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2019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教学案班级姓名教学内容第25课时主题人民解放战争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知识与能力】掌握1945年重庆谈判的背景、过程及意义,1946年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战略反攻,1948年三大战役及意义;1949年渡江战役;国民党大陆政权覆灭。
过程与方法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中共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搜集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和经济崩溃的史实,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民心向背”是决定政治局势的关键。
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
教材分析重点梳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所作的努力。
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史实,认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难点全面内战的基本史实,分析认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学情分析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自主学习归纳提升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分钟)一、网控全局——知识结构化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背景①抗日战争胜利后,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②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力争建立一个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和内战的方针。
(2)经过①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举行和平谈判。
②中共决定接受邀请,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
8月底,毛泽东、、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
(3)结果:重庆谈判历时43天。
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1)经过: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2)结果:国民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问题合作探究】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史料一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1945年8月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史料二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思考】(2)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①中共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②1946年7—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个旅,连同非正规军在内,共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
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①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和的重点进攻。
②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转战陕北。
③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④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危机①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
②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
1948年前8个月纸币的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
随之而来的是恶性的,物价飞涨。
2、阶级矛盾: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3、统治危机①1946年11—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在南京召开。
②中国共产党和坚决反对,拒绝出席。
出席大会的国民党代表占85%,此外是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和若干“社会贤达”。
③会议通过的,不过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过程: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
(2)意义: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1)背景: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2)过程: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
(3)结果: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的序幕。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过程①辽沈战役:1948年9月,发动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解放。
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②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
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③平津战役: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
(2)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召开:1949 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
(2)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②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的作风。
”5、北平谈判(1)背景①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
②迫于内外压力,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由代理其总统职务。
③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
(2)经过: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为首席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团,在举行和平谈判。
(3)结果:但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上签字,谈判破裂。
【问题合作探究二】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和平谈判史料一我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1946年那一次,陈嘉庚先生对我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
但是我们还是满怀诚意地和他谈了,因为人民需要和平,广大人民还不了解蒋介石的假和平骗局。
现在我们又和他谈了,但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今天可以说,无论打也好,和也好,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使它一定能实现……史料二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壮大了,由原先的120万人发展到400万人以上,并且蒋介石做了很好的运输大队长,我们的战士有很大一部分是俘虏过来的,后来成为解放军战士。
史料三这次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中心问题是接受改编和渡江,这是不能妥协的,必须坚持。
今天的革命绝不能再如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那样,由于中途妥协而由反动派最后胜利。
历史经验证明,革命不能进行到底,则一定失败。
——以上材料均引自北平和谈期间周恩来的演讲(3)和平协定的中心问题为什么是“接受改编和渡江”?北平和谈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将革命进行到底的?6、渡江战役(1)4月21日,毛泽东、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3路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防线。
(2)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2)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3)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对照提纲,知识系统整理,归纳记忆。
合作探究知识升华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积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围绕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设问,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环环相扣、绕疑深入的目的,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高分跨栏——知识技能系统化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本节的知识结构及探究本课重点难点:一、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斗争(1)政治斗争①通过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共产党揭穿了国民党假和谈的阴谋。
②在1946年的政协会议中,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冲破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2)军事斗争①1946年,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内战初期,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②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③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④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
二、近代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特征及影响因素(1)特征: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
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2)影响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