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义务课程
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授课时间:51—63课时
一、课程目标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
本
册书的主要内容主要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元二次方程、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相似、投影与视图、反比例函数。
代数部分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的学习。
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是第三学段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方程、函数”的数学意
义。
几何部分包括《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相似》、《投影与视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加强逻辑推理的训练,了解相关几何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感受公理化思想和
演绎推理的意义与价值,增强科学理性精神,提高准确表达论
证过程的技能。
概率统计部分包括《概率的进一步认识》的学习。
进一步通过有趣的实例、操作活动考察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学科思想
1、转化思想:即将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变形、变换、
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上来处理的一种数学思想。
九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一元二次方程中。
2、方程思想:就是把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组)
的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或更容易解决。
上册内容主要体现在一元二次方程中。
3、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图形与数量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
数学问题更直观,更容易解决。
上册内容主要体现在反比例函数中。
4、分类讨论的思想:具体地说,就是把包含多种可能情况的问
题,按某一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进行解决,从而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步的,分类的一般原则是: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上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章。
5、整体思想:上册内容在一元二次方程中有所体现。
6、概率统计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频率与概率这一章。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
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课程内容及安排
三、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成
果→教师点拨→知识应用→小组合作→个人展示→达标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的过程展开。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
探究交流的问题。
2.讲授和训练: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
学。
(二)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材,发现问题。
2.合作交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的
方式,解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1)预习导学案的情况;
(2)课堂学习状态;
(3)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
(4)学生的自信心;
(5)合作交流的意识;
(6)学生提问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
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1.指标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
2.课程测试分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测试,按2∶3∶5以百分
制纳入学期综合评价;
3.作业评定按甲/乙/丙/丁等级评定及附加文字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