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酸雨专题设计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题
1.(题文)我国把 PH 值<5.6 的降水称为酸雨,PH 值<4.5 的降水称为重酸雨。
下图表示重庆市某年降水平均PH值和酸雨频率分布。
结合材料描述重庆酸雨时间分配特点,并分析该市冬季酸雨特点的成因。
【答案】特点:各季节都有酸雨发生;春、夏、秋三季频率较低,以酸雨为主;冬季频率最高,以重酸雨为主。
原因:冬季降水量较少,稀释作用弱;气温较低,大气对流运动弱,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解析】
试题分析:读图分析,重庆酸雨时间分配特点是各季节都有酸雨发生,春、夏、秋三季频率较低,以酸雨为主。
冬季频率最高,以重酸雨为主。
因为冬季降水量较少,稀释作用弱。
气温较低,大气对流运动弱,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容易形成酸雨。
考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特点及成因。
【名师点睛】根据图示信息,判断酸雨的时间分布特点,要指出规律和最高发生季节。
酸雨是大气中酸性气候与雨水结合形成的,所以分布受降水量的影响。
气温影响大气活动的强弱,影响酸性气体的扩散范围。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如大气中存在过量的由燃烧产生的SO2和NO2则大气降水的pH值低于5.6以下,称为酸雨。
酸雨属于二次污染物,其环境影响是区域性的。
目前在世界范围已形成几大酸雨区,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污染严重,频率高,单场雨pH值最低曾达3.35(重庆)和3.41(贵阳),并已蔓延到广东、广西等省。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西南地区酸雨的类型,以及该类酸雨的主要成因
(2)北方有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为何南方酸雨重于北方
(3)简要说明酸雨对于环境的影响
【答案】(1)硫酸型酸雨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中含硫,硫经过燃烧形成SO2 再在空气中氧化遇水形成硫酸。
(2)北方降水量少,难以形成酸雨。
南方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南方多酸性土壤,北方多碱性土壤(3)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土壤肥力下降;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腐蚀破坏建筑物。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酸雨为材料背景,考查酸雨的类型、成因、分布特点和影响,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我国西南地区煤炭资源资源丰富,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中含硫,硫经过燃烧形成SO2再在空气中氧化遇水形成硫酸,故我国西南地区多硫酸型酸雨。
(2)南方酸雨重于北方需要结合酸雨的形成条件来分析。
我国北方气候干燥,相比南方降水少。
此外,南方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南方多酸性土壤,北方多碱性土壤。
(3)酸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均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酸雨会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土壤肥力下降;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腐蚀破坏建筑物。
3.(10分)【地理—环境保护】读我国酸雨发生频率统计图,回答问题。
注:酸雨频率为酸雨次数与当年降水观测总次数的比值。
说出我国酸雨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降低酸雨发生频率个人可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0分)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南高北低;(2分)东高西低;(2分)
措施:绿色出行,公交出行;节约用电;绿色消费;参与节能减排宣传。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答案若合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以看出:我国酸雨发生频率分布不均,南方雨多,酸雨频率高的主要在南方,南高北低;东部雨多,东部地区酸雨频率高过西部地区,东高西低。
酸雨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酸性气体,经雨水形成;个人为降低酸雨频率可以做到绿色出行,公交出行;节约用电;绿色消费;这些都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参与节能减排宣传,影响公众环保意识。
考点:主要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4.读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市2008年酸雨pH值及各级酸雨频率逐季平均值图,回答问题。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1)读图,指出该市酸雨频率的季节变化特征。
(2)说出该市酸雨pH值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季节变化特征:酸雨频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弱酸雨频率,夏季和冬季高,春秋季低;强酸雨频率,春季高于其他季节。
(2)夏季pH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季。
原因:夏季降水量大,稀释了酸度。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示酸雨频率曲线各季节对应数值,该市酸雨频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季节变化明显。
冬春季最高,秋季最低。
弱酸雨频率,夏季和冬季高,春秋季低。
强酸雨频率,春季高于其他季节。
(2)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
根
夏季降水量大,稀释了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