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歼灭(qiān)驯良(xùn)干涸(hé)坚持不懈(xiè)B.和煦(xù)要塞(sài)炫耀(xuàn)人声鼎沸(dǐng)C.迁徙(xǐ)瓦砾(lè)迂回(yū)齐心协力(xié)[来+K]D.酬和(hè)伫立(zhù)刹那(shà)中流砥柱(d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易错字字音的辨析能力。
B项读音全部正确,其它选项误读的分别是A歼灭(jiān)、C瓦砾(lì)、D刹那(ch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造型顶粱柱刻骨明心隐姓埋名B.藉贯沉甸甸锐不可当秩序景然C.丰硕紧箍咒疲备不堪振耳欲聋D.憔悴逐客令家喻户晓进退维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A“顶梁柱”,非“顶粱柱”,“刻骨铭心”,非“刻骨明心”;B“籍贯”非“藉贯”,“秩序井然”非“秩序景然”;C“疲惫不堪”非“疲备不堪”,“震耳欲聋”非“振耳欲聋”。
每个选项设置两处错误,难度较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B.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A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
读书总有好处。
使用的对象不恰当,应该用“获益匪浅”。
B “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恰当。
D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
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B搭配不当,删除“和培养”。
C“劝阻”“戒烟”,把意思说反了。
把“戒烟”改为“吸烟”。
D句子成分(主语)残缺,去掉“随着”或“使得”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国演义》中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是曹操。
B.《简·爱》中简·爱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C.《草房子》中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细马回到了江南老家。
D. 读《老人与海》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
《草房子》中细马在邱二爷死后,没有回江南老家,而是留在了油麻地,卖了十二棵树,买回五十头羊,努力赚钱,买砖,立志要给妈妈盖大房子二、(2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6分,每小题2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B. 造饮辄尽造:酿造C. 期在必醉期:期望D. 环堵萧然萧然:空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
“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亦不详其姓字安陵君其许寡人B. 因以为号焉不足为外人道也C. 既醉而退濯清涟而不妖D. 黔娄之妻有言能以径寸之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
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
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
D结构助词,的。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
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
“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从下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读书的态度很认真,也并非理解不透彻。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共6分,每小题2分)记六一①语顷岁②,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③,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
②顷岁:近年。
③指擿:批评指正。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2分)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答案: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明显是两个分句,根据句意可准确断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译文:答案: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
(每个分句占1分,意思正确且语句通顺,即可得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课外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句直译即可,注意要点出“此公”是欧阳修,“以”“告人”“故”“尤”等词语要翻译准确。
11.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2分)答案:①勤读书②多写作③不急于求成④多反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提取、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
做这类题目,必须仔细阅读原文,逐句阅读提取相关的信息。
本题关于写作的主张要从欧阳修的话中去提取、概括,“勤读书”“多为之”“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多作自能见之”等词句可看出其写作主张。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
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
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
”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
(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
(共6分,每小题3分)春思贾至①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
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
②历乱:烂漫12.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特点。
(3分)答:答案:草、柳、桃花、李花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第一空写对写全得1分:第二空占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青青”“黄”“历乱”“香”等词从颜色、状貌、气味等角度,写出了“春意闹”的意味,由此可见诗句所体现的春天的特点。
13.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3分)答:答案: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修辞手法占1分,表达作用占2分。
意思对即可)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
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惹”字的意义占1分,“惹”字的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对诗句中动词的赏析,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表现诗人情感等角度来解答诗歌语言的妙处。
规范的答法是:××字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四)根据原文默写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
(共7分,每小题1分)(1)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2)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3),孤帆天际看。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4)?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5)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6)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小时候,,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答案:(1)温故而知新 (2)胜作一书生 (3)乡泪客中尽 (4)谁道人生无再少 (5)身世浮沉雨打萍 (6)断肠人在天涯 (7)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
(1)至(7)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
“作”“少”“萍”涯”等字不要错写或误写。
三、(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共l 2分)(一)中国竹,意无穷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
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
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