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酸雨的分布特征概述

四川省酸雨的分布特征概述

四川省酸雨的分布特征概述
姓名:粟东班级:环境工程2010级1班学号:20104429 摘要:本文以2001-2009四川省各主要城市酸雨相关数据,总结了四川省主要城市酸雨的分布特征,将最近的数据与以往的对比得出结论,最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酸雨污染有所加重,但总体趋于平稳,有些城市还出现转好迹象。

关键词:四川、酸雨、分布特征
前言:酸雨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灾害。

大量的环境监测资料表明,由于大气层中酸性物质增加,地球大部分地区上空的云水正在变酸,如不加控制,酸雨区的面积将继续扩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将与日俱增。

正文: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它是地球化学气候中人类影响的重要特征,又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标志之一。

酸雨是指酸性的大气降水,包括酸性雨、雪、雾、露等沉降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近20多年来,随着酸雨前物体SO
2和NO
X
排放量的增加,中国出现了大面积的酸
雨,成为了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区。

目前,我国酸雨区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南方大多数城市和地区普遍出现酸雨,以西南、华南地区较为突出,同时酸雨面积近年来大幅度扩大,长江以南酸雨区域已连成一片并向长江以北蔓延。

四川地处四川盆地,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及能源结构等因素,是我国酸雨污染严重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主要酸性降水区域。

通过对四川省能源结构和废气排放情况的分析,结合四川省近年来酸雨监测资料,包括年平均降水pH值、酸雨频率,总结了近年来四川省酸雨的分布特征。

通过对降水离子的分析,说明四川省酸雨阴阳离子的组成,酸雨为硫酸型,各城市之间存在致酸物质的远距离输送和相互影响。

将最近几年四川省酸雨状况与前几年年状况进行比较,并且对酸雨污染程度进行分级,结论是最近几年四川省部分城市酸雨污染形势趋于加重,全省酸雨污染形势仍然严峻,并提出了控制酸雨的对策措施。

四川省21个城市降水pH五年平均值范围为4.05~6.88,最低值出现在宜宾
市,最高值出现在资阳市。

降水pH五年平均值小于5.6的有15个城市,占统计城市的71.4%,降水pH五年平均值小于5.00的有8个城市,占统计城市的38.1%;低于4.50的有2个城市,占统计城市的9.5%。

四川省降水pH五年平均值为4.83酸雨pH五年平均值为4.41。

2001-2005主要城市酸雨PH平均值
酸雨较重地区普遍为经济发展,工业集中的地区。

从整体上来说,酸雨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整个盆地的酸性降水几乎成连片分布。

而盆地外的成都平原地区包括成都、资阳、德阳酸性降水较轻,川西高原的酸性降水也较轻。

2001 - 2005 年时段,酸雨分布较重的地区主要有绵阳、乐山、宜宾、广元、达州、攀枝花、南充、雅安,降水的p H 均值<4. 5 ;非酸雨区出现在马尔康、康定、德阳、资阳、遂宁,降水p H 均值均> 6. 0 。

24个主要城市中, 2005年四川省非酸雨区城市为11个,占45. 83%;轻度酸雨区4个,占16. 67%;中度酸雨区7个,占29. 17%;重酸雨区2个,占8·33%。

而2006年非酸雨为7个,占29. 17%,;轻度酸雨区4个,占16. 67%;中度酸雨区7个,占29. 17%;重酸雨区6个,占25%。

其中江油、泸州、眉山、自贡
四个城市均由非酸雨区转变为酸雨区,而泸州在2006年上升为重酸雨区,西昌由2005年以前的轻度酸雨区上升到2006年的中度酸雨区,内江由轻度酸雨区上升到重酸雨区,广安从中度酸雨区上升到重酸雨区。

全省重酸雨区
2009年,四川省酸雨污染无明显变化,降水酸度和酸雨酸度基本持平,酸雨发生频率下降,受到酸雨影响的城市比例和酸雨量占总雨量的比例下降。

全省降水年均pH值为4.6l,下降O.12;酸雨频率为37.3%,下降2.3个百分点;酸雨量占总雨量的比例为41.1%,下降5.5个百分点。

24个城市中,德阳、遂宁、眉山、巴中、资阳、马尔康、康定、都江堰8个城市未出现酸雨,其余各市均有酸雨出现。

统计城市中,酸雨覆盖的城市占66.7%,下降7.2个百分点。

24个城市中,降水年均pH值范围为3.86(广元市)~6.94(德阳市)。

统计城市中:降水年均pH 值小于和等于5.6的有16个城市,占66.7%;降水年均pH值小于和等于5.0的有8个城市,占33.3%;降水年均pH值小于和等于4.5 0的有3个城市,占12.5%。

江油、广元、西昌、达州、内江、成都、峨眉山7个城市的降水酸度增加,其年均pH值变化幅度为2.49~0.32。

眉山、乐山、绵阳3个城市的降水酸度减少,其年均pH值变化幅度为1.14~0.34。

9个城市的酸雨频率高于40%,达州市酸雨频率上升幅度为28.2%,南充、广元、广安3个城市的酸雨频率下降幅度为38.4%~20.0%。

24个城市中:16个城市属酸雨区,其中广元、泸州、峨眉山3个城市为重酸雨区;宜宾、南充、攀枝花、自贡、雅安5个城市为中酸雨区。

国家酸雨控制区内13个城市中:降水年均pH值范围为4.38(泸州市)~6.94(德阳市),出现酸雨的城市lO个(减少1个),占76.9%;降水年均pH值小于或等于5.6的城市10个,占76.9%,下降7.7个百分点;酸雨频率大于40%的城市6个(减少1个),占42.6%,下降7.7个百分点。

与2008年相比,全省酸雨区域分布格局总体变化小。

川北片区酸雨污染加重,其降水年均pH值为4.14,为重酸雨区域;川南片区和川西片区酸雨污染略有好转;川东片区和成都平原酸雨污染无明显变化。

2009年全省酸雨污染变化情况见表2。

此外四川省酸雨污染月变化特征仍以1月、12月相对较重,4月、5月、6月相对较轻。

1月、12月降水平均值分别为4.36、4.45,4月、5月、6月降水平均值分别为5.15、5.28、5.16。

结论:从2001-2009年来看,全省酸雨区域分布格局总体变化小。

川北片区酸雨污染加重,其降水年均pH值为4.14,为重酸雨区域;川南片区和川西片区酸雨污染略有好转;川东片区和成都平原酸雨污染无明显变化。

除了部分地区如雅安、乐山酸雨程度有所加剧外,四川酸雨的污染状况总体上是有所减轻的。

大气无国界,防治酸雨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问题,不能依靠一个国家单独解决,必须共同采取对策,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一起携手创造更加美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戴树桂著
[2]陈曦,王旭,马丽雅,王斌,川渝两地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三峡环境与生态,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167422842 (2008) 022*******。

[3]马丽雅,王斌,杨俊国,四川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第4期第33卷。

[4]四川人民政府网2011.08.18《四川年鉴》2010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