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虚词及翻译一、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句中加点的虚词的翻译。
1. 宋王出逃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后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冠之所在,国人甚安。
"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
”王多赐之金。
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选自《吕氏春秋》) (1)国危甚矣.,若将安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乡之.死者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国家的形势非常危险,你准备到哪里去?(2)先前探报军情说敌军来了的人真该死。
参考译文:齐国攻打宋国,宋王派人侦察齐国入侵的军队所到达的地方。
后来又派人去察看.齐国入侵部队真的逼近了,老百姓害怕起来了.去打探的人在回来的途中遇到了他的兄长,他的兄长说:“国家的形势非常危险,你准备到哪里去?”他的弟弟说:“(我)替大王打探齐兵入侵的情况,没料到他们已经逼近了,而老百姓害怕的就是这种情况。
”于是(他的弟弟)向宋王报告说:“完全不知道齐国入侵的军队在哪里,老百姓(生活)得很安定。
"宋王(听了)非常高兴,近臣们都说:“先前探报军情说敌军来了的人真该死."宋王重赏了(谎报军情的人).敌军进了都城,宋王什么也顾不上跳上车急忙逃跑了。
2.陈蕃礼贤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曰:君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1)言.为士则,行为.士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1)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2)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参考译文: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他一开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询问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众人希望太守先进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3.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
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
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欲。
(2)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1)所以我为周维城作传记,留给以后修撰县志的人.(2)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
(3)看到母亲的脸色和悦了,才非常欢喜,又呆很长时间,然后再退下去。
参考译文: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撰写整理富阳的县志。
还没来得及起草,恽君就奉命调任,我也离开了富阳。
富阳县的高傅占是个正派人,他告诉我有关周维城的事非常全面具体,所以我为周维城作传记,留给以后修撰县志的人。
周丰,字维城,祖先是绍兴人,有钱财。
周丰侍奉母亲,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母亲的饮食他一定要亲眼看过,然后才送到母亲面前.事务虽然繁重,他一定会时时到母亲房里看望问候才离开。
母亲倘有不如意,或者坐着不说话,周丰十分害怕,那心神不安的样子像是无处容身.看到母亲的脸色和悦了,才非常欢喜,又呆很长时间,然后再退下去。
周丰在乡里能施行他的恩德,有长者那谨慎宽厚的风度和行为.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用,后来有人检查那人的行李,发现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来告诉周丰,周丰赶紧叮嘱让货物原封不动,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那合伙做生意的人来了,他像以前一样对待。
二、规范提升(2011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万贞文先生传[清]全祖望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
逾年,建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
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尝有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师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
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
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惟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
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欲豫.焉豫:参与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援:引用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差错D.先生赎而归.之归:归还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归,使动用法,让(他们)回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错误!B.错误!C。
错误!D。
错误!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代词,代万斯同;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连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经由。
C.都是介词,把。
D。
副词,才;副词,竟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是建立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的,然后从原文中找出选项对应区间进行分析.从第一段看,“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的表述错误。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要做到直译,根据语境,做到实词、虚词翻译到位,不忽略句式。
(1)骤,突然。
骇,诧异,吃惊。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2)第一个“以",因为。
走,逃跑。
第二个“以”,介词,通过。
死事,因公事而死。
答案:(1)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2)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万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参考译文: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是鄞地人,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孩子。
小的时候桀骜不驯,不肯服帖顺从地追随他的兄长们,所做过的事也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他的兄长们也不注意他.他的父亲想把他寄居在寺庙里,不久因为他顽劣,把他关在一所空房子里。
万先生偷偷看见书架上有几十册明史史料,读后非常高兴,几天就读完了;他又看见有几本经学书籍,也都读完了.出来后,就时时跟在各位兄长的身后,听他们的议论.一天,他的长兄万斯年在家中讲课,万先生想参与进去,他的长兄笑着说:“你知道什么?”万先生回答说:“看各位哥哥的学业造诣,我还是很容易参与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