止 (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练习和资料)设计意图:巩固基础、培养分析能力,激发兴趣。
五、说评价
本节课深入挖掘了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念,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课堂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全课的理解和设计,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