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复习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复习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风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为高度文明、高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持艰苦风斗的作风※《共同纲领》内容包括: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的规定;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被侵略的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的斗争——三元里斗争4、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编》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冯桂芬7、中国近代史上创办的第一个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套资产阶级共和国建国方案——三民主义学说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2、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鲁迅1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1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的会议——中共二大1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香港海员大罢工(为起点)17、中国近代史上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18、毛泽东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1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0、抗战中,国民党的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21、抗战中第一次重大胜利——平型关战役22、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会议——三届人大一次会议2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24、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县叶坪村召开2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中华苏维埃政府(1931年)26、苏联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1949.10.227、中国人民政府颁布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528、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4.1029、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67.73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4六、重大理论1、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内容及关系:答:(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对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①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②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③国内战争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两大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答: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答:中国民族资本经济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地生长起来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防止、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部分民族资本家兼有地主和资本家的两重身份。

4、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经验:答:中国革命胜利的主在原因1)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5、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任务的分析:答: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1)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6、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议道路的理论贡献:答: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贡献。

1)毛泽东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二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3)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强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推进总过的现代化事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5)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6)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7)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答:⑴综合国力和国际法竞争力显著提高⑵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⑸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⑹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⑺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⑻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⑼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8、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赋予的任务,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和英勇顽强的奋斗。

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1)辛亥革命推翻了通知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中华民族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9、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答: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1)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

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尽管失败了,但它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10、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的内容和意义:答: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这次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1、关于革命与改良论战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答:论战的内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

论战的意义:(1)论战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