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一、语言风格
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
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
2.清新(清新自然、明快、清幽淡雅)
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典雅、含蓄(含蓄隽永、委婉)
含蓄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典雅: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形象生动
即运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所写对象进行描摹或刻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
动词使用得恰当通常具备这样的效果。
5.工丽、绚丽、飘逸。
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李贺(奇丽)。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又如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直率、明快。
特点: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中的,莫过于白居易。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滚滚长江奔涌而来,与历史、人物融为一体,表现了历史涤荡千古风浪的奔放气势。
白居易的《江楼月》“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
7.奔放豪迈、旷达豁达、直率有气势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是苏轼。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苏轼的《定风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8.沉郁顿挫
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还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
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
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
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9. 雄浑苍凉、悲壮慷慨,寂寥苍劲。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0.雄奇
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像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11.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
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12.音律和谐(文学类文本)
语言具有音乐美。
合辙押韵,节奏匀称,平仄调配,抑扬顿挫,音律讲究;多用叠词、回环、顶真修辞和象声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语。
读来朗朗上口,听来悦耳动听,富音乐性。
13.整散结合(文学类文本)
整句(对偶、排比等)与散句错杂。
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环美、错落美,活泼多致,丰富多彩,显得富有文采,情浓意满,酣畅淋漓。
14.文白夹杂(文学类文本)
文中出现文言的原因: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基础,当时的语体文中常有夹入文言词句的情况,文章中使用文言词句,可能也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有关,例如不说“失业”或“丢了差使”,而说“赋闲”,似乎“赋闲”不象“失业”那样刺耳和使人难堪,有失体面。
二、【风格】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
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三、常见作家语言风格:
1.先秦:
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
2.隋唐五代:王勃劲健婉畅陈子昂古朴雄浑
韩愈古朴奇险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悲壮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
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雄壮豪迈刘禹锡清新豪丽
王之涣晴朗雄健李贺雄浑奇特
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清新李商隐幽婉典丽
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
3.宋金:
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雄健高峻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
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范成大清新妩媚杨万里浏亮晓畅周邦彦富丽精工陆游雄放悲壮
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文天祥沉郁悲壮
4.元明清
王冕纯朴自然马致远清隽流畅关汉卿泼辣清新于谦朴直浅近
袁枚空灵浮坦龚自珍清奇瑰丽
郑燮刚劲清新
四、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