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学一、名词解释1、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2、脑卒中:也可称为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3、颅脑损伤:是指头颅部,特别是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造成的脑部损伤,可导致意识障碍,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4、脑瘫〔CP〕:是自受孕开始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5、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变性疾病。
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略多于女性,致残率为25%。
为康复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6、痴呆: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其中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常见类型。
7、多发性硬化〔MS〕: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最常累及脑室周围白质、脊髓、脑干、小脑与视神经等。
主要临床其特点:症状,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临床分型:复发-缓解型,原发进展型,继发进展型,进展复发型。
8、脊髓炎:是指由于生物源性感染如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所致的,或感染后、接种后所诱发的脊髓灰质和〔或〕白质的炎性病变。
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9、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是病毒感染、自体免疫等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神经根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
10、痫性发作:是一种发作性的脑神经元突然、失序、异常、过渡同步放电引起的短暂脑功能障碍,是指一次发作过程。
由于病变和放电的起源部位不同,癫痫发作可以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精神、行为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分类:①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性、复杂性、继发泛化;②全面性发作,包括失神、肌阵挛、强直、强直-阵挛、阵挛、失张力发作等;③不能分类的癫痫发作11、脑炎:凡感染或炎症性反应仅累及软脑膜者〔包括软脑膜和蛛网膜〕称为软脑膜炎或脑膜炎。
脑炎:病原体侵犯脑实质引起炎症性反应者称为脑炎。
12、肩--手综合征: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
病因不清,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压迫下腕关节被牵拉并掌屈、过度牵拉、输液渗出、手意外小伤害等有关。
常于卒中后1--3个月发生,多突然起病,节段性疼痛、水肿、血运障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活动后症状和体征加重。
13、废用综合征:长期安静、卧床,或长期支具、石膏、夹板固定的患者出现以生理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可有局部和全身改变。
14、误用综合征: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症候群。
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的习惯化等。
15、面神经炎: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
1、日常生活活动:是人在独立生活中反复地进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动。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包括:2、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呼吸或刺激患者肢体时,患者可被唤醒,勉强能答复下列问题和配合检查,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睡眠。
3、昏睡:在较强的疼痛刺激或较响的声音刺激下方可醒来,并能做简单模糊的答话,刺激停止后又进入昏睡。
4、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
浅昏迷:意识丧失。
患者没有睁眼反应,语言丧失,自发运动少见。
但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见患者有痛苦表情。
深昏迷:自发活动完全消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眼球固定,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均消失,生命体征常有改变。
5、脑膜刺激征Kernig征: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Brudzinski征: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6、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
7、Bobath握手: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攥拳,患侧拇指位于上方。
Bobath法:又称神经发育学疗法,主要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脑瘫、偏瘫等疾患。
10、神经元的丧失:11、感觉平面:12、运动平面:一、脑卒中1、脑卒中特殊临床问题的处理:〔选择,简答〕①肩部问题〔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肩部软组织损伤〕②肌痉挛〔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与关节挛缩〔被动活动与主动参与〕③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颅脑损害严重或有脑干病变常出现吞咽困难并有构音障碍。
正常的吞咽过程包括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主要在口腔期和咽期。
④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长期卧床。
常用方法有:①下肢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②抬高低肢〔卧床时〕和穿压力长筒袜;③下肢外部气压循环治疗;④对主动活动差进行下肢肌肉功能性电刺激,对已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可采用肝素抗凝治疗、尿激酶溶栓治疗、血管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⑤肺炎主要有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
⑥压疮定时翻身〔2小时一次〕,充气垫的应用,清洁床面和皮肤护理,注意营养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⑦抑郁①心理康复治疗;②药物治疗。
¤〔重点〕¤ 2、如何根据Brunnstrom分期指导偏瘫的康复治疗?〔论述,选择〕急性期:1—2期预防可能出现的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
亚急性期:2—3期除预防常见并发症外,应减轻患肢肌痉挛的程度和防止加强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别离运动恢复,加强患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恢复中后期:4—6期加强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为主,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上肢和下肢实用功能的强化训练,同时注意抑制异常的肌张力。
¤〔论述〕3、脑卒中的康复评定:脑损害严重程度的评定〔昏迷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评定,Fugl-Meyer量表〕,平衡功能评定〔三级平衡,Berg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生存质量的评定,其他〔感觉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心理评定〕。
4、brunnstrom分期及分期细则〔选择〕二、颅脑损伤〔脑外伤〕1、分型及功能障碍分型: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颅内血肿〔按血肿来源和部位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以硬膜外和硬膜下者为常见。
按伤后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以急性者为常见。
〕功能障碍:运动;感觉;认知;感知;行为;言语;吞咽;情绪;ADL;其他:如颅神经损伤、迟发性癫痫等2、颅脑损伤康复目标:感觉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言语交流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恢复到可能到达的最大限度,促进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从而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论述〕3、颅脑损伤康复评定: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认知-交流-行为障碍;感知障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言语障碍;运动障碍;平衡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其他功能障碍〔心理,社会〕;记忆,注意,思维障碍。
评定的重点应特别强调在认知及行为等方面。
¤¤4、如何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脑外伤分型?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脑外伤分为4型,轻型:GCS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之内。
中型:GCS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6小时。
重型:GCS6--8分,伤后昏迷或再次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
特重型:GCS3--5分5、〔选择〕。
计分3 ~15分;≤ 8分属昏迷,≥ 9分不属昏迷;得分越低,昏迷越深,伤情越重。
6、脑损伤总的康复目标:是使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认知功能、言语交流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恢复到可能到达的最大程度,促进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脑瘫1、脑瘫分型及表现痉挛型 60% 肢体肌肉痉挛、僵硬,由于大脑的损害,对下级神经(脊髓和周围神经)的抑制作用减低或消失,造成下级神经过度兴奋(牵张反射增强),使肌肉痉挛.上肢的主要表现为屈肘、屈腕、拇指内收以及其他手指屈曲伸不直,下肢的主要表现为双腿交叉(剪刀步),屈髋(翘屁股)、屈膝(腿伸不直)、脚跟不能着地、足内翻、足趾屈曲或上翘等. 锥体系皮层运动区手足徐动型 20% 全身肢体的活动难以用意志控制,不自主运动,包括面部表情,发声、构音器官也多受累,所以常常伴有语言障碍,大脑基底核锥体外系肌张力低下型全身无力,肌肉松软,无随意运动锥体外系强直型小脑和脑干的损伤,造成平衡功能障碍。
患儿不能完成正确的动作小脑震颤型身体某部分不随意、有节律的摇动,单纯的震颤型小儿脑瘫极为罕见,在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中偶可见到。
锥体外系小脑混合型指上述几种类型的小儿脑瘫同时存在。
2、康复治疗原则:脑瘫康复治疗原则应遵循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以综合性康复治疗为主,尽可能最大限度降低患儿残疾程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四、帕金森病五、痴呆1、痴呆的分型:主要包括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包括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各种临床痴呆〕两大类。
六、多发性硬化七、脊髓炎〔脊髓损伤〕:1、脊髓炎的评定急性期:1.一般评估〔瘫痪部位、程度,肌萎缩,姿态和步态〕2.肌力评定〔采用MMT手法肌力检查,Lovett肌力分级〕3.肌张力评定〔改进的Ashworth量表〕4.关节活动度检查5.感觉功能评定6.其他〔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吞咽功能、胃肠功能、泌尿功能、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评定〕恢复期〔急性期评估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1.步态检查〔胫骨前肌步态、股四头肌步态、臀大肌步态、臀中肌步态、短腿步态、小腿三头肌步态〕2.X线检查〔必要时查,了解脊柱和四肢骨骼形态〕3.电生理检查〔肌电图、体感和运动诱发电位,了解病变部位和受损程度〕4.自助具及矫形器功能评定5心理评定〔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测定¤¤4、球海绵体反射是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的指征之一,此反射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出现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方法:当用针刺阴茎头的背部时或轻捏龟头施以少许压力时〔女性刺激阴蒂〕,留置尿管者可牵拉尿管,表现为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
2、脊髓炎训练方法脊髓炎急性期康复治疗保持良好体位防止压疮坐起训练站立训练关节被动活动训练主动运动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其他脊髓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肌力训练垫上训练坐位训练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步行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其他3、脊髓炎神经病损程度评定A:完全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