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完整版最新14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理解并积累生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内涵丰富的句子;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3、根据人物的特点和特定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
4、感受六个孩子对法西斯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援助、惋惜等。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一、简介背景,激发情感。
1、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播放录像)师:1936年7月,西班牙发生内乱。
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乘机侵略西班牙,派往西班牙20万军队。
三年的战争使西班牙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西班牙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斗争,各国人民纷纷募集粮食、药品、捐款予以支援。
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讲述了六个孩子的故事。
说明: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
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
本课的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是学生所不了解的。
背景资料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六个孩子,围绕他们讲了个什么故事呢2、出示填空:一天,六个的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他们(时间)(地点)(谁)(做什么)想,于是他们。
(结果)3、概括一件事情需要讲清楚哪些内容说明: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
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
本篇课文的篇幅很长,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确实不易。
利用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线索,降低概括的难度。
然后,让学生了解概括事件要讲清楚事件的“六要素”,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交流。
板书:安东尼罗达甫兰杰克依沃塞夫……三、研读课文,感悟六个孩子的品质。
(一)学习课文1-8节。
1、师:六个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张残缺不全的西班牙孩子的脸。
出示图片。
2、轻声读课文1-8节,思考:六个捷克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被法西斯强盗炸死的西班牙孩子的残缺不全的脸,想到,想到,还想到。
3、交流。
4、小结:六个孩子对那个可怜的西班牙孩子满怀同情,对法西斯强盗满怀怒火5、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文3-8节。
过渡:孩子们多么想帮助那些饱受战争苦难的西班牙人民啊,他们能做的只有捐钱了,可是钱太少了,只有半克隆,这相当于人民币1角5分左右,于是他们想到了卖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二)学习课文14-18节1、课文14-18节写了4个孩子献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过程。
请大家默读课文14-18节,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2、交流。
安东尼:⑴敬佩安东尼的同学齐读14节。
⑴交流敬佩安东尼的原因。
板书:折刀⑴出示骑士画面,理解“骑士”⑴随机指导朗读:突然,安东尼说:“我有一把折刀,”他犹豫了一会儿,又加上一句,“可以卖掉它。
”⑴小结:安东尼第一个想到了卖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那把折刀是一件宝贝,是每个孩子都幻想拥有的,他虽然有太多的不舍,还是毅然捐了出来,他真了不起。
⑴孩子们对他的举动充满敬佩,出示句子朗读:甫兰杰克庄严地站了起来。
其余孩子也站了起来。
他们紧紧握住了安东尼的手,紧紧地——成年人只有在遇到危险的时刻才这样握手。
甫兰杰克:⑴学生交流敬佩的原因。
板书:鞋油盒⑴出示鞋油盒实物。
师:这个盒子可有趣了,轻轻一扭,盒子就打开了,甫兰杰克可是等了好久,鞋油用完了,才归他所有的,这里面可以藏很多宝贝,或许就藏着孩子们最喜欢的弹子,你喜欢吗舍得卖掉吗⑴朗读句子:甫兰杰克一声不响地拿出一只铁制的鞋油盒,轻轻地放到安东尼的刀子旁边。
罗达:⑴学生交流敬佩的原因。
板书:弹子⑴出示句子朗读: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依沃塞夫:⑴师:没有人觉得依沃塞夫了不起,他真的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
⑴出示:但是当依沃塞夫把自己的哨子放到安东尼的刀和甫兰杰克的铁盒旁边时,罗达觉得惭愧了。
他在自己那十三粒弹子里又加了一粒。
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⑴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依沃塞夫平时用哨子可以干什么呢板书:哨子总结:课文写了四个孩子,但我们知道六个孩子都是一样对自己心爱的东西有那么多不舍,但是他们在不舍时,在犹豫时,仿佛又看见了西班牙孩子那残缺不全的脸,毅然捐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善良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课文14-18节。
说明:文章14—18小节是文章的重点,表现了六个孩子为了帮助西班牙人民,决定卖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的过程。
然而,折刀、鞋油盒、弹子、哨子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为什么是这些孩子最宝贵的这是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的。
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用“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走近这些孩子。
通过想象练习,有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孩子们的内心。
让学生明白,东西虽然平常,但对于六个穷孩子来说,是最喜欢的,是独一无二的,把这些宝物卖掉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不舍,从而体会他们的善良和对法西斯的憎恨。
过渡:孩子们捧着这些最宝贵的东西来到了老依查克收旧货的铺子,在他们心里,他们正做着一件最神圣的事情,他们的脚步是那样的坚定,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庄严,他们的心情又是那样的激动。
这一段写得十分感人,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19-20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孩子们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19-20节。
1、配乐朗读。
2、想象说话:孩子们心情是那么激动,是因为。
四、小结复习,简介作者。
1、总结:战火无情人有情,东西有价,情谊无价。
透过这些平常却又宝贵的东西,我们分明看到是六个孩子,六个捷克的孩子,六个善良的捷克孩子,六个充满正义感的捷克孩子,让我们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安东尼、罗达、甫兰杰克依沃塞夫。
2、更要记住的是文章的作者,简介作者:伏契克说明:在分析与探讨将近尾声之时让学生了解文章作者,能更好的了解作品的主题。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名篇的兴趣。
3、教师总结:伏契克说过:“为了汲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
”我想:这样的一尊尊塑像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里。
4、拓展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积累篇二《几何原本》全书共13卷。
第1卷,给出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理、公设等;第2卷,面积和变换;第3卷,圆及其有关图形;第4卷,多边形及圆与正多边形的作图;第5、6卷,比例与相似形;第7卷,数论;第8卷,连比例;第9卷,数论;第10卷,不可通约量的理论;第11卷,立体几何;第12卷,利用“穷竭法”证明圆面积的比等于半径平方的比;球体积的比等于半径立方的比,等等;第13卷,正多面体。
《几何原本》一书从很少的几个定义、公设、公理出发,推导出大量结果,最重要的是它给出的公理体系标志着演绎数学的成熟,主导了其后数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使公理化成为现代数学的根本特征之一。
《几何原本》是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问世以来,受到广泛的重视与传播。
除《圣经》之外,没有任何一本著作,其使用、研究与印行之广泛能与《几何原本》相比。
20xx多年来,它一直支配着几何的教学。
因此,有人称《几何原本》为数学的《圣经》。
战争使大量人类文化和珍贵书籍化为灰烬。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手稿至今也荡然无存。
现存《几何原本》的一种版本是公元4世纪末泰恩(theon)的《几何原本》修订本。
还有一个版本是18世纪在梵蒂冈图书馆发现的一个10世纪的《几何原本》希腊手抄本,其内容早于泰恩的修订本。
《几何原本》传人中国,首先应归功于明末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上海吴淞人。
他在加强国防、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修改历法等方面都有相当的贡献,对引进西方数学和历法更是不遗余力。
他认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之后,决定一起翻译西方科学著作。
利玛窦主张先译天文历法书籍,以求得天子的赏识。
但徐光启坚持按逻辑顺序,先译《几何原本》。
他们于1606年完成前6卷的翻译,1607年在北京印刷发行。
徐光启和利玛窦《几何原本》中译本的一个伟大贡献在于确定了研究图形的这一学科中文名称为“几何”,并确定了几何学中一些基本术语的译名。
“几何”的原文是“geometria”,徐光启和利玛窦在翻译时,取“geo”的音为“几何”,而“几何”二字中文原意又有“衡量大小”的意思。
用“几何”译“geometria”,音义兼顾,确是神来之笔。
几何学中最基本的一些术语,如点、线、直线、平行线、角、三角形和四边形等中文译名,都是这个译本定下来的。
这些译名一直流传到今天,且东渡日本等国,影响深远。
徐光启要求全部译完《几何原本》,但利玛窦却认为应当适可而止。
由于利玛窦的坚持,《几何原本》的后9卷的翻译推迟了200多年,才由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伟烈亚力合作完成。
李善兰(1811~1882),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自幼喜欢数学。
1852年到上海后,李善兰与伟烈亚力相约,继续完成徐光启、利玛窦未完成的事业,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后9卷,并与1856年完成此项工作。
至此,欧几里得的这一伟大著作第一次完整地引入中国,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徐光启在评论《几何原本》时还说过:“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
”其大意是:读《几何原本》的好处在于能去掉浮夸之气,练就精思的习惯,会按一定的法则,培养巧妙的思考。
所以全世界人人都要学习几何。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篇三一、激情导入1、师: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
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一直到现在的简化字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了解了甲骨文,知道了钟鼎文,也领略过篆书、隶书。
但你能把最原始的甲骨文与现代的简化字相联系吗2、猜字游戏(12生肖)。
3、谈感想:当这两种文字同时出现在你眼前时,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自由谈)二、学习课文1、导入揭题:是呀,汉字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它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动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由诗人刘湛秋写的散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2、自读课文:3、思考:把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第一段:“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体会两个比喻句。
把汉字比作孩子和鲜花。
你觉得汉字还像什么)第二段:风韵和变化:⑴ (生找到“太阳”、“月亮”这类词)师:在作者的眼里每个字有着不同的风韵。
你有没有和作者同样对汉字的感触吗(学生用“看到……感触到……”展开联想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