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慷慨、匮乏、能源危机、望洋兴叹”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3.在了解海洋与人类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的特点。
4.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以及网络资料的搜集,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愫。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品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的表达方法。
难点:在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指名读词语及课文、交流读书收获、质疑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小组内交流,汇报评价,帮扶学生理清文脉,概括课文内容,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围绕“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以及网络资料的搜集,读懂课文内容,领悟保护海洋、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借助赏析拟人句,学会恰当运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附件)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播放大海的视频片段,配乐《大海,我的故乡》)同学们,你们对海洋有哪些了解呢? 谁来说说?学生交流。
2.海洋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不少诗人这样称赞它。
多媒体出示:“和蔼可亲”,有时又是那么的“暴怒无常”。
它有时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却是无限的痛苦。
那么著名科普作家金涛又是如何介绍大海的呢?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自己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如: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海洋和人类的关系怎样?)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向我们说明的呢?(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的识、写。
(1)出示生词,正确朗读。
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字的读音变化,字形的区分。
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字形指导:慨---概学会区分这两个字。
“蕴”的结构要紧凑。
“胁”中“办”不要写成“为”。
齐读词语。
(3)交流“慷慨、匮乏、能源危机、望洋兴叹”的意思。
(要注意有些词语结合文中的句子理解读一读,“能源危机”这个词可根据查找的资料谈谈)。
你知道文中还有哪些像“能源危机”这样的科学名词?你理解它们吗?(学生可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望”字开头的成语还有哪些?(交流:望梅止渴、望眼欲穿、望穿秋水、望而生畏……)2 .借助过渡段,理清文脉。
速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过渡段,以此理清课文脉络。
(1)抓住课文的第四节“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认识这是课文的过渡段和所起的作用。
(2) 提示:以过渡段为界点,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个内容,可以把他们合并为一个意义段?学生交流,理清层次: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段(第4—8自然段):写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段(第9自然段):写开发海洋,首先得保护海洋。
3.概括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站起来读给同学们听听,再说说你为什么对这一段感受深。
学生读书,教师评议。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给足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
(2)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3)学生交流。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我们人类关系密切。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时代。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4、谁能把这几个方面连起来说一说?(引导学生简单、条理、完整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告诫人们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感悟海洋与人类的关系,体会表达方法。
过渡: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它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
海洋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它曾经哺育了地球上的万物生灵。
它与人类的关系是那样地密切。
1.自由朗读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2.多媒体出示: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来带来可怕的灾难。
完成下面思考题:(1)这段话从海洋()和()两个方面来说明人与海洋的关系密切。
一方面是有()的,另一方面是有()的。
(2)文中的分号表示什么?(3)这段话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3.学生交流:(1)(无私的奉献)。
抓住“提供”“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少”)体会到海洋的无私、博大的胸怀。
你能结合收集的资料说说有哪些水产品吗?(学生交流。
教师多媒体展示海洋丰富的物产。
)感悟海洋让人热爱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海洋的兴趣。
(2)(无情的破坏)。
(因为它发起脾气来很可怕)哪些词语能体现出来?(无情地、掀翻、方法指导:阅读每一部分内容要注意是围绕哪句话或哪几个词语来写的,同学们抓住文章的关键,就能够读懂这部分内容,并简要、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
冲垮、毁灭)你能用收集的例子说明吗?(赤潮、飓风、海啸等)。
教师再出示一些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赤潮、飓风、海啸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体会海洋让人敬畏的原因,从而推进学生去思考出现这种状况的因素。
)出示图片。
这是2011年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的大海啸,当海啸发生时,海浪以每秒10米的速度向岸边涌来,是一般海啸到达海岸时水流速度的两倍,超过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因而破坏力极强。
海啸掀起十几米高的巨浪,波浪滚滚,势不可挡,海啸过后,整个城市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一片废墟,人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更有许多无辜的人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丧生,还有些孩子也过早地离开人世,留下悲痛欲绝的父母,这真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3)小结:瞧,海洋既能提供给人类帮助,又直接影响和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可见,它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
2.过渡:因而人们——引读(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所以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结合资料简单交流:人们在叹息什么?3.是呀,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这两种情交织在一起,这段话应该怎么读?重点强调“提供、慷慨给予掀翻、冲垮、毁灭”三个动词。
(生练读、指名读2、3小节,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一自然段通过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人类与海洋的密切关系,回顾这一自然段的写法,有值得你欣赏的地方吗?多媒体出示提示:从结构上看,是什么结构(总分),这样显得纲目分明,条理清楚;从语言修辞手法上看,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如:(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 (2)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聪明的你,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了吗?(这些句子使原来缺乏生命的海洋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具有像人一样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使读者对海洋有了更加具体形象的认识。
)5.练一练:你能仿照文中的写法,也来写一写你喜欢的事物吗?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四)小结课文,留下悬念海洋温柔的时候,它像一位慷慨慈祥的母亲,发起脾气来,却像一个残酷无情的恶魔,凶猛地吞噬着一切。
面对这喜怒无常的海洋,在科技还不发达的昨天,人们有能力去改变它、利用它吗?(不能)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束手(引:无策),无可(引:奈何),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望洋兴叹”。
板书:(昨天 望洋兴叹)人类是不是只能这样? 海洋能成为21世纪的希望吗?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
完成《新课堂》基础知识部分的练习并矫正。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慷慨、蕴藏、锰钢、硫磺、威胁”,纠正并重点巩固“慷、蕴”的书写。
2、齐读过渡段(3、4小节)。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千百年来,人们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只能望洋兴叹,但是,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了。
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开发、利用海洋的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的。
(二)围绕“希望”,品味“海洋”1.下面请同学们潜心默读课文4——8小节,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抓住关键词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4——8小节,标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
)3.小组汇报,展示资料,交流体会。
(1)幻灯出示: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世界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2)人们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时代开始了,请同学用刚才抓重点词的朗读方式来把这句话的气势读出来。
指导朗读,注意“一座座、一艘艘、矗立、驶向、潜入、大显神威”这些词,读出自豪你的房间里一定有许多你喜爱的东西,玩具、文具、小书桌……你能把这些事物写一写,让它们“活”起来,跟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吗?之情。
(3)人类为什么到海洋中去开采矿产资源?引导理解“面临的能源危机。
”(4)幻灯出示表格,简练概括填表。
(5)小结第5节内容:世界各地都在闹“能源危机”,人类就到海洋中去开采矿产资源,化解危机,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生读课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从这些强烈的对比中,我们感觉到,海洋对我们人类的作用越来越大。
(板书:强烈对比)。
师小结。
海洋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啊!人们开发和利用海洋,造福人类,海洋是人类密切的朋友,我们的明天将因为海洋越来越美好!难怪作者说------(生再次读课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三)学习表达方法1.回顾整个段落的写作,你能发现有什么明显的结构吗?我们先来看课文是如何来介绍的!(幻灯出示:海洋的资源情况、人类面临的问题、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体会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的某一方面的写法,2.进行自主表达(1)让我们学习作者的介绍顺序,任选一组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人类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并把你的介绍词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