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届文言文翻译

2014届文言文翻译


•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4分) •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 之!(3分) • ① 【参考答案】(饥民)如果不用贩卖私盐的 方法让自己活下去的话,一旦他们像蜜蜂一样聚 集成为盗贼,那么制造的隐患就深了。 • 【评分标准】(“苟„„则”表假设关系,如果„„ 那么„„,1分;“自活”1分,“蜂聚”1分,大 意1分) • ② 【参考答案】傅先生是天下德才兼备的人, 我尚且不能够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敢叫 他的名字! • 【评分标准】(判断句,1分;“名之”,1分; 大意1分)
⑴关键实词的翻译不够准确。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理解 文言词语。 ⑵虚词在翻译中没体现出来。 ⑶错把古义当今义翻译。 ⑷无需翻译强行翻译。 文言文中一些特定的文化现 象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人名、官职名 称、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
2、特殊句式在翻译时没体现。如:判断句、省 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以及一些固定句式等
巩固练习
译文:当时 陶侃 是个闲散的官吏, 周仿
1、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 相与/ / / // / // / ∧ 妻 / / 女妻侃子瞻。( 08 广东卷) /
推荐(他)做了 主薄,与他 结为 把 女儿 嫁给 陶侃的儿子 好友, 陶瞻。
19
(2011年广东卷) 9、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泅 上流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3.换(替换法)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 习惯用语、特称词语、修辞格等 例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 所受。(安徽卷) 译文: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 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行李”在现代汉语中是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但 在古文中的意义却是“使者”。所以,翻译的时候不能忽 略这一古今词义的转移,要用“使者”一词来替换。
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 竭尽哀悼。
练习提升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 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 !”饿者吁 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 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 乎?”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2)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3)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意译: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原文内 容的大意来翻译,不局限于原文的每一个 字句,可采用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
如:
①金城千里
比喻 借代
像金子一样坚固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一旦填沟壑
高官厚禄 死了
讳饰
使用了修辞的文言句子一般要意译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古代大臣年 老了请求辞职回乡的一种谦辞
2014届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翻译技巧
学习目标: 1、根据考纲要求,探究近几年广东高考翻 译题特点,了解考查方向,明确复习目标。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技巧,提高 文言语句翻译能力。 3、讲练结合,强化得分点意识,做到翻译 不丢分。
一、考纲阐释 文言文翻译主要考什么
考纲 内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B 级(理解)
例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例5:昼夜勤作息。 “作息”为偏义复词,义偏向 “作”
5、补(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包括数词后面 增加量词、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 豁通顺。
例6: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广东卷)
固定句式 名词活用为状语 •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2013年 宾语前置
广东卷) •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4分) •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 之!(3分) 判断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
•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2013年广东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考情分析
《名师金典》P63
文言翻译,广东卷一般是从原文中选取 2~3个句子要求考生翻译,分值6~10分,所 选的句子都有一定的考查价值——便于设计 得分点,便于阅卷有可以操控的标准,命题 者注重考查考生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 语法现象的理解,这给我们备考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针对有价值的句子进行训练,提高得 分意识。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五、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遵循两个原则: 1、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 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2、字字落实,文从句顺,以直译为主,以意译 为辅,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才用意译。
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 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真题演练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 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 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 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史记· 李将军列传》
2、留(保留法)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 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 名词或古今通用词语,皆保留不动。
试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 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常见实词: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 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 常见虚词:以、而、其、于 省略句、被动句、倒 装句、判断句及固定 句式
因为:(1)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 (2)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
★四、了解文言文翻译常见的失误:
1、字词的含义不能准确翻译,没体现字词的 语法功能。
6、调(调位法) 特殊句式 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 后置等。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
序。
例: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后置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译文: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巩固练习: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江苏卷) 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 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以嫁时之衣”属于介词短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整为 “以嫁时之衣殓(之)”(此句还要注意补出宾语)。 而“甚矣吾贫”是主谓倒装,应该还原为“吾贫甚矣” 后再翻译
• 作业:《同步训练》p26---27翻译 1---5题
4.删(删减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 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 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 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 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 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试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 舒缓语气,删去
虚词用法意 义 翻译下面句子: (2012年广东卷)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 ∧ 补出省略成分(陶澍)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3分) 名词活用 状语后置 解析:2、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主语 3、此句中 “于淮南”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到正常语序。
3、该意译的用直译,不符合语言情境。 如句子用了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 等修辞手法,或者为了渲染、铺陈某种情况而 故意用繁笔时,就需要意译。 4、忽视语境,脱离文本内容翻译
五、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找出关键词语,特殊 句式,准确翻译 要有采分点的 意识,洞悉命 题者意图 注意:联系全文,注 意语境,字不离句, 句不离篇
译文: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 丢失。 介词“以”的宾语省略,根据上下文,应是“居 庸关”,翻译句子时必须把它补上去,否则就不通 顺。 例7、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 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巩固练习:(2012年高考广东卷) 翻译 题 9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 烈以励风俗。 (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 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 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主语
/ / / / / / / / / / 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 (是) 译文: 用来 传授道理教授
学业解答 疑难问题 的。
/ / / / / / / /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 / 亡身。 译文: 忧虑辛劳可以使 国家兴盛 ,
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
2016/3/26 15
“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将文言句子转换成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求做 考纲 “信”(准确)、“达”(通顺)、“雅”(体现原 阐释 文意蕴、有文采)。而要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首先就得抓住关键词语、句式特点及使用的修 辞手法等,准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文言翻译:(1)文言实词的翻译 (2)文言虚词的 考点 翻译 (3)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 分布 (4)理解并翻译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分析并翻译
• • • • • •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分析] 留——李将军; 删——之 换——其:大概、恐怕、差不多/也……吧; 调——……之谓(宾语前置的一种固定句 式):说的是……/是说……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